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作家簡介
于德北,1965年10月出生于吉林德惠。中國作協(xié)會會員。在百家報刊上發(fā)表文學作品近400萬字,出版有長篇小說《零點開始》;長篇隨筆《我和端端》、《父愛》;長篇少兒科幻小說《拯救海底城市》、《超級游樂營》、《穿越時空的陰謀》;長篇少兒偵探小說《失蹤的媽媽》、《夏令營奇案》、《徘徊在車站的少年》等近四十部。其中《杭州路10號》獲中國首屆“海燕杯”全國征文一等獎;2007年獲第三屆中國小小說“金麻雀”獎;2009年《美麗的夢》獲“冰心圖書獎”。還有作品分別獲得長白山文藝獎、吉林文學獎、君子蘭文藝獎、長春文學獎等獎項。
李睿:那天看微信,知道你最近又恢復了老習慣,午飯后去學人書店翻書,真為你高興。在翻什么書,有值得重點說一說的嗎?
于德北:年初歲尾,喝酒多了,看書少了。一旦醒過腔來,就無比懊悔。中午吃完飯去“學人”看書,是多年的習慣了�?梢钥匆粋€小時,好的話,可以讀完一個短篇。如果讀長篇,大概一個月的中午就夠了。去書店看書有小時候“借書”的感覺,興奮、緊張,不敢偷懶,小心翼翼。新年的半個月,粗略的翻讀了《痖弦詩集》《第二空間——米沃什詩選》《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詩選》《太陽的芳香——巴爾蒙特詩選》《無止境——扎加耶夫斯基詩選》《春天與阿修羅》,這些是詩集,最后一本是日本作家宮澤賢治的。這些詩人有一半以上以前多次讀過,所以讀的比較快,挑重點讀的,并做了些筆記。
如果說值得說一說的重點,有兩本書,一本書是薛憶溈的《文學的祖國》。這小子厲害,他以讀書隨筆的方式向經典文學和經典作家致敬,且有鋒芒,有觀點,有溫度,有立場,令我佩服。這本書每天都在看,一天能看二三篇,是精讀。另一本是肯尼亞作家恩古吉·瓦·提安哥的《大河兩岸》,寫法比較老派,但干凈、扎實,用《泰晤士報文學增刊》的評價說:“本書具備了克制、智慧、細膩等罕見的特點”�!洞蠛觾砂丁肥亲骷业娜壳唬谝徊渴恰逗⒆樱銊e哭》,第三部是《一粒麥種》,這本是第二部。這部我買了,另外兩部托朋友找呢,估計能湊齊。放在手邊慢慢讀。
李睿:有三十年了吧?你每天晚上臨睡前都閱讀,床頭亂糟糟的一堆,有幾十本之多,抓起什么讀什么,沒什么規(guī)律,也沒什么章法,這樣閱讀有效嗎?
于德北:我的閱讀習慣是這樣,在一段時間里,我是要精讀某一位作家或某一類作品的,比如2015年的最后兩三個月,我重點讀了三十幾位作家的近三百篇作品,都是短篇小說,有的是重讀,有的是拓展,你所說的“亂糟糟”,大抵就是指這個。都德,我重讀了《磨坊書簡》,伯爾我就讀了十六篇,博爾赫斯讀了三本,皮蘭德婁讀了大半本,還有安吉拉·卡特、左拉、巴塞爾姆、向田邦子、維托德爾·貢布羅維奇等等,這就是我的閱讀章法。再比如,2016年一季度,我確定要精讀的作家就是恩古吉,我太好奇這位東非的作家了。至于你說的“抓起什么讀什么”,也算我的一個規(guī)律吧,我案頭的書有詩歌,有散文,有小說,有隨筆,還有一些科普書、博物小品、古籍等,之于我,讀書如吃東西,一大桌子就一個菜有什么意思,這個吃點,那個也吃點,吃飽了,放下,餓了,再吃,多有意思啊。
李睿:你讀了三十幾年書,最喜歡的是哪個題材?
于德北:說來怕你笑話,除了詩歌,我最喜歡讀的是童話,無論是哪個時代的,哪個國家的,只要是童話,我都喜歡讀。童話好啊,天馬行空,自由自在,不用動腦子,就又溫馨又感動。我前面提到一個日本作家宮澤賢治,他就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家。他有一本童話叫《銀河鐵道之夜》,有時間,你可以找來讀一讀,保準讓你大吃一驚。說到童話,我喜歡的日本作家很多,安房直子、新美南吉、松古美代子、失玉四郎等等。日本是一個童話大國。我十分推崇成人讀童話,如果你讀過《小銀和我》《夏洛的網》《會飛的教室》《兔子坡》《小淘氣尼古拉》,你就知道那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啦。那個世界干凈,單純,會給你現(xiàn)實的安全感。
李睿:如此說來,我還真是不“很了解”你,借著今天這個機會聊一聊你的讀書經歷唄。你是一個作家,我想,這也是你的讀者所想知道的。另外也請你談一談讀書的重要性。
于德北:吉林省全民閱讀協(xié)會開設了一個論壇,就是說閱讀的。去年,這個論壇邀請了一些作家,我在其列。在那個論壇,我的發(fā)言雖然簡單,但是有一點是需要再次強調的。我沒有讀過大學,是最大的遺憾。我的知識儲備是有嚴重缺陷的,同時也存在著某些不嚴謹性。如果不是搞創(chuàng)作,我此生很可能與文字無關。那天我講,沒有閱讀,就沒有我的今天,這句話是發(fā)自肺腑的。我的閱讀大體分三個階段,最早是看熱鬧,真的是抓什么看什么,這個階段大約始于初中,結束于1985年。1985年我考入了吉林省作家進修學院。進入吉林省作家進修學院后,遇見的每一個人幾乎都是我的偶像,我的師兄師姐們都比我大,少則幾歲,多則近二十歲,所以,他們是有極完備的閱讀經驗的。這個時期接觸的蘇俄作品多。馬爾克斯獲“諾獎”后,馬上“追風”拉美及美國文學,對我影響最大的是美國作家海明威。這個階段一直持續(xù)到1992年。從1992年開始,我規(guī)定自己每天必須閱讀兩萬字的作品,多的時候三五萬字也有,這時閱讀的歐洲文學多。這個階段時間長,基本是到今天,這個階段的后期——應該是2005年左右,我用一年多的時間“惡補”詩歌,再后來,除了定期更換案頭書,幾乎都在讀日本文學,“認識”的作家有上百位,像三島由紀夫、春上村樹、芥川龍之介、川端康成這樣的作家讀的更多;青山七惠、吉本芭芭娜這樣年輕
的作家也讀了很多。說到閱讀的重要性,也是去年,我為《吉林畫報》寫了一句關于讀書的“寄語”,可以表明我的心跡——“讀書吧,讀書可以獲得尊重,亦能獲得文明,在任何時候,尊重與文明都是社會、家庭、內心的和諧與安穩(wěn)的根本”。
李睿:你是一個作家,同時還是一個編輯,從1984年至今,已經三十多年了,你的編輯,你的創(chuàng)作足可以被冠上“生涯”二字了。三十年,幾乎每天氤氳在文字當中,讀書,編書,寫作,三位一
體。能和我談談,這樣的生活給你帶來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嗎?
于德北:充實。我年輕的時候好詩、好酒、好美女、好行走,自以為很有“名士風”�,F(xiàn)在回頭看看,浪費了太多光陰。尤其是酒,它帶給我很多的快樂,帶給我很多的安慰,尤其在我孤獨的時候,有酒相伴,便覺得身心安靜,我以為我離不開它。可現(xiàn)在,我準備戒掉它,我說的戒掉,是指放棄對它的心理依賴。為什么?因為它給我?guī)砜鞓泛桶参康耐瑫r,也耗掉我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年過半百了,后半生,我要好好地編書,好好地讀書和寫作。編書是我的職業(yè),讀書是我的愛好和生活習慣,創(chuàng)作是我的生命。我要用今后的時間傾力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用以回報那些曾經喜愛過我的讀者——尤其那些當年的小讀者,正是他們的支持,我才有勇氣和力量走到今天�,F(xiàn)在,這些小讀者已經成為大讀者了,所以,我要讓我的創(chuàng)作一直陪伴著他們,到未來,到永遠。你問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的回答是這樣的:夜半燈下遣更漏,一直禿筆半卷書本。這樣的日子,用兩個字說,就是“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