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中國作家網(wǎng)>>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80后”從維熙電腦寫作更得意

http://taihexuan.com 2016年01月11日11:03 來源:北京晚報 陳夢溪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近日推出作家梁曉聲、李國文、劉心武、從維熙、張抗抗、葉兆言潛心準備近十年的人文讀本“語文一生”系列。其中,今年83歲的從維熙的《歷史,從未這樣》酷似一本回憶錄,筆法沉重,力求歷史的真諦。書中選擇了從維熙所寫的不少關(guān)于歷史的文章,有的篇章寫史,有的篇章懷人,包括前輩名人、著名作家,也包括一起經(jīng)歷苦難的普通人。有的篇章寫景,寫域外名勝的壯美,也有的篇章哲思,對戰(zhàn)爭和人性、罪惡進行思考。

  長壽基因來自母親

  截至2009年,從維熙一共出版了67本書,名作《走向混沌》既不宣傳也不推介,卻一直受讀者的喜愛,目前已經(jīng)印到第六版,發(fā)行近百萬冊了。如今從維熙正在家中編纂整理《從維熙文集》。記者如約走進從老的家中,看到他書房的各個角落高高低低堆滿了他的各個年代出版的各類作品。年過八旬的他面色紅潤,思維敏捷,他的長壽基因來自母親的遺傳。

  不少同輩的好友先他而去令他心疼不已,這些因“煙無度酒無度”或“過度勞累”而離去的作家也讓從維熙更加珍惜自己的身體。最讓他悲痛的是小他三歲的劉紹棠,還有陸文夫、唐達成、張志民等不少朋友,許多是在七十多歲甚至更年輕時去世!八晕业酵砟昊揪筒粚戦L的文章了,我得真正地以健康第一為重,決不能再走他們的老路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從維熙辭去所有職務回家休養(yǎng)。記者采訪時,從老點起一根煙:“我每天只能抽三到五支”,從老笑著指了指一旁當醫(yī)生的妻子,“她給我規(guī)定了額度,再多就不讓我抽了!睆木S熙又指了指胸口,告訴記者前兩年心臟里裝了支架!爸拔以诩覄(chuàng)作也挺辛苦的,有一次連續(xù)寫了很久,晝夜不睡,每天創(chuàng)作7000字!苯鼛啄,從維熙每天最多只敢在電腦上寫個四五百字。

  20天學會五筆輸入

  從維熙為了能熟練使用電腦打字,特意學了五筆輸入法!拔倚南刖徒o我一個月,就是死記硬背也要把五筆給攻下來!睆木S熙這一代的作家全都是用鋼筆在稿紙上寫作,電腦時代來臨時他們也都到了古稀之年。從維熙憋了勁兒,二十天就把五筆輸入法學會了。

  關(guān)于電腦打字還有一段笑談。好友馮驥才至今還是用手寫創(chuàng)作!八艺f,你用電腦寫作影響形象思維,就好像你跟你的情人接吻一樣,親也親不上,還得通過別的東西,用筆直接就抒發(fā)出來了!睆木S熙被“大馮”這個有趣的比喻逗笑了,也機智地回答“你說的有道理,不過你用筆,我用電腦,咱倆比比速度。”后來作家王蒙聽說了兩人之間的這段故事,還特意給從維熙打電話鼓勁兒:“電腦一定要照常敲下去,你是五十多年煙民了,打字的時候就沒法抽煙了”。

  “用筆寫就像人生的單行道,用電腦打字就像生活的立交橋,東西南北,四面八方,遠通世界,啪一打都出來了,特別是到了晚年,想到哪兒到哪兒。”從維熙比劃著,很難想象眼前的八旬老人對電腦如此有興致,他面前的書桌上就擺著一臺筆記本電腦,這只是他的其中一臺,“我們已經(jīng)進入了信息化的時代,不能再走之前的老路了。”

  不忘關(guān)注網(wǎng)絡文學

  從維熙前不久回到他的母校北京二中給學生們演講,他大笑“我們二中是以理科著名的學校,偏偏我讀中學的時候,代數(shù)課不及格,因此成了降班生!睆木S熙從小就討厭數(shù)理化,代數(shù)考試得過零分,升初二升不上去,只好再念一年初一。從維熙至今還清楚地記得自己上數(shù)學課時偷看小說《青青河邊草》,數(shù)學老師悄悄走過來給了他一拳。從維熙眼里,同樣偏科的80后作家韓寒倒是跟自己有幾分相似,兩人相同的“遭遇”也說明了“個人的主體決定事業(yè)的遴選”。

  從維熙看來,如今年輕一代的作家和他們那一輩的寫作環(huán)境天差地別,“每個年代都有自己的特點,年輕作家的生活軌跡、人生奮斗的情況絕對跟我們不一樣,我們只能當做你們的參考系數(shù),千萬不要再有我們這一輩的那種風和雨了。”從維熙也會關(guān)注網(wǎng)絡文學,他認為文學反映生活,不能對年輕作家有過多的苛求。“網(wǎng)絡作家的作品精神力量確實不如以前,你得理解為什么他們寫的東西比較輕飄,因為他們落生的社會就是一個競爭十分激烈的社會,人們生活非常忙碌,你要他們花很多時間去思考中國社會和民族的問題也不太可能!睆木S熙說,不過他相信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是歷史規(guī)律,“年輕人將來會對這個國家有一些思考,會出一些好的作家,他們總歸會超越我們的!

  一貫看淡各種評獎

  從維熙在十二歲時來到北平上學,至今已有七十年,在他眼中的北京城經(jīng)歷了巨大的變化。說著說著,從維熙不由唱了起來:“糞車是我們的報曉機,多少的聲音都跟著它起!边@是一首從維熙小時候街邊傳唱的歌曲,“你們見過糞車嗎?記得有一次兩個小孩子來搗亂,糞車就流了一地。我們那時候是前門叫賣菜,后門叫賣米,那就是老北京!苯裉斓膹木S熙看著窗外的高樓感嘆,“簡直不是一個社會,現(xiàn)在車也多,不過都是汽車了,時間簡直把社會重新雕塑了一遍。”從維熙陷入回憶,兒時滿大街都是拎著鳥籠子的老北京,“過去是一幅淡淡的水墨畫,古老、殘舊。像東西四牌樓,天安門那兒都有牌樓,現(xiàn)在都不見了。現(xiàn)在你看國貿(mào)大廈、三里屯的酒吧,發(fā)生了太大的變化,這些年很不容易!

  從維熙一貫將得獎、榮譽看得很淡,今年的茅盾文學獎他也沒太關(guān)注,但從維熙關(guān)注到最近的文化藝術(shù)評獎將大幅壓縮的消息,“聽說要嚴格限制很多單位,不能隨便評獎,就是怕過程中一些旁枝雜葉的東西”,而不少文學作品在寫到當今現(xiàn)實社會問題的時候“也是很浮皮潦草”!暗饶阕兊孟裎疫@么老了以后,看看還存在的是什么,那些獎不獎的真的沒什么,歷史才是最嚴格的審判官!

  陳夢溪 J226     

    從維熙,當代作家,曾在《北京日報》擔任編輯和記者。從維熙1956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78年任北京市文聯(lián)作家、作家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著有《大墻下的紅玉蘭》、《遠去的白帆》、《北國草》、《風淚眼》、《走向混沌》等中、短篇小說和散文。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guān)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shù)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