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中國作家網(wǎng)>> 理論 >> 理論熱點 >> 正文

共同體觀念和中國文學

中國文學博鰲論壇發(fā)言選登

http://taihexuan.com 2015年12月07日09:07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張未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觀念十分重要。在“地球村”時代或“全球化”時代,生而為人類,命運休戚相關(guān),生活朝夕與共,只 有同舟共濟、互聯(lián)互通、互利互惠,從單邊的雙贏走向多邊的雙贏,才是處世之道。從盧梭到馬克思,始終不渝地堅持人類聯(lián)合體的理想,今天看來尤其值得在人類 命運共同體的意義上加以弘揚光大。

  中國人從來都秉賦著深刻而悠久的共同體體驗,自古以來就懷抱“大同夢”,賦予人類之“大同”以崇高價值。在我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過 程中,人類命運共同體便成為其中一個重要的觀念與實踐的維度。如果沒有天下大同或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shè)與目標,中國夢將無法達成。北京奧運會提出的“同一 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口號,就是把中國和世界聯(lián)系起來了,表達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訴求,因此全世界人民都聽懂了,感同身受了。

  共同體觀念對文學也十分重要。我們?nèi)绾卫斫馐澜缥膶W和中國文學,共同體觀念會提供出解釋的出發(fā)點和基礎(chǔ)。馬克思主義的世界文學概念是從人類聯(lián)合 體中得出的必然結(jié)論,韋勒克和沃倫在解釋歌德的世界文學概念時認為,它是“一種要把各民族文學統(tǒng)起來,成為一個偉大綜合體的理想,而每個民族都將在這樣一 個全球性的大合奏中演奏自己的聲部”。說到中國文學,周揚和劉再復執(zhí)筆的《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更是給出了共同體觀念的定義:“中國文學,即稱中 華民族的文學。中華民族,是漢民族和蒙、回、藏、壯、維吾爾等五十五個少數(shù)民族的集合體。中國文學,是以漢民族文學為主干部分的各民族文學的共同體!比 果不是定義一個抽象的文學,而是要定義一個實體性的世界文學和中國文學,共同體觀念是離不開的。

  目前中國當代文學界在談?wù)撝袊膶W話題時,“文學性”的觀念是主流立場,甚至是有某種文學性偏執(zhí)或“文學性謬誤”在頭腦里面堅持的。這很好理 解,因為你是在談?wù)撐膶W而不是其它。那么什么是文學?什么是文學性?如果你把它當作文學生活的一個底線倫理,當作一個基本要求和常識性知識,那是非常好 的。但是你若視文學性為某種抽象的原則,是用來判定好作品、評比好作品的“價值”,那就只能導致越來越多的精英化傾向,越來越多地使文學性變成一種否定性 的用法,越來越多的作品會在視野中消失,最終一個偌大文壇會變成少數(shù)精英或名家的舞臺,文學之路在一片文人相輕的清高氛圍中越走越窄。而共同體觀念則提供 了不同的看取方法和思維方式。依文學性原則你可能對白族、撒拉族文學提都提不到,但共同體原則將顧及共同體的每個成員甚至每處區(qū)域群落。共同體觀念當然要 有相應(yīng)的結(jié)構(gòu)化分層、分類方法與邊際處理,但它的一個好處是提倡共商、共容、共享,以及對話與理解。因此它不會否定文學性原則,在某種意義上甚至認為文學 性的認同是必須的,但顯然除此我們還要有共同體方式的認識角度,甚至要把它作為更加基礎(chǔ)而實在的文學角度。談?wù)摗爸袊膶W”,就不應(yīng)只談?wù)摗拔膶W”,只就 文學談文學,還要談?wù)摗爸袊,而中國是個共同體,是中華民族的或現(xiàn)代國家意義的共同體。

  過分的文學性方式還很可能導致純粹形式和審美的偏見,似乎只有語言藝術(shù)形式和審美意蘊才是屬于所謂文學自身、文學本體的。但在當今時代只要你具 有起碼的理性思維,你就不會只拿形式和審美來說事。真正的文學概念中包含了人性內(nèi)容,除了自然的基本屬性與需求,人性概念在我看來就是共同體性質(zhì)的。沒有 共同體體驗,人類也許根本沒有人性這回事。共同體觀念有助于我們走出人性的抽象化和概念化。中國思想中最為偉大的“仁”的觀念,就是中國人對共同體的深刻 體驗而產(chǎn)生的觀念。在個體自我的身心一體的修煉培養(yǎng)之后,中國儒家提出“仁者愛人”,“仁”是二人或二人以上的處世之道對于人本身的要求,是共同體精神歷 史積淀的結(jié)晶!叭省本褪且藢ζ渌烁型硎,要有同情心、同理心,一個同字是“仁”背后的精髓與要義,是共同體人性的基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至于道家思 想中的自然和齊物也是面對天地背景的對物我共同體的寫照。男女兩性之愛,西哲柏拉圖在《會飲篇》中表達了同體想象,相比之下中國人則更注重家庭共同體,并 進而擴及到族群、國家、天下等不同形式的共同體。共同體本質(zhì)上是一種偉大人性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人性基本上是一種共同體的認同情感與精神。在這個意義上說文學作 為人學離不開共同體的孕育,文學永遠是共同體精神與情感的表達。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分際處理和共同理想兩方面都是共同體體觀念的重要構(gòu)成,但是共同體觀 念中的核心卻是一種對“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以及“一種原始的或者天然狀態(tài)的人的一致的完善的統(tǒng)一體”(滕尼斯)的追求。它“傳遞的是一種充滿溫馨的 良好感覺,一個溫馨的家,在這個家中,我們彼此信任,相互依賴”(鮑曼)。而中國人對此更具深度的表述就是一個“和”,對“同”的理解于是富于高度智慧, 和而不同、求同存異,不是強求一律而是積極認同,老吾老和幼吾幼不是均質(zhì)化的無差別“平均主義”,老人老辦法,新人需新法,而最終目標還是在于“和”的境 界。社會主義文學的人民性和社會主義精神,都可以從共同體角度加以體認。

  這樣來理解人性精神,文學之所以是文學就在于要把它放在共同體之中來認識。于是說文學在于語言藝術(shù)形式、審美情趣,在于情感和想象力,在于隱 喻、象征和意象,都是對的;但對于“中國文學”來說,最高的境界則在于“和”,所謂中華美學精神,最高的要求也正是“和”。“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 而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敝袊膶W的最大特色,就是滲透和表現(xiàn)著這種中華美學精神與價值。中 國文學最重“共鳴”與“應(yīng)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個句子的語言意味著力于一種和諧的“齊”與“共”,應(yīng)該說透露了些許中華美學精神 的神韻。這種中華美學精神和美學特色是“中國”所給予的,“中國”不僅僅是個偉大的名號,它還是一種理念和思想,“中國”的本質(zhì)在于人類的聯(lián)合,這是“天 下之大本”。

  共同體觀念還有助于我們更真實而博大地表述中國文學的現(xiàn)實和歷史。受西方現(xiàn)代學術(shù)方式的影響,我們自20世紀初才有名正言順的所謂“中國文學 史”,寫出了許多依靠某種審美的、形式的、社會性的、階級的、人道主義等等觀念梳理出來的文學史著作。這種現(xiàn)代學術(shù)方式雖然重要且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它仍 然有悖于中國經(jīng)驗中的文學共同體感受與方式!爸袊膶W”誕生于一部《詩經(jīng)》,那里面以一種今天看來有些特別的“風、雅、頌”的結(jié)構(gòu)告訴我們,風是十五國 風,雅是中央首善之區(qū)的大雅與小雅,頌則為皇族史詩與頌詞,這總起來就是一個文學的共同體體驗的結(jié)晶,是文學的共同體描述。依此我們完全可以為中國當代文 學作一種或多種共同體性質(zhì)的整體描述,無論是分區(qū)域的或分族群的都可以,當代中國文學的多民族、多語言、多風格的文學史正可以從共同體觀念入手取得以突 破,建立更立體得多的學術(shù)模式。進而,我們遙念古人情懷,那種盡可能收集一個時期全體作家的“全唐詩”方式的和遴選精華的“唐詩三百首”方式的文學呈現(xiàn), 同樣給我們啟示。沒有現(xiàn)代性的文學史方式,中國文學照樣可以千年薪火相傳,靠的就是這兩種共同體視野和方法,它所創(chuàng)造的文學生活,最終成為了一部寫在中國 人心中的文學史。我們需要現(xiàn)代文學史的方式,但中國文化中的共同體傳統(tǒng),仍然是我們不能丟掉的一種有價值的文學方式。通過文學“中國”,去讀文學也去認識 “中國”,文學將成為我們想象中國的方法之一。

  同樣,中國作家協(xié)會作為現(xiàn)代文學群團組織,是現(xiàn)代中國文學共同體的組織形式。中國文學之“協(xié)”是它的工作方式和要義所在,從《尚書》中的“協(xié)合”概念里走來,發(fā)揚光大文學共同體精神傳統(tǒng),中國文學在這里也留下了偌大鮮活、生生不息的側(cè)面。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guān)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shù)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luò)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