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聞 >> 正文
![]() |
嘎藏加措在熱貢民族文化宮。 |
坐車穿行在隆務峽,兩邊的山崖高聳險峻寸草不生。半小時后出隆務峽,視野漸漸開闊,不遠處便是“熱貢藝術”的發(fā)祥地——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這里的唐卡藝術久負盛名,唐卡藝人成千上萬,嘎藏加措便是其中之一。
嘎藏加措,80后,唐卡畫師,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熱貢藝術”傳承人,F(xiàn)在,他又多了一重身份——熱貢民族文化宮的創(chuàng)始人。
熱貢地區(qū)位于同仁縣隆務河畔,素有“藏畫之鄉(xiāng)”的美譽。坐落于此的吾屯村,數(shù)百年來以唐卡等繪畫藝術知名。唐卡,也叫唐嘎,為藏文音譯,是用彩緞裝裱后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嘎藏加措就出生在吾屯村一個藏族大家庭,兄妹7人,大多都在從事唐卡藝術。
嘎藏加措自幼看著長輩們畫唐卡長大,正式拜師學藝后,僅兩年他便學成出師,并且開始帶徒弟。那一年,他剛滿18歲。
后來,吾屯村的吾屯上寺彌勒殿要畫唐卡,在當?shù)靥暨x了三名最優(yōu)秀的畫師,其中,就有20歲的嘎藏加措。
“我對唐卡的熱愛,是源自血液的!睉浧饘W藝之時,嘎藏加措說。一旦走進畫室,拿起畫筆,靜坐于畫布之前,不知不覺就畫到了天亮!罢麄過程中,心底很安靜,人也很輕松,沒有了時間概念,只剩下精神跟隨畫筆和色彩自由馳騁!
跟之前的熱貢唐卡藝人不同,嘎藏加措認為,“只學畫畫,不學文化”是熱貢藝術傳承的不足。
“很多藝人,可能畫的不錯,但不會表達、不懂交流,也不清楚唐卡背后厚重的文化積淀!备虏丶哟胝f,這樣的唐卡畫師只能是個匠人,作品充斥著匠氣,真正的行家一看,就知道缺乏文化的寬博圓潤。
“技藝和文化就像兩只翅膀,缺少一個,熱貢的藝術都沒辦法真正飛出隆務峽的險峰!睘榱僳`行自己的執(zhí)念,2002年嘎藏加措放下手頭的一切工作,前往果洛州的智明學院進修學習,一去就是六年。
這六年,對他來說是重塑自我的六年!巴ㄟ^學習,我知道了祖國悠久的歷史,中華民族璀璨的文化,也漸漸參悟了自己的畫究竟是什么,更開始領悟唐卡之所以流傳至今的秘密。”從唐卡技藝到唐卡文化,是一次認識的“更新?lián)Q代”。
2010年,嘎藏加措開始籌建熱貢民族文化宮,這一想法也得到了當?shù)卣闹С!捌鋵,早?008年,我們便成立了國家級的熱貢文化生態(tài)保護試驗區(qū),在諸多方面幫扶熱貢藝人,推廣熱貢藝術!鼻嗪J∥幕托侣劤霭鎻d副廳長孔蓉說。
2012年,文化宮正式運行,這里既是繪制唐卡的畫室,也是傳承唐卡的教室。如今,文化宮有2000多名學生,他們將在這里學習5年,上午學習漢語和藏語的文化課,下午學習唐卡繪畫。
唐卡走向市場后,獲得了很大的成功,現(xiàn)在年產(chǎn)值達到了2億元人民幣!敖陙碓诒本、天津、上海,以及國外舉辦了許多唐卡藝術精品展,反響很好,訂單不少!鼻嗪J∥幕托侣劤霭鎻d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處處長鄧福林說。
遠處的雪山上,霞光熠熠。文化宮中,新蓋的教學樓已初具模樣。過不了多久,這里將有更多學習唐卡文化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