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最復雜的東西莫過于人性;蛟S正因為如此,千百年來,吸收著無數藝術家殫精竭慮地呈現、破解人性的秘密,F在,在解碼人性的記錄上,我們 又看到了一部優(yōu)秀的話劇,這就是《生命密碼》。該劇由夏強編劇,王延松導演,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保險行業(yè)協(xié)會出品。劇作講述了保險公司女員工 “林萍”為了一個素昧平生的小女孩“晶晶”捐肝的故事。整部話劇將近兩個小時,我看完之后,第一感覺很真。當然,這個故事是根據一個真實的案例改編的,林 萍已成為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不過,我所體會到的話劇之“真”主要不在于事態(tài)之真,而在于情態(tài)之真,也就是這部話劇所展現的人性的真誠光芒,以及真誠的人 性在當下所面臨的真實境況。
該劇或可稱為倫理劇。如果我們承認一個國家的藝術總要植根于其文化傳統(tǒng),延續(xù)其文化血脈,那么,從選題上而言,家庭倫理是中國藝術最有可能產生 精品的一片土壤。因為中國文化的主干就是倫理文化,中國文化的精髓就是關于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人與家庭之間、家庭與家庭之間關系的智慧。該劇的選題與構 思深刻體現了這一點。整個故事主要由兩家人構成,一個家庭是林萍及其母親、丈夫、女兒,另一個家庭是晶晶及其父母,全劇聚焦在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道德準則。 一開場,躺在手術臺上馬上要進行親體肝移植的林萍,以類似靈魂出竅的方式,追敘了自己作出肝移植決定的過程,在這一段意識流獨白中,林萍的家人、晶晶的家 人、林萍的同事以及路人,紛紛以符合各自角色特征的方式出場,單刀直入地把故事的背景及其所提出的嚴肅的道德拷問,擺在了觀眾面前,引導著觀眾去了解故事 的全過程。
因為故事的結局和結構在開頭就已幾乎全部告訴了觀眾,情節(jié)發(fā)展自然也就沒有什么懸念可言。但是,《生命密碼》卻依然成功地推動著觀眾“入戲”, 所依靠的除了林萍貫穿全場的抒情詩般的臺詞之外,主要還在于編劇和導演對林萍捐肝義舉所蘊含的道德意義的細致把握和深度開掘。正如林萍在劇中所說,讓相識 與不相識的人之間互相扶助。我們知道,傳統(tǒng)中國的倫理文化是講究愛有等差的,這是人性在以差序格局建構起來的傳統(tǒng)社會中流淌的必然路徑,但現代化的進程正 改變和調整著中國社會的基本格局。不相識的人之間的扶助,既是現代社會的道德要求,也是中國倫理文化的時代更新。從劇情設定來看,林萍對晶晶的這份再造之 恩似乎有點“莫名其妙”。就因為這個孩子叫了她一聲“阿姆”,說喜歡聞她身上的味道,正如林萍的同事所說,叫阿姆的多了。僅僅如此,就值得以自己的健康甚 至生命為代價,為別人捐出一半的肝臟嗎?然而,世俗眼中的“莫名其妙”,又在人性本真的“情理之中”。這一看起來萍水相逢、不可理喻的愛,恰是道德感最本 初也是最本質的生發(fā)點。道德本就是超越功利的,是聽到別人哀叫時油然而生的惻隱之心,是看到路人摔倒時不由自主伸出的手臂。道德最讓人著迷的也正是這說不 清道不明的模糊感。如果在我們生活的世界,見到一個老太太倒在身邊,要先想一想會不會變成另一個“彭宇”才決定是否出手去扶,那是多么可悲。好在還有林萍 這樣的人,好在有藝術家把她的故事搬上舞臺,讓我們對生活又充滿信心,對人心又充滿希望。
然而,藝術的長處在于曲折的表現事物的本質,并在曲折中使本質的東西更加深入人心!渡艽a》也是如此,林萍心中之善念并非在滿場叫好聲中、 一馬平川地跑到終點。恰恰相反,她的家人首先表示了反對,她自己也有過猶豫,社會輿論更是妄議紛紛,說風涼話的有,說她生意失敗無奈賣肝的也有,說其實是 救私生女的也有。對于有大愛的人而言,流言或許并不可畏,但來自家人的質疑卻有可能撼動行善的決心。對于這一點,話劇表現也很到位。徹夜難眠的老母親、以 離家出走相威脅的女兒、無奈落寞的丈夫,雖然我們看戲的人早已知道故事的結局,但在話劇所營造的氛圍中,還是真切地感受到了抉擇的困境。最能彰顯德性之美 的,其實不是善與惡斗,而是善與善爭。你能說林萍的老母親、丈夫和女兒,不是出于對林萍的愛才阻止她去捐肝嗎?這份愛本是流淌在小家庭中最溫馨的一汪清 泉,但與林萍對晶晶如江河般的大愛相比,只有匯入其中才能找到應有的歸宿。
綜觀《生命密碼》,除了恰到好處的音樂、意境感強烈的舞美外,劇中大部分演員都演出了他(她)所演的“那個人”。這里所說的“那個人”,不僅是 指編劇、導演、劇情設定的或者真實案例中的“那個人”,而是觀眾心中的“那個人”。比如,在得知林萍和晶晶配型成功時,晶晶媽媽的那份急切,晶晶爸爸的思 前想后;再如,沉穩(wěn)講原則又有人情味的夏醫(yī)生,這些角色都符合觀眾對他們的期待。不過,劇中有些人物設計似乎并不恰當,最典型的就是那個拎著暖水瓶的男 人,在開場他出來了一次,對林萍的舉動表示不解,在散場又出來了一次,似乎有些理解了林萍的舉動。說實話,我看完全劇也不知道他是“哪一個”。這里,編導 或許把他設定為打醬油的“路人”,或許又希望通過這個小人物的出現,窺見社會的大環(huán)境。但我想說,作為觀眾,這份心意是領了,但確實沒從這個人物身上聽到 主創(chuàng)想說的話。而且,或許因為設定了這么一個“路人”,并以為他的存在就可以承擔“社會輿論”的職能,卻忽略了另一些本該表現的更具有本質意義的東西。但 是,瑕不掩瑜,這些細節(jié)的毛刺并不能妨礙《生命密碼》成為一部優(yōu)秀的話劇,畢竟,它為我們展示了一幅人性道義之美的當代中國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