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tài) >> 理論探討 >> 正文

什么樣的油畫才能永恒?

——從俄羅斯“巡回展覽畫派”說起

http://taihexuan.com 2016年02月17日12:26 來源:中國藝術報 張瑞田

  什么樣的油畫才能永恒,當代油畫的局限在哪里?這是有些陳舊的老問題,也是新的焦點問題。有人說,當代油畫創(chuàng)作的不盡人意,在于油畫家的文化素質偏低;有人說,油畫作品的技法決定論,是導致油畫作品思想停頓的因由;有人說,油畫工具化的濫觴,把油畫推上了絕路……

  對當代油畫創(chuàng)作與審美的議論,分析時下油畫創(chuàng)作的政治傾向、思想基礎、藝術趣味,會讓我們固化的心理結構、文化心態(tài)得到調整,有利于油畫的進步與發(fā)展。油畫是舶來品,對世界油畫創(chuàng)作高峰的仰望,尤其對批判現(xiàn)實主義主導的俄羅斯“巡回展覽畫派”的再認識,對我們的油畫創(chuàng)作會有啟迪。

  19世紀中葉,俄羅斯的文學藝術成為一片森林,我們則是飛鳥,自然被其間的林濤、雨雪、狼嚎、鹿鳴所吸引。1863年11月9日,皇家美術學院,也就是今天的列賓美術學院學生與校方產生了無法調和的沖突?死匪箍乱老驅W校提出申請,一部分學生將依據自己的性格和興趣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要求學校頒發(fā)美術家文憑。學校拒絕了克拉姆斯柯依等人的請求,結果出乎校方的意料,14名皇家美術學院的學生,與學校公開決裂,他們堅持自己的主張,毫不妥協(xié),最后被學校開除。以克拉姆斯柯依為首的14名學生離開了學校,他們向僵化的學院式教學思想宣戰(zhàn),提出美術創(chuàng)作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結合,強調美術作品的歷史思考和現(xiàn)實意義。1868年冬天,畫家馬沙耶多夫提議成立俄羅斯美術家巡回展覽協(xié)會,目的是打破皇室與貴族對美術創(chuàng)作的工具化要求,把新創(chuàng)作的美術作品送到外省展覽,讓更多的民眾有機會看到民族化、生活化的美術作品?死匪箍乱赖14名青年美術家,響應馬沙耶多夫提議,兩年后,經過精心籌備的巡回藝術展覽協(xié)會正式成立。

  車爾尼雪夫斯基提出“美就是生活” ,這種直截了當?shù)莫毎,啟發(fā)了這批叛逆畫家。1871年11月27日,“巡回展覽畫派”的首展在彼得堡拉開序幕。人們熟悉的畫家和作品出現(xiàn)在美術館,比如克拉姆斯柯依的《無名女郎》 、彼羅夫的《獵人小憩》 、薩符拉索夫的《白嘴鴉飛來了》 、蓋依的《彼得大帝審問王子阿歷克賽》 、希施金的《松林的早晨》等46件獨具特色的作品精彩亮相。2013年秋天,我在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畫廊再一次看到了克拉姆斯柯依的《無名女郎》 ,其高貴的氣質,還有那沉郁的目光,以及模糊的街道和精雕細刻的馬車,曾嵌入無數(shù)中國人的記憶,她的知名度甚至超過許多娛樂明星。我愛這幅作品,三次到特列恰科夫畫廊,都要在她面前站上很長時間。蓋依的《彼得大帝審問王子阿歷克賽》讓我的內心抽搐,畫面上,彼得大帝的凌厲、阿歷克賽的堅韌,從中很容易嗅到一段歷史的氣息。改革,新舊交替,保守還是開放,對峙,殺戮,彼得大帝當然成為勝者?墒俏以敢獠孪胪踝影v克賽的心路歷程,憂郁的氣質,不乏理想主義的光芒,對固有的守望,讓他與強權面對,直到死亡降臨?粗@位近乎偏執(zhí)的王位繼承人,我很中國式地想,作為王子,他為何不學習中國的王子,把內心掩飾起來,不引起父王的注意。在俄羅斯國家博物館,我看到了這幅作品,其中的故事,引起我對歷史與當下的些許思考。彼得大帝和阿歷克賽,都值得同情,我想有機會,為這幅畫寫一篇長文。彼羅夫的《獵人小憩》很像一章小夜曲,優(yōu)美、俏皮,富含生活的質感。三位獵人回味著捕殺獵物時的微妙時刻,夸張的表情、愉快的笑聲、舒心的感受,以及橫陳的獵槍與獵物,從中看到了俄羅斯人生活的一個樂章。彼羅夫以對現(xiàn)實生活中人的熱血和人的生活的描寫,嘲弄了宮廷中“高大上”人物的裝腔作勢,諷刺了統(tǒng)治者對歷史的歪曲、對自身形象的無恥拔高和美化。

  1871年11月27日之后,巡回藝術展覽協(xié)會每年都要舉辦一次巡展,新創(chuàng)作的美術作品,帶著一股清新的氣息和精神傾向,受到莫斯科、基輔、哈爾科夫、敖德薩、喀山等地觀眾的喜愛!把不卣褂[畫派”主張題材的多樣性,重視歷史題材的美術創(chuàng)作,在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身上,寄托民主思想和人性關懷。對于肖像畫,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內心矛盾的展現(xiàn),贊美生命的力量,歌頌底層人民的堅強和善良!把不卣褂[畫派”對美術技法也有新的要求,對光與色有自己的理解,向往詩意,汲取印象主義的長處,豐富民族美術的創(chuàng)作手法。

  “巡回展覽畫派”自1870年開始,在俄羅斯畫壇活躍了53年。“巡回展覽畫派”行進到中期,也就是19世紀70至80年代,聲名雀躍,影響廣泛,成為俄羅斯專業(yè)美術機構的翹楚。這時候,在俄羅斯美術史光彩照人的列賓、蘇里科夫、瓦斯涅佐夫、雅羅申科等人,成為“巡回展覽畫派”的中堅力量。在俄羅斯國家博物館,我有幸看到了列賓的《伏爾加河纖夫》 ,畫幅沒有想象的大,感染力卻很強,那幾位表情各異的纖夫,能夠讓人們的聯(lián)想變得奇特,變得豐富。列賓的另外一幅作品《意外歸來》是一幅讓人心情沉重的作品,容易讀懂,卻不想讀懂。一名思想犯,或者與這樣的罪行接近的讀書人,被囚禁漫長時間后,突然出現(xiàn)在家中,引來孩子們驚詫和疑慮的目光。這種心態(tài),這種遭遇,這種懸念,每一個人都不愿意經歷,可是它偏偏出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列賓的思考具有普世價值,他把自己的思考與現(xiàn)實結合,進一步形象化,美學力量自然強大。蘇里科夫在“巡回展覽畫派”成立之初還是23歲的青年, 1881年,他參加“巡回展覽畫派” ,以卓越的美術才能,展現(xiàn)了俄羅斯悲壯的改革進程,凝重的悲劇氛圍,對歷史人物內心世界的審視,超乎尋常。他研究了彼得大帝,對當年的改革表現(xiàn)出十足的熱情,所創(chuàng)作的歷史三部曲《近衛(wèi)軍臨刑的早晨》《女貴族莫洛卓娃》 《緬?路蛟趧e留佐夫鎮(zhèn)》 ,以其對歷史的深入解讀、對彼得大帝改革事業(yè)的擁護,成為世界美術長廊中的杰作。也許是對那段改革歷程有著或多或少的了解,也許是對緬?路蜻@個人保持研究的興趣,在蘇里科夫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里,我看到了當年的改革者如何以生命為代價,推動歷史進步,他與彼得大帝一道隱姓埋名,去德國學習造船技術,向歐洲先進的生產力致敬。彼得大帝死后,改革停滯,緬希柯夫被無情流放。他和家人被迫離開彼得堡,去別留佐夫鎮(zhèn)度過殘生。

  這是蘇里科夫心中的俄羅斯歷史,這是蘇里科夫心中的俄羅斯人。作為畫家,他需要這樣的責任意識和社會擔當,他敢于把歷史中的進步力量不斷放大,也敢于對統(tǒng)治階層的無端殺戮表達自己清醒的認知。

  面對《緬?路蛟趧e留佐夫鎮(zhèn)》的心情極其復雜。同行的畫家朋友愿意談論這幅作品的技巧,我卻在緬希柯夫憂患的表情里,在三個美麗女兒淡定的情緒中,看到了時間深處文明與愚昧的巨大沖突,看到了俄羅斯一段泥濘的歷史。

  畫筆沉重,俄羅斯畫家的畫筆尤甚。

  相比較而言,我們的油畫家的筆太輕佻了,對社會觀念的圖解,對意識形態(tài)的附庸,思想的匱乏,個性的缺失,讓油畫作品失去了凝重的悲劇力量和頑強的生命活力。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