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中國作家網(wǎng)>>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京劇《春秋二胥》:老故事在新演繹中會遭遇什么?

http://taihexuan.com 2016年02月18日12:18 來源:文匯報 龔和德

  上海京劇院創(chuàng)排的 《春秋二胥》,取材于司馬遷 《史記·伍子胥列傳》。劇情梗概為:伍子胥之父伍奢因諫阻楚平王納媳為妃而遭滿門抄斬。只身外逃的伍子胥途遇同朝為官的義弟申包胥,誓言必將伐楚復仇。申包胥同情伍門不幸,縱其逃逸,但亦發(fā)誓:你若覆楚,我必存之。過了19年,伍子胥借吳國兵攻破郢都,時楚平王已死,乃掘墓鞭尸以雪其恨。申包胥則求得秦國援助,又趁吳國內(nèi)亂而保存了楚國。演伍子胥故事的傳統(tǒng)戲曲甚多。以“二胥”作為主角貫串全劇的,較早有明代傳奇 《二胥記》,作者孟稱舜,旨在表彰伍子胥為父報仇而亡楚是盡孝,申包胥哭秦庭求得秦軍以復楚是盡忠,各行其是,都合乎倫常,并以和好結局。京劇 《春秋二胥》 不是 《二胥記》 的改編,是對這個2500多年前的老故事的重新演繹。它的新思路,是從 《史記》 的字里行間引申出來的。

  司馬遷對伍子胥的評價具有二重性:贊賞伍子胥沒有像他哥哥伍尚“何異螻蟻”般地隨父去死,能“棄小義,雪大恥”,是“烈丈夫”所當為;又對其過火的復仇行為,發(fā)出“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的慨嘆。列傳中有個描述很重要。伍子胥帶吳軍在郢都肆虐時,隱匿山中的申包胥派人傳話伍子胥:“子之報仇,其以甚乎! ……此豈其無天道之極乎!”伍子胥回話:“吾日莫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边@些話,出自申、伍之口,實亦表達了司馬遷的態(tài)度:因報家仇而致國破民災,是“倒行逆施”,是“無天道之極”! 《春秋二胥》 的創(chuàng)作,可以說接通了司馬遷的歷史理性精神,不同于傳統(tǒng)戲曲對這位英雄人物寄以較多的同情,而是把他塑造成由受害者向施害者異化、值得同情又受到譴責的悲劇形象。體現(xiàn)在藝術思維上,把《史記》 中申包胥與伍子胥的“隔空對話”,演繹為兩人在不同形勢下的多次會面,構成富于戲劇性的人格對峙。

  全劇除短暫的序幕即申包胥放走伍子胥之外,共有6場戲,集中寫郢都的被困與陷落。新君楚昭王對吳軍壓境不知所措,母后告以“紓難還靠楚英賢”。這位母后,就是當年為太子建 (昭王之兄) 迎娶而被楚平王奪占的秦國美女孟嬴。孟嬴舉薦的英賢,就是因放走伍子胥又屢為伍門辨冤而被楚平王打入死牢的申包胥。此為正戲開端,極具匠心:一個錯誤兩家受害。雖然申包胥沒有禍及九族,也在死囚牢中呆了19年。這樣,接著展開的二胥行動有了共同的心理糾結:如何對待仇怨? 這是一個大主題,有可能使劇中的人格對峙,獲得黃佐臨說的“哲理性升高”。這要靠對人物的深入描寫才能達到。

  從文本角度看,申包胥要比伍子胥富于動作性。劇作者給了申包胥三個積極行動。其一,受命勸說伍子胥有個前提,必須由楚昭王出面糾正先王錯誤,給伍門平反昭雪。這不僅還世代忠良的伍門一個公道,借以撫慰伍子胥,軟化他的伐楚決心,也是希冀新君經(jīng)過清算歷史錯誤,讓楚國重新走到君明臣賢萬民安的正道上來。“少年新主真肝膽”,一如其請,感動申包胥親赴陣前,勸得伍子胥單人獨騎,素服麻冠,進楚室宗廟祭祀了屈死的父兄。其二,楚昭王不能接受伍子胥不近情理的刻毒條件、伍子胥決定水淹郢都之際,申包胥與孟嬴安排昭王輾轉入秦。因孟嬴是秦哀公之妹,楚秦有甥舅之親,郢都雖破,楚室根脈不絕,復國有望。其三,伍子胥的淹城、破國、鞭尸等復仇計劃一一實現(xiàn)之后,申包胥還來見這位“勝利者”最后一面,告以掛在城樓上的人頭不是昭王,昭王已安然出逃;還帶來伍奢的一塊破碎靈牌,意味著鐵騎過處、滿目瘡痍,楚國百姓對伍門的崇敬之心亦隨之破碎矣;淹死的和被吳軍砍殺的郢都百姓數(shù)以千計,伍子胥背負的冤魂更甚于平王,復仇噩夢能否到此了卻? 戲就結束在這兩位情深誼厚的結義兄弟終于決裂。

  相比申包胥,對伍子胥的描寫總覺得有點“一根筋”。劇中突出了他性格的剛毅和雪恥的正義性,但情勢起了變化,平王已死,昭王替父認錯,以國禮祭祀,祭文有“民失英賢,君失諍臣,國失棟梁”諸語,不謂不沉痛懇切。而伍子胥的“武器”仍然停留在“三百余口”上。其不可抑止的復仇烈焰,似乎不宜只是人性的偏執(zhí),還應有一個助燃器———吳王闔閭。戲里把這個角色寫得過于“超脫”,近乎旁觀者。他是靠著伍子胥覓得刺客高手殺了吳王僚才成為國君的。借兵給伍子胥,號稱“義師”,到了郢都,斥宗廟、淫婦女,無惡不作,野心勃勃。復仇心理是一個極容易被利用的人性弱點。伍子胥實際上已經(jīng)被闔閭綁在戰(zhàn)車上欲罷不能了。楚國遭受的災難,闔閭是個擴大者。后因闔閭之弟夫概潛回姑蘇,自立為王,迫使闔閭棄楚歸吳,昭王才能在秦軍配合下返回郢都。伍子胥既是這場戰(zhàn)爭的發(fā)動者,又是被利用者。如能寫清楚這種利害關系,會使后面的戲———申包胥對伍子胥由同情變?yōu)樽l責,孟嬴先拜謝伍子胥、接著一劍刺去,以及伍子胥最終的落寞、蒼涼,會更有張力,也可以使我們更真切地憬悟:人類應該有勇氣思考和避免因為仇恨而帶來更大的人性摧殘和災難。

  這是一出生、凈唱工戲。在傳統(tǒng)京劇中,伍子胥例由老生應工,名劇《文昭關》 從程長庚唱到楊寶森,成須生戲經(jīng)典,迄今,安工老生幾乎沒有不唱此劇的。舊有 《長亭會》,申包胥曾由花臉扮演。把申包胥改為老生而唱紅的是高慶奎的 《哭秦庭》。《春秋二胥》 根據(jù)性格定位的需要,凈扮伍子胥,生扮申包胥。伍子胥由生改凈,風險不小。安平擔任此角,從開臉到演唱,相當成功。他深明伍子胥的須發(fā)蒼白是愁出來的,所以勾老紅臉而眼梢不作垂云式,是豎眉立目,眉間紋與立柱紋三道白色直沖腦門,另在眉頭點黑色蛾子,以渲染其神情的愁與恨;掛白滿髯,穿紅袍,是個鮮明的戰(zhàn)神形象,似更接近我們對歷史記載的想象。傅希如演申包胥,則是富于人文氣質(zhì)的士大夫形象。他們二人都有相當深厚的唱功實力而風格有別:一個情感激越,極具爆發(fā)力;一個靜水深流,沁人心脾。這是行當歸宿、角色表達、演員追求的綜合呈現(xiàn),可謂各美其美,相得益彰。

  (作者系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