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沈濤,云南省昆明市紅旗小學教師,中國少數(shù)民族作家協(xié)會會員,云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魯迅文學院少數(shù)民族創(chuàng)作班第八期學員。常年致力于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在《兒童文學》、《讀友》、《中國少年兒童》、《蜜蜂報》、《滇池》等刊物上發(fā)表短篇童話小說十萬余字。由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關于艾滋病的兒童小說《不能說的秘密》。2015年8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公布了中國文藝原創(chuàng)精品出版工程項目名單,其中沈濤的作品——《楚楚的離歌》在全國1237個申報、推薦選題中脫穎而出,成為了77個中國文藝原創(chuàng)精品出版工程項目中的一個。在2016年兒童節(jié)之際,我們有幸見到了沈濤老師,一起跟她聊聊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的那些事。
記者:沈老師是什么時候走上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的?
沈濤:開始并沒有刻意去做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自己本身就比較喜歡文學,在自己的學生時代就一直有寫日記的習慣,從初二的時候就開始寫,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寫了有十幾本日記,都是隨心寫。后來就開始嘗試著寫一些小詩歌、小短文,寫的較多的是小故事,通過一個故事講述一個小道理這類的,然后往《蜜蜂報》、《學生新報》上投,也陸陸續(xù)續(xù)的在這些報上發(fā)表了一些小文章,一些學生讀者也比較喜歡。2006年的時候,之前在各報紙上發(fā)表的文章被編輯成了一個小集子,就是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童年的泡泡糖》,那次之后就開始想嘗試寫長篇小說。
記者:第一部小說是怎么創(chuàng)作出來的?
沈濤:因為自己本身就是小學教師,所以就想把身邊的一些事情通過小說的形式記錄下來,這種情況下開始尋找素材。2012年,當時是班主任,帶領著一個班級,班里有個小女孩,很是調(diào)皮活潑,在她身邊會發(fā)生一些有意思、有意義的事情,所以就想以她為原型寫一篇小說!冻粞绢^沐木夕》這篇小說其實并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主線,都是以人為主,通過這個孩子身邊發(fā)生的一件件事情串聯(lián)起來的。
記者:目前為止,您對自己的哪部作品感觸比較深?什么緣由讓您開始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
沈濤:感觸較深的應該是《不能說的秘密》這部小說,這也是中國少見的關于艾滋病的兒童文學作品。蘇教版五年級有一篇課文,叫“艾滋病小斗士”,學了這篇文章以后,班里有個學生寫了一篇作文,叫“天堂沒有艾滋病”。最初看到這個作文題目的時候,突然就有了一種心動的感覺。所以就開始想寫關于艾滋病這樣題材的一部小說作品。最初寫的時候就有很多朋友說可能發(fā)表不了,因為這個話題太過于敏感。不過好在自己對能不能發(fā)表不太介意,只是認為自己應該去記錄這樣一個群體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云南省紅十字會的潘曉妍老師給我提供了很多資料,也給了我靈感。這本書也是在做了大量調(diào)查工作基礎上完成的。寫完之后,出版社的幾位老師也給出了一些修改建議,最終這本書也才得以和讀者見面。書名的選定是覺得這應該是他們的秘密,同時也是我們要幫他們守護的秘密,所以就選定了“不能說的秘密”作為書名。后來對“秘密”這個話題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和感悟,就接著寫了另外一本《留一個秘密在昨天》(由晨光出版社出版)。
記者:能不能說下《楚楚的離歌》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
沈濤:很多年前曾看過一個電視報道,是關于打拐的,講的是山里一個小孩被拐到外地,10年后又被送回大山里的故事,其中有一個鏡頭是他母親背著一個大筐看著他的背影離去,這個畫面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想很多時候,大家以為找到被拐孩子就皆大歡喜,故事圓滿了,其實這種結局是另外一種開始,因為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需要一個重新認識、接納、適應的過程,《楚楚的離歌》大致的故事輪廓就在我的腦海中基本形成了。作為我自己而言,也希望從孩子的視角展開故事,通過孩子的痛苦、猶豫、掙扎等角度表現(xiàn)“拐賣兒童”問題。2014年暑假期間,一個中少社的唐威麗老師問我最近在寫什么作品,我就把我的想法和寫作計劃跟她說了下,唐老師表現(xiàn)的對這個作品很感興趣,就催促我趕緊寫,這部小說的創(chuàng)作就被我提上了寫作日程。因為我自小是在城市長大,所以又專門去山區(qū)農(nóng)村呆了一段時間,自身去體驗了一番山區(qū)農(nóng)村的生活,仔細了解農(nóng)村的一些情況;貋砗缶瓦M入了創(chuàng)作狀態(tài),基本上是從早上寫到中午,下午思考后面的內(nèi)容和故事構架。這部小說后面又經(jīng)歷過幾次大的改動,包括主角的心理活動變化等,寫的更加細致一些。這部作品被推薦過很多次,也獲得了一些榮譽,這部作品對我而言更多的是給予了自信心。
記者:那您現(xiàn)在是擁有教師和作家兩個身份,您自己更喜歡哪個身份?
沈濤:一直喜歡當老師,也從來沒把自己看成一個作家,我自己很喜歡孩子,總是想著方法讓學生學好。比較起來的話,還是喜歡老師這個身份多一點,小說、文章也都是從老師的身份去寫的,也正是當了老師的緣故,所以會有更多的一些感悟,不當老師也未必能寫的出來。我其實是個沒太多天賦的人,比如我現(xiàn)在教一年級,就想寫個一年級的作品,比如教高年級,就會寫高年級的會多一些,我寫的作品跟我的生活有很大的關聯(lián)。
記者:如今也已經(jīng)寫了很多部作品,這些作品是否已經(jīng)將您看到的、想到的內(nèi)心的想法表達出來了?
沈濤:自己的想法在我的作品中基本上都體現(xiàn)出來了,現(xiàn)在也形成了自己的寫作特色,就是通過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把這種熱點問題通過小說、故事的形式展現(xiàn)給我們青少年。我認為兒童文學并不一定非要向孩子們展示一個完美的形象,也需要告訴他們有這樣的陰暗面,需要讓孩子們知道這個世界不止是只有美好,還有不美好的地方,要讓他們有個判斷是非的能力。不能讓他們在學校里看到的什么都是好的,一出校門什么都是不好的,這樣的話,他們就會感覺到非常的失望。比如像留守兒童、父母離異這類話題都寫過,但是內(nèi)容會比較隱晦。
記者:這次要出新書了,能不能為我們簡單介紹下?
沈濤:《遇見,溫暖的你》這本書我自己是很滿意的,從創(chuàng)作文學性上來說,更成熟一些,在故事的編排更復雜、曲折一些,描寫上也更細致。這本書也是根據(jù)我以前寫的一個小短篇《當時只道是尋常》作為故事線索寫的。寫這部小說的緣由是因為我一個侄女給我講的事情,她學的是社會工作,會時不時的去敬老院工作,她從敬老院回來后就跟我說敬老院里的老人太可憐了,那刻我突然就出現(xiàn)了一個畫面,那些老人拉著她們的手講話,不停的講,不停的說話,就覺得她們太孤獨了。那個時候我就開始構思了這個故事,拆遷、敬老院、老年癡呆在這本書里都有體現(xiàn)。今年還有一本新書《回家的路》,可能下半年出版吧,是講春運的故事。
記者:最后沈老師能否給我們的青少年一些閱讀建議?
沈濤: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也應該從興趣入手,選擇的書最起碼要讓小孩子先看得進去,F(xiàn)在有的家長專門讓孩子讀優(yōu)秀作文,有的專門讓讀名著,我覺得應該是根據(jù)孩子的興趣愛好選擇書籍,先讓他讀,不一定非要讀誰推薦的之類的。比如讀作文的,面太窄了,小孩子讀幾天后就沒興趣了,閱讀名著的話,應該有個閱讀基礎。孩子讀書還是從感興趣開始,慢慢才會找一些自己喜歡的去看。我也不建議學生看太多的穿越小說,他們還沒有完全辨別是非的能力,穿越小說中的多少會還存在色情、暴力等內(nèi)容,現(xiàn)在看年齡上還不太適合。另外就是我建議一年級的父母可以讀給他聽,二年級就可以讀短篇,可以小聲讀出來,跟父母分享內(nèi)容,后面就可以默讀,看完書后,父母應該需要跟他們一起交流。
記者:謝謝沈老師接受我們的采訪,另外沈老師的新書《遇見,溫暖的你》將于6月18日在南屏街新華書店進行簽售,到時候我們的小書友可以前往簽售點,與我們的沈濤老師一起讀書,共同感受書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