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用經典向歷史致敬——評抗戰(zhàn)歌曲音樂會《歷史的回聲》

http://taihexuan.com 2015年09月30日13:54 來源:中國藝術報 婁文利
 國家交響樂團合唱團、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北京“春之聲”演唱《五月的鮮花》  張大勇  攝

  《松花江上》 《救亡進行曲》 《五月的鮮花》 《梅娘曲》 《延安頌》 《黃河大合唱》 ……這些經典老歌,自抗戰(zhàn)以來一直回蕩在中國大地上,訴說著中華民族這段偉大的抗戰(zhàn)歷史,傳遞著偉大的抗戰(zhàn)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復興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9月15日,由中國文聯(lián)、中國音協(xié)、人民音樂出版社共同主辦的“歷史的回聲” ——抗戰(zhàn)歌曲音樂會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成功舉行,在近兩個小時的時間里,觀眾不僅感受了經典老歌的獨特魅力,更在藝術享受中受到了深刻的思想啟迪。

  音樂會的選曲題材全面、風格多樣、內容經典

  音樂會從同步發(fā)行的《抗戰(zhàn)歌選(1931 - 1945) 》 (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收錄的364首抗戰(zhàn)歌曲中精選了26首,除了《淡淡江南月》《做棉衣》 《紀念碑》的熟悉度稍低外,其余均是家喻戶曉的經典之作,所選曲目在時間跨度、題材內容、歌曲體裁、藝術風格,甚至在演唱形式、演唱風格和作曲家所屬群體方面都體現(xiàn)出全面多樣的鮮明特點,在保證經典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展現(xiàn)了抗戰(zhàn)歌曲的全貌。這是相當難能可貴的。整場音樂會根據歌曲創(chuàng)作時間和表現(xiàn)內容大致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不屈中華》以抗日救亡歌詠運動中創(chuàng)作的歌曲為主,下篇《民族吼聲》則以表現(xiàn)抗日民主根據地軍民生活和我軍光輝戰(zhàn)斗歷程的歌曲為主,題材涵蓋了抗戰(zhàn)歌曲“號召全民抗日” ( 《旗正飄飄》 《畢業(yè)歌》 《救亡進行曲》等) 、“控訴苦難” ( 《松花江上》 《鐵蹄下的歌女》《梅娘曲》等)和“全民抗戰(zhàn)” ( 《在太行山上》 《到敵人后方去》 《延安頌》等)的三大主題。從體裁和風格上看,幾乎包含了抗戰(zhàn)歌曲的各種類型,有充滿戲劇性的藝術歌曲《松花江上》 《嘉陵江上》 ,有進行曲風格的《救亡進行曲》 《義勇軍進行曲》 ,有輕松詼諧的諷刺歌曲《古怪歌》 ,有委婉歌唱的抒情歌曲《五月的鮮花》 《鐵蹄下的歌女》 ,有深情詠嘆的頌歌《延安頌》 《黃河頌》 ,有輕快活潑的軍旅歌曲《行軍小唱》 《打個勝仗哈哈哈》 ,有敘事風格的《歌唱二小放牛郎》 ,有民歌風格的《二月里來》 《南泥灣》等等。從表演形式來看,這26首歌曲幾乎運用了除重唱之外的所有聲樂表演形式,有各聲部的獨唱、混聲合唱、女聲合唱、男聲合唱、少年合唱、領唱加合唱等。在演唱風格上既有美聲唱法(鄭詠、魏松、廖昌永等) ,也有民族唱法(呂繼宏、張也、呂薇)和接近原生態(tài)的唱法(王二妮)等。所選曲目的作曲家也涵蓋了抗戰(zhàn)歌曲的所有創(chuàng)作群體,有救亡歌曲作曲家聶耳(4首) 、張寒暉,有音樂院校作曲家黃自、賀綠汀、劉雪庵、夏之秋,有紅色革命根據地作曲家冼星海(7首) 、鄭律成、安波、馬可、李劫夫,還有軍旅作曲家沈亞威、李偉等。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選曲方面的精心策劃,主創(chuàng)者們還遵循歌曲類音樂會的慣例,把不同風格的歌曲穿插進行,把各聲部的獨唱與各種形式的合唱穿插進行,從內容和表演方面都很好地掌控了觀眾的欣賞節(jié)奏。

  音樂會高水準的編配,令經典老歌煥發(fā)出嶄新的藝術光彩

  印青等12位作曲家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做了全新的編曲配器,樂隊的織體和音樂語言更加交響化,合唱的運用大大拓展了表現(xiàn)空間,個別歌曲的高潮段落還做了藝術化的變奏處理,在體現(xiàn)思想性之外,努力貼近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比如,開場用《松花江上》主題所寫的混聲合唱與樂隊的引子令人耳目一新,這個引子同時發(fā)揮著整場音樂會序曲的功能,立刻把觀眾帶到了苦難的戰(zhàn)爭歲月,《行軍小唱》中用三角鐵等色彩性打擊樂器伴隨著“叮叮得兒龍格兒龍”的襯詞,恰如其分地烘托出游擊戰(zhàn)行軍途中拉著槍炮翻山越嶺的戰(zhàn)士們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少年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配器有意弱化中低音區(qū),襯托出少年合唱團和領唱柔和的音色等等。可以說,這次音樂會的藝術水準之高,堪稱“老歌新唱”類作品的典范。

  音樂會的表演者百花競放、富有藝術感染力

  擔任伴奏的北京交響樂團發(fā)揮出色,演奏富有熱情和感染力,銅管部分也比較穩(wěn)定,譚利華、徐錫宜、曹丁三位指揮家發(fā)揮各自的藝術優(yōu)勢,給觀眾帶來全方位的藝術享受。獨唱演員各有千秋,如魏松用收放自如的表演和張力十足的音色展現(xiàn)出《嘉陵江上》跌宕起伏的戲劇性特點,其藝術感染力絲毫不亞于一首歌劇詠嘆調。王莉用不同的方式處理《梅娘曲》三段開頭的“哥哥,你別忘了我呀” ,感情真摯,令人動容;粲掠枚嘧兊囊羯拓S富的肢體語言,把《古怪歌》的諷刺詼諧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讓人想到那首著名的《跳蚤之歌》 ,呂繼宏演唱的《打個勝仗哈哈哈》很好地體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打了勝仗之后自豪愉悅的心情,男聲合唱《行軍小唱》處理得非常輕松詼諧,這三首歌給整場音樂會增添了輕松活潑的色彩。廖昌永的《黃河頌》可謂字正腔圓,令人感受到學院派演唱風格的嚴謹美和深沉厚重的氣勢美。尤其值得稱道的是由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和北京“春之聲”合唱團共同組成的近200人的合唱團,不但音色相當融合統(tǒng)一,音量控制、聲部層次和藝術表現(xiàn)力都令人稱道,很多細節(jié)處理得非常細膩,如《保衛(wèi)黃河》 《怒吼吧!黃河》等歌曲中的卡農部分各聲部力度控制恰當,層次分明,音色對比鮮明,體現(xiàn)出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金帆少年合唱團更是此場音樂會中的一抹亮色,他們用訓練有素的漂亮音色演唱了《長城謠》和《歌唱二小放牛郎》 ,高中低音區(qū)音色統(tǒng)一,真假聲轉換自然流暢,那唱詩班一樣柔軟的音色和美妙的和聲,仿佛“天籟”之聲刺破夜空,又如溫暖的春風吹進心田。

  這場音樂會令觀眾再一次被這些展現(xiàn)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抗戰(zhàn)歌曲深深感動,為它們所蘊含的巨大精神力量所折服。這些經典歌曲強大的藝術生命力來自何處?作為專業(yè)音樂工作者,筆者以為,題材內容反映時代強音和人民心聲,音樂語言符合中國人審美傳統(tǒng)、體現(xiàn)中華美學精神是最重要的兩個原因。前者毋庸贅言,后者就以此次音樂會中的《黃河頌》為例加以說明。

  《黃河頌》是一首藝術手法獨特的歌曲,全曲分三段,第一段(從開頭到“劈成南北兩面” )描繪了黃河的壯美氣魄,音樂氣息寬廣、宏大浩蕩, 4 / 4轉3 / 4拍,行板;第二段(到“筑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是歌者對這個中華民族搖籃的深情贊頌,音樂慷慨激昂、熱情澎湃,用律動性更強的2 / 4拍;第三段表現(xiàn)了中華兒女在黃河精神的感召下不屈不撓、抗戰(zhàn)到底的必勝信心,音樂氣勢磅礴、浩瀚無比,用氣息寬廣的4 / 4拍。這樣旋律節(jié)奏都近乎自由的、規(guī)模長大的歌曲聽來卻絲毫沒有樂句長短不一造成的失衡感,相反三個部分銜接自如、一氣呵成、渾然天成!這是令人驚異的!其原因在于音樂的節(jié)奏完全貼合語言的節(jié)奏,旋律的起伏遵循漢語的抑揚頓挫,詞曲結合高度完美。從整體結構來說, 《黃河頌》的樂思是單向發(fā)展、層層推進的,而這種沒有主題再現(xiàn)的音樂結構,由于其“離散力”遠遠大于“結構力”而為追求結構美的西方作曲家們所極力避免,在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中卻非常常見,它體現(xiàn)出一種灑脫隨性的線性美和獨一無二的過程美,這與中國古代文人吟詩撫琴、自我表達的文化傳統(tǒng)不無關系。因此,即使《黃河頌》用西方的管弦樂隊伴奏,用西方的發(fā)聲方法演唱,我們感受到的仍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味道。

  對當代的音樂工作者來說,向歷史致敬、向經典學習,挖掘其中蘊含的中華美學精神,學習作曲家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審美的音樂語言和藝術手段,為這個偉大復興的時代創(chuàng)作出反映時代風貌和當代中國人審美取向的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是我們70年后再唱抗戰(zhàn)歌曲的重要意義。

  《歷史的回聲》 ——抗戰(zhàn)歌曲音樂會是一場思想厚重、情感真摯的高水準的專業(yè)音樂會,其思想穿透力、情感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撼人心魄,聽眾在高品質的藝術享受中“銘記偉大抗戰(zhàn)歷史,謳歌不朽抗戰(zhàn)精神,重溫經典抗戰(zhàn)作品,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筆者以為,這也許應當成為今后此類主題性音樂會的范例——無需令人炫目的聲光電手段或激奮昂揚的串場詞,讓音樂回歸藝術本身,用符合藝術規(guī)律的呈現(xiàn)方式,用適應當代審美標準的藝術語言,用嚴苛的藝術標準,用直抵心靈的藝術之美感動和感染觀眾。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