中國作家網(wǎng)>> 評論 >> 正文
近年來,頻頻參加各種文學評獎,有全國性的,也有地方的,還有兩岸三地的。評獎多,說明文學的后援支持多,當然是好事。但一次評獎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評委的構成與評委本身的質量。閱人已多,很有些話堵在心間,這里不妨略抒憤懣。
先要指出的是,評委中優(yōu)秀分子居多,認真敬業(yè)的幾乎每次都占半數(shù)以上。但也時有一兩位很不如人意,甚至令人厭煩的評委;還有一些,則屬不夠成熟吧。且試舉幾種———
“色盲”評委。這些評委雖然發(fā)言時能講得頭頭是道,看上去理論一套又一套,但其實,一篇作品放在面前,是好是壞,他是根本看不出的。這就如同色盲,對顏色就是沒有感覺,一點辦法也沒有。一個人對文學作品的感覺,是要從小培養(yǎng)的,是要在讀一部部作品時逐漸滋養(yǎng)的,就像馬克思1844年手稿中說到的“懂音樂的耳朵”,這是只有在聽音樂的過程中才能形成的。如從小對作品沒興趣,到大了直接學習《文學概論》或理論批評,那往往就只學得個外殼,對文學內涵仍是有隔膜的。所以一旦參加評獎,就只能“抓瞎”了。在那些資格較老偏又缺點才華的評委中,有時會有這種情況。但在年紀不大的高學歷人群中,偶爾也會出現(xiàn)“色盲”———這就是現(xiàn)在的文學教育的缺陷了。
不看作品的評委。有些評委,尤其是經常參加評獎的、自視不凡的評委,不看作品似乎已成習慣,變成天經地義的事了。他們說起來也是一套一套,但仔細聽去,全是空話,根本不敢涉及具體作品,因一涉及就會漏陷。他們都是忙人、名人,或是有一定職位的人,覺得自己能到一到,投一下票,已經很抬舉了;真要他們一篇一篇讀,就太強人所難了。這種評委和“色盲”評委有個共同的好處,就是在閉著眼睛投票、亂點鴛鴦譜時,不會有一點良心譴責———因為沒讀過或讀了等于不讀,不知孰好孰壞,所以根本不會覺得投這個不投那個是對好作品的扼殺或對壞作品的倡揚。對于他們,投票就如同不經意地打幾下游戲機,怎么打都沒太大差別。但這樣的評委也最讓人易走關系、開后門,因自己沒有評判標準,既有人托,也就順水推舟,何樂而不為?
私心太重的評委。這樣的評委全然沒有責任心,心里想的只有關系、人情、交易,既然當了評委,就把這視作一種資源,那就必須用足。所以,在發(fā)言討論時,他們先是繞來繞去,說些空話套話,隨即直奔主題,那就是力推自己的學生、朋友、朋友的朋友,或其他種種關系戶。有力推,同時就會有打壓,因得獎名額只有那么幾個,于是,尋章摘句、牽強比附、歪曲原意、強作解人……依次都會出現(xiàn);到最后,強詞奪理,聲嘶力竭,難免也會出現(xiàn)。評委中多是聰明人,且在業(yè)界多年,對這種拐彎抹角的營私,其實是看得一清二楚的。觀者洞若觀火,表演者則煞有介事擺出義正詞嚴、一心為公的樣子,場面實在好笑。所以只要有這樣的評委在,評獎時早晚會蹦出一點喜劇色彩來。
“過于我執(zhí)”的評委。老戲《十五貫》中有個人物叫“過于執(zhí)”,是過于主觀而執(zhí)拗的人物。評獎中,也有些人過于執(zhí)著于自己喜歡和偏愛的東西。如果是評論家,常會執(zhí)著于自己所信服的觀念、律條;作家則常執(zhí)著于自己所習慣的寫法,或自己所欽敬的作家的寫法。比如,會有人因為某作品寫了舊時鄉(xiāng)村生活之美,覺得不合于走向現(xiàn)代化的主旨,認為至少應對這種生活有一點否定的描寫,魯迅的《故鄉(xiāng)》就是這么做的;但文學之美是多種多樣的,文學并不需要大家全都直來直去往時代主旨上靠,像沈從文的《邊城》,雖不同于《故鄉(xiāng)》,不也同樣為正走向現(xiàn)代化的當代中國讀者所需要嗎?又如,也會有人因某作品寫了現(xiàn)實與幻境的轉換,而沒有設計一個獨特的中介,就大表不滿,認為水平不高,而《哈利·波特》中的九又四分之三車站,就是一個高明而巧妙的中介;但每個作家可以有自己的寫法,《哈利·波特》中的車站固然高妙,林格倫筆下的“小飛人”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現(xiàn)實與幻境全無隔閡,不也十分生動喜人嗎?所以,在面對評獎作品時,我們首先還得做一名合格的讀者,要從作品實際出發(fā),從審美感受出發(fā),而不能從自己頭腦中固有的條條框框出發(fā)———哪怕這是極高明的框框也罷。否則,作品的多樣性,文學的豐富多彩,也就無從說起了。這應成為一個原則。
過于天真的評委。這樣的評委往往是初次參加評獎者,他們有很強的責任心,想把自己認為最好的作品推上去,但評獎結果總是相互妥協(xié)的產物,沒有哪次獎項會完全合于某一評委的心意。于是,憤憤不平,唉聲嘆氣,悲情難抑,灰心不已……不過這一問題相對好解決些,明白了自己只是評委會成員之一,明白了任何文學獎只能相對合理,不可能十全十美,“過于天真”者也就會成熟起來。
評委還有多種,本文暫說這些。概言之,第一種是能力問題,第二種是責任心問題,第三種是道德品質問題,第四種的思維方式問題,第五種是經驗問題。前三種評委少出現(xiàn)或不出現(xiàn),肯定有益于評獎質量。所以,今后的文學獎的組織者,不妨在此多留一個心眼,必有事半功倍之效。——此事一試就靈,懇請廣而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