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聞 >> 正文
為期3天的第四十五屆倫敦書展4月12日開幕。來自124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萬余名參展者匯聚一堂,共享這一全球文化和出版界的饕餮盛宴。中國圖書成為書展的一大亮點。中國出版集團的14家出版單位帶來了全面反映當代中國經(jīng)濟、政治、法律、文化發(fā)展變化的圖書,共計390種、600余冊,受到讀者的歡迎。
今年恰逢莎士比亞和湯顯祖英中兩國戲劇大師逝世400周年,為了紀念這兩位大師,加強和推動中英兩國在傳統(tǒng)文化、文學藝術方面的交流,書展舉行了多場交流活動,讓經(jīng)典文學重煥現(xiàn)代光彩。
展區(qū)二樓,《牡丹亭》《莎士比亞悲劇六種》新書發(fā)布及研討會正在舉行。來自中英出版公司的代表和英國各大圖書館負責人員等紛紛暢談對莎士比亞和湯顯祖的理解,以及中英兩國在圖書方面的合作和相互影響。
已有250年圖書經(jīng)營歷史的薩瑟倫書店總經(jīng)理安德魯·麥格秦向記者介紹說,隨著中英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以及西方讀者對中國文化興趣日益濃厚,翻譯成英文的中國圖書或中英雙語的經(jīng)典書目備受讀者歡迎。因此書店加大了與中國國際出版集團、海豚出版社等中方出版集團的合作,希望引進或共同打造更多精彩書目。安德魯表示,此次發(fā)布的英文版《牡丹亭》一書非常精彩,薩瑟倫書店計劃將其納入2016年度的書目推介名單,向其全球客戶推薦。
在活動現(xiàn)場,為了更好呈現(xiàn)《牡丹亭》的戲劇魅力,主辦方邀請戲劇表演藝術家演唱了昆曲《牡丹亭—驚夢》的片段。這讓著名漢學家、歷史學家、大英圖書館中國部原負責人吳芳思(弗朗西斯·伍德)看得津津有味。在大英圖書館工作期間,吳芳思接觸了最早傳入英國的中國圖書原本,包括游記、歷法、植物圖鑒、詩歌、歷史小說等不同類別。吳芳思表示,早在17世紀,西方世界對有關中國故事的圖書就充滿好奇,這種興趣延續(xù)至今。與此同時,新一代的英國人則對日新月異的中國現(xiàn)代故事感興趣,文化交流空間巨大。
中國駐英國使館代辦倪堅向嘉賓介紹說,“文明因交流而多彩,藝術因互鑒而豐富”,雖然兩位大師遠隔萬里,但作品都體現(xiàn)了對自由愛情和人類情感的謳歌。莎士比亞曾說“真愛無需理由”“真誠的愛情永不是一條平坦的道路”,湯顯祖則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來精彩解讀。當下舉辦形式各異的紀念和交流活動,正是為了促進東西方文化的對話,架起心靈溝通的橋梁。
中國駐英國使館文化處公參項曉煒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去年中英兩國一共簽署了10個文化創(chuàng)意、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協(xié)議,其中有多個協(xié)議目前已經(jīng)得到正式運作或開始逐步落實,兩國共同紀念莎士比亞和湯顯祖正是落實協(xié)議的一個具體行動。兩國的文化交往前景喜人!
除本場活動外,中國出版集團與牛津大學圖書館設立中文圖書閱覽間、倫敦大學舉辦的“用戲劇參悟400年的中西文明夢”講座、中文圖書展銷會、贈書儀式等多場活動也在如火如荼舉行。400多年后,莎士比亞和湯顯祖的文學光芒依然閃耀,并促進兩國讀者的交流與理解。
(人民日報倫敦4月1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