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新書《秘境》堪稱一部“中國玉器市場見聞錄”
“玉”從古至今備受人們珍愛。而如何辨別玉石的真假依舊需要專業(yè)人士來判斷,F(xiàn)任中國玉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玉雕專業(yè)委員會會長的作家白描近日在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推出了他歷經(jīng)十年創(chuàng)作的非虛構(gòu)作品《秘境》,講述的內(nèi)容正如新書的副題所說——“中國玉器市場見聞錄”。
這本書寫得生動有趣,既有辨別玉器真假的秘訣竅門、翡翠分類的專家透底,又有對當前玉器市場的獨特見解,以引人入勝的小說筆法,融史料、記敘、沉思于一體。該書曾經(jīng)分為上下兩部分別在《十月》雜志和《人民文學》雜志發(fā)表,同時獲得兩大文學期刊的年度優(yōu)秀作品獎。
白描所解讀的中國玉器市場,是秘境,還是迷境、謎境?
翡翠賭石,“一刀富一刀窮”,讓人瞬間暴富,讓人頃刻家破人亡,它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和田玉現(xiàn)在彌足珍貴,野蠻開采,玉石資源會不會窮盡?
中國人自古尚玉,它在傳統(tǒng)文化里究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12月20日,長江商報記者就這些話題獨家專訪了白描。
賈平凹的“金香玉”
在白描家里碎成六塊
11月27日,記者在北京魯迅文學院見到白描的課件。他給高級研究班的學員講授《中華玉文化與中國玉器市場》。這位典型的關(guān)中漢子,魁梧,熱情,言談之中才情橫溢,談起玉石文化來如數(shù)家珍。
不久,傳來白描的《翡翠紀》榮獲《人民文學》雜志年度優(yōu)秀作品獎的消息。緊接著,又有消息傳來——白描關(guān)于玉石的心血大著出版面世。
給《秘境》這本書做一個定義是件困難的事情,更為困難的事情則是解讀作者白描。
如果只給一個頭銜的定位,白描究竟是作家還是玉石專家呢?當記者就這個問題電話采訪白描的時候,他的回答讓記者豁然開朗:中華文化里的核心價值觀、審美觀孕育和誕生于中華玉文化這個母體之中,中國人做人的準則也脫胎于對玉的認識,中國文學與玉在神韻內(nèi)涵上是貫通的。
是的,玉和中國的文學從來沒有分離,兩者是貫通的。唐詩里的“一片冰心在玉壺”、“藍田日暖玉生煙”膾炙人口,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更是用一塊通靈寶玉貫穿了這部皇皇巨著。
然而,白描的喜歡玉石卻又和古代文人墨客不同,他不僅僅是喜歡玉的品質(zhì),更是懷揣著一個作家探尋未知領(lǐng)域的巨大勇氣和決心進入到了玉石市場的內(nèi)部核心,然后寫出了這部既充滿文學情趣又兼具理性剖析市場的作品,“為這個時代的復雜經(jīng)驗提供了有力的旁證”(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李敬澤語)。
這本書有很多生動的故事,譬如白描的好友賈平凹有一塊世所罕見的“金香玉”,平時秘不示人,卻在白描的家里碎成六塊,賈平凹遂慨然“分香散玉”。
這本書更有許多的玉石常識告誡我們普通讀者:怎樣區(qū)分翡翠的A貨與B、C貨,和田玉與青海玉、俄羅斯玉系出同門,卻又有著微妙的差異;仿古玉如何做舊,以及如何識別玉器市場中種種騙人的伎倆。
這本書更大的意義卻在于,白描的寫作不是醉心于玉石的真假辨析之中,而是站在時代的角度對于玉石的瘋狂開采、市場的無序炒作發(fā)出了自己的呼喊,呼吁傳統(tǒng)美德回歸,在很多人擔憂玉石市場會不會如同股市一樣忽漲忽跌甚至崩盤的情況下做出了自己清晰的判斷,在許多人佩戴玉石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的情況下站在歷史的長河中對玉石文化予以“點睛”和總結(jié)。
《秘境》,一本填補空白之作;白描,寫盡玉石映照出的世道人心的作家。
談寫作:寫出一種文化傳承流布的曲折進程
長江商報:《秘境》是一部跨界寫作的非虛構(gòu)文本。作為一位作家,您寫玉石非常專業(yè),這一點是如何做到的?
白描:我很早就喜歡收藏,而在收藏里,我最感興趣的是玉器,先是覺得玉器美,很有觀賞性,再后來就覺得玉器包含的歷史文化信息比較豐富,小小物件,意味無窮。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我的朋友楊毓蓀制作珍寶琵琶,拉上我接觸了一批專業(yè)人士,開始對玉文化進行研究,再后來就當做一種專門學問來做了。
長江商報:是什么原因讓您傾注精力完成這樣一本著作的?
白描:世界很多國家都產(chǎn)玉,但只有在中國形成了玉文化。中國是全世界玉器最大的生產(chǎn)國和消費國,但玉文化知識普及一直是個軟肋,中國人愿意讓玉器保留它的神秘性,只做不說,只賞不語,歷代研究玉器的書籍少之又少。新時期出了一些玉器研究方面的圖書,五花八門都有,有些還是有一定分量的,但以中華玉文化發(fā)展歷史和新時代改革開放潮流作為宏闊背景,從市場角度切入,深入記述玉文化在當代中國的影響和嬗變,揭示中國玉市的真相和隱秘,我還沒有看到有這樣的著作。這就是我寫作這本書的動因。
長江商報:《秘境》里寫您去探訪翡翠B貨C貨加工作坊,那是您采訪寫作中的一大難點,書里寫您為此費了很多周折,對此一定有很多感受吧?
白描:揭秘中國玉器市場,如果不起底翡翠B貨C貨的諸多隱秘,那我努力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但正是這道門把我堵在外多年,我找不到那個隱蔽的源頭。最終在業(yè)內(nèi)人士的幫助下,我終于掀開了這道門,從而能夠一窺真相。在造假作坊的那個下午,我分辨不清自己內(nèi)心的感覺,是值得慶幸呢,還是對看到的一切覺得厭棄?好在當今很多市場已經(jīng)開始著手規(guī)范化治理,有些大的玉器市場已經(jīng)比較干凈了,掃除B貨C貨,我相信隨著人們知識經(jīng)驗的積累,隨著治理措施的加強,玉器市場終會解密破謎,廓清迷霧,走向清朗。
長江商報:《秘境》有紀實,有考據(jù),有思想,有情懷,您最想表達給讀者的是什么?
白描:玉石的德行,與人相通,而中華民族所創(chuàng)造的綿延8000年的玉文化,它的核心理念正是人間發(fā)展所要遵循的正道、常道、恒道。《秘境》就是在這樣一種背景和狀態(tài)下寫出來的。當然,我并不滿足僅僅是歌頌一種石頭,也不滿足僅僅是普及知識格物致知,我還想寫出一種文化傳承流布的曲折進程,寫出其中復雜的旋律和多種多樣的和聲,寫出這閃光發(fā)亮的石頭所映照出的世道人心,寫出藏在這石頭里的喜樂悲傷。
談玉市:有降溫,有滯銷,卻沒有急甩狂賣
長江商報:說到翡翠,人們自然會聯(lián)想到賭石。為什么翡翠具有這種賭性?
白描:翡翠的賭性,是與生俱來的。翡翠毛石,外表包裹著一層皮子,不剝開皮子,往往不清楚內(nèi)里質(zhì)地。翡翠毛石“出世”后邁出的第一步,就是賭,礦主賭,緬甸政府設(shè)立的“崗家”也在賭,雙方打心理戰(zhàn),賭眼力。進入交易市場,更是一場賭博,毛石不最后切開誰也不知道輸贏。但是翡翠再神秘,也是有線索可資判斷的,如出產(chǎn)的“廠口”,表皮的特征和種種蛛絲馬跡,這些在《秘境》里都有相應(yīng)的描述和介紹。
長江商報:和田玉現(xiàn)在彌足珍貴,其價格一路飆升,這正常嗎?有沒有泡沫因素夾雜其中?
白描:作為地球在地質(zhì)運動中偶然形成的一種自然資源,和田玉不可再生,不可復制,自然會引起價格飛漲。物以稀為貴,市場上有炒作和田玉的行為,但主要還是市場規(guī)律在起作用。
長江商報:和田玉資源的過度開發(fā),是否也引起了某種危機?您在書中披露了環(huán)境生態(tài)的破壞,此外,機械化開發(fā)手段的投入會不會讓這種珍貴資源很快絕跡?
白描:當然我也有擔心。我們讀《山海經(jīng)》,里面記載了那么多玉山,現(xiàn)在很多山已經(jīng)無玉了,比如赫赫有名的藍田玉,早已被挖光刨盡,現(xiàn)在僅有品質(zhì)很差的伴生礦出產(chǎn),不是玉,而是石英質(zhì)類的東西。珍稀資源一直開發(fā),總有窮盡的時候,所以我們應(yīng)該倍加珍惜愛護,不要在我們手里揮霍殆盡,得給子孫后代留下一些來,不能只是傳說。
長江商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玉器市場空前活躍,但人們普遍有一種忐忑心理,認為這個市場神秘莫測,水很深,搞不好會淹死。您怎么看待這種現(xiàn)象?
白描:玉器買賣在1000年前的宋代才出現(xiàn),此前一直是“不鬻于市”的。建國后實行計劃經(jīng)濟,民間幾乎沒有玉器市場。實行市場經(jīng)濟后,玉器市場才慢慢蘇醒并發(fā)育,無論是買和賣,可資參照的經(jīng)驗很少,這讓經(jīng)驗不多的消費者就把不準脈,覺得水太深了。
另外玉的價值往往有不確定性。材質(zhì)、工藝、年代、文化含量不同,價值就會不一樣,一個小戒面可能比一個玉山子售價還高;一件紅山或良渚玉器,玉質(zhì)不見得怎樣,拍賣會上卻能拍出驚人價格。這些都需要專業(yè)知識專業(yè)經(jīng)驗作為判斷依據(jù)。一般消費者不具備這些經(jīng)驗和知識,看不懂其中的門道是自然的,慢慢來,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長江商報:這一兩年來玉器市場不很景氣,會不會像股市那樣說垮就垮?這個市場會有崩盤的危險嗎?
白描:玉市和股市不一樣,股市下滑股民便急于拋掉手中的股票,但玉器市場有降溫,有慢銷,甚至是滯銷,卻沒有急甩狂賣,誰見過玉器市場有甩賣?當前玉器市場不很景氣,與經(jīng)濟大形勢不景氣有關(guān),但商家寧可關(guān)門歇業(yè),把東西拿回家收起來,也不會降價處理。關(guān)鍵原因是上游原材料源頭價格始終未降,甚至還在抬高。出產(chǎn)成本大,加上產(chǎn)地不斷出臺種種新的把控政策,原材料價格貴不說,而且越來越稀缺。玉器不是蘿卜白菜,賣不掉怕放壞,玉器不怕放,放起來再等時機,所以說,玉市說垮就垮,那是不可能的。
白描, 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魯迅文學院原常務(wù)副院長,現(xiàn)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兼任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延安大學等高?妥淌冢袊裎幕芯繒睍L兼玉雕專業(yè)委員會會長。
《秘境》是非虛構(gòu)作品,有趣的是,它的主題恰恰也是真與假。比玉還稀缺的真,遍地石頭的假。由此,它揭示的不僅是玉器市場的秘境,也是生活與人心的秘境。我們?yōu)樽约簞?chuàng)造了一種建立在偽造之上的繁榮,虛構(gòu)正在篡改和篡奪生活,人們一方面樂此不疲,一方面如履薄冰。白描以一個作家的敏銳和深思,為這個時代的復雜經(jīng)驗提供了有力的旁證。
——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著名文學評論家 李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