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評論 >> 正文
閆建剛導演的《趙氏孤兒案》的播出又一次把趙氏孤兒的故事凸顯到了我們的面前。趙氏孤兒的故事是中國文化重要的原型之一,既是中國歷史敘述中的事件,也是一個民間口耳相傳的故事;既是中國傳統(tǒng)戲曲的名劇,歷來盛演不衰,又是最近影視改編的重要題材。對于這個故事,中國人都有所了解。這個故事里面所蘊含的倫理關系、生活哲學、價值選擇和讓人感到震撼的生死親情的抉擇都是讓人難忘的。這個故事里有一種在殘酷面前艱難的選擇所導致的強烈沖突,這種沖突既是一種來自暴力的兇悍所導致的外在沖突,也來自于血緣親情和忠義倫理上的殘酷矛盾所導致的內在心靈上的沖突。這個故事被其復雜的矛盾性所籠罩,其中所涉及的主人公程嬰的境遇和選擇,正是一出悲劇的典型狀況。
《趙氏孤兒案》是對于這個故事的最新表現(xiàn),正由于是電視劇,有充分的篇幅可以展開這個故事的復雜性,這里既有情節(jié)上的復雜性,也有倫理上的復雜性,也有文化深處的人性的復雜性。這部電視劇一方面是大眾文化的產(chǎn)品,另一方面卻也接觸到了中國文化深處最為難以言說的復雜之處。它在讓人們看到一波三折的劇情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世界和人性的微妙之處。這是對于這個“大悲劇”的一次再度詮釋,也是一次讓人揪心的故事的再度講述。
在這部電視劇中,時間的跨度極長,前因后果都非常清晰,讓人們既看到了春秋時代混亂的社會中人們的生存艱難和暴力的彌漫,又讓我們看到了人間的至性真情,在程嬰周圍彌漫的那種忠誠和堅韌所具有的是抗拒暴力的真實和感情的力量。電視劇對于這個故事的豐富可信的交代,使其具有深刻的邏輯性。
程嬰的選擇當然是對于趙家的感情,但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忠義,而是面對著一個社會存亡的被迫選擇。骨肉親情,是人間至情,但程嬰所顧及的還有千萬百姓。電視劇的這種敘述其實是對于這個傳統(tǒng)故事的豐富。這里的“忠義”其實已經(jīng)被賦予了當代人足以理解的新的高度。人誰會無情,誰能面對自己兒子的死而無動于衷,誰能堅持這么多年來把忠義的價值不斷傳遞給包括仇人在內的其他人。但這部劇給了主人公真實的理由,讓他的選擇變得格外的有其可信性。程嬰的不得已選擇無疑是為了一個更大的價值所付出的犧牲。雖然對于程嬰可能有許多路,但從他的性格和生活哲學看卻只有這樣一條路。這是絕望中的選擇,也是必然的選擇。吳秀波的表演在表面的平淡中所潛伏的內心的巨大激情得到了充分的傳達。程嬰和屠岸賈之間不僅僅是性格的沖突,也是智力的沖突。不僅僅是生活哲學和價值觀的沖突,更是人格力量的沖突。這個故事里卑賤的程嬰卷入了復雜的政治之中,他已經(jīng)被自己的情境逼到了這個狀態(tài),但他卻做出了最為高尚的選擇。這部劇的最具特色之處就是它把程嬰的痛苦和堅韌表現(xiàn)得格外深沉。這里的孩子們是無辜的,但他們卻在出生的一刻就負載了歷史,程嬰付出兒子,趙家留下兒子,屠岸賈的兒子最后醒悟,這些下一代已經(jīng)被銘刻了他們上一代的命運,這些都是讓這部戲有深度的地方。
這個故事對于當下的人們來說已經(jīng)是遙遠的過往了。消費社會不會有這樣的殘酷,也缺少這樣強烈的深度,人們常常浮在生活的表面,而生活中的悲歡也不過是小小的憂患,似乎難以有這樣的嚴峻。但這其中所蘊含的讓人震撼的一切,既讓我們看到了人世間的殘酷和復雜,也讓我們看到了歷史的命運本身。20世紀中國人曾經(jīng)的苦難中何嘗沒有這樣的悲情故事。今天,我們在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也有深沉的感慨和緬懷,我們仍可以體驗到生命的強度和殘酷。
(作者為北京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