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在發(fā)酵的棱鏡事件,再次催熱“維基解密”創(chuàng)始人朱利安·阿桑奇,好萊塢制片人買下阿桑奇?zhèn)饔洝妒澜缟献钗kU的人》(中文版由譯林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的電影版權。在我看來,阿桑奇就像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里那個殺手,除了有足夠的勇氣直面美國及西方世界的霸權,他的內心深處,還藏著孩子般的天真。
自2010年7月26日“維基解密”在網上公開了多達9.2萬份的駐阿美軍秘密文件,美國諸多軍事丑聞被他一一揭開。盡管有人用道德家的眼睛審視他的行為,認為他是現(xiàn)行社會理念、制度、規(guī)范、法律等的極端“破壞者”,但他也贏得了“互聯(lián)網上用鍵盤戰(zhàn)斗的切·格瓦拉”的贊譽。
能給當今世界最強國家的政、軍界造成嚴重威脅的阿桑奇到底是什么樣的人?澳大利亞著名記者,曾獲得包括聯(lián)合國和平獎、人權獎等多個獎項的安德魯·富勒在其首部專著《世界上最危險的人》中,充分挖掘出這個“危險人物”的來龍去脈——他具有澳大利亞單親家庭的背景,高達170的智商;他外表文靜、內心卻像深淵一樣無法預測;他顯然受過佛教思想浸潤,生活簡樸,居無定所、衣著破舊,甚至食不果腹,通常搭乘最便宜的經濟艙,全部行囊只有一個背包加一臺電腦;他有天賦,如果走所謂“正道”,完全可以成為第二個比爾·蓋茨、或者馬克·扎克伯格……富勒的文字描述中有一種陰冷背后的溫度和魔力。
這個魔力來自哪里?來自阿桑奇自己所堅持的“信仰”和“冒險”。
2006年12月上線的“維基解密”是一個大型文檔泄露及分析網站。它沒有總部或傳統(tǒng)的基礎設施,完全依靠服務器和數十個國家的支持者,較少受到律師或地方政府的壓力。創(chuàng)建初期,發(fā)布的都是一些誰也不在意的啟示性信息?烧l能想到,短短4年里,它就創(chuàng)造了極具沖擊力的驕人紀錄。特別是它高調對外公布美國直升機射殺行走在巴格達街頭手無寸鐵平民的視頻,一下子就被許多美國政客授予“世界上最危險的人”的稱號。搞笑的是,眨眼之間,阿桑奇又被瑞典兩位女性指控為“強奸犯及性騷擾”而遭瑞典檢方通緝。由此可見,挑戰(zhàn)美國政府虛假民主、自由和人權的人,內心必須強大,否則容易被黑暗纏繞乃至吞噬。這次美國全球通緝棱鏡計劃曝光者斯諾登,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阿桑奇和斯諾登的危險處境。
阿桑奇經歷了怎樣的內心煎熬,才在前途不清、道路不明的事業(yè)上艱難跋涉的呢?其實,阿桑奇在維基解密上所展示出的信念并不復雜。阿桑奇宣稱:“我們,希望你也贊同,將在世界各地推行第一修正案(對言論自由予以保護的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從這里可以看出,阿桑奇和維基解密對公眾知情權和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的挑戰(zhàn)以及法律界圍繞阿桑奇種種行為展開的法庭辯護,都對憲法第一修正案所倡導的言論自由精神進行著更深、更廣的商榷和修訂。
合上書,我就把阿桑奇和斯諾登聯(lián)系到一起,不但不覺得他們是世界上最危險的人,而且還認為他們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更幫助我們了解到許多真相。從文學而言,《世界上最危險的人》滿篇“危險事”卻無邪意、筆下盡述“危險人”卻無戾氣,這本“他傳”的魅力大概就在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