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燃燒生命 燭照千秋——看話劇《司馬遷》

http://taihexuan.com 2015年11月06日07:00 鐘藝兵

  國慶期間,觀看了北京人藝的新戲《司馬遷》(熊召政編劇,任鳴、馮遠征導演),該劇洗練深刻,令人震撼。

  這是一個大題材,寫了一個了不得的大人物——我國西漢時期的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太史公司馬遷。魯迅贊《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比欢鴮憽妒酚洝返乃抉R遷卻為此付出了心血、屈辱、痛苦和生命。劇作舍棄了許多司馬遷故事的枝節(jié),只用五幕戲“廷諫”、“宮刑”、“還鄉(xiāng)”、“大雪”、“殉道”就概括了他的一生。這是只有大手筆才能做到的洗練。從“廷諫”寫起,便意味著略去了司馬遷的成長過程,一下子就切入司馬遷一生之中最艱難、最屈辱也是最顯生命光華的階段。李陵兵敗投降匈奴,漢武帝震怒,滿朝文武同聲譴責,只有司馬遷一人站出來陳書事實真相,為李陵辯護。在多疑的漢武帝心中,這辯護是在暗指兵敗與皇上重用外戚、貽誤戰(zhàn)機有關。這就是司馬遷下大獄、受宮刑的原因。此后,漢武帝將李陵的家族滿門誅殺,本有個復雜的誤判過程,劇本并未去管它。司馬遷受宮刑之后,曾做過一任中書令,劇本將這一段也跳過去了。這樣處理是戲劇創(chuàng)作的需要。寫戲不是寫傳記,只要大的歷史背景、人生輪廓沒有走樣,至于怎么剪裁、構思成一部戲劇,那是劇作家的事。沒有洗練,就不可能騰出篇幅去充分表達人物內心的情感世界,就寫不出好戲來。

  這部戲的深刻,是指它帶給我們心靈的震撼,超越了我們閱讀《漢書·司馬遷傳》的感受。比如第二幕,司馬遷在獄中針對漢武帝而激憤地喊道:“你比暴君還暴君,你比無賴還無賴!”這話在史料中是找不到的,但卻寫出了此時此地司馬遷內心難以抑制的憤怒。再比如寫司馬遷面對生與死的抉擇時,他仿佛又見到了他的父親司馬談,父親說:“活著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死是為了完成自己!薄吧退赖倪x擇,就是要不要尊嚴的選擇!边@才引出了司馬遷一連說了三遍的那句話:“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边@句話本出自司馬遷的《報任安書》,但在劇場里看這段戲,卻要比讀原話來得更深刻。盡管我知道受宮刑是怎么一回事,但是當我看到舞臺上受盡牢獄之苦的瘦弱的司馬遷一步一顫艱難地走來,最后默默地爬上行刑的桌案時,我才真正感到了這位2400年前的中國知識分子所承受的痛苦、凌辱、悲憤和冤屈,感到了他那寧可受刑屈辱,也要活下去寫完《史記》的堅強的信心和毅力。任何一個正直、有良知的觀眾,都可以從這里看到什么是為人之道,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輕生死、重道義,為辯護真理剛直不阿,為實現(xiàn)理想獻出生命。司馬遷是一支紅燭,他燃燒著自己的生命,照亮了我們民族的千秋萬代。

  除此之外,在這樣一部大悲劇中,竟有一個叫杜一刀的小人物讓我們關注。他本來是個勢利小人,由獄卒小頭頭破格升遷當了夏陽縣令,最后有所醒悟才遠離官場,成了一個安然自在于街頭的推車賣水者。雖然這一轉變的合理性還可加強,但這個人物的設置和貫穿全劇,真是神來之筆,意味無窮。杜一刀不僅是一種世態(tài)的反映,同時也調劑了戲劇必要的節(jié)奏與氛圍,不過相對而言,此劇次要人物中的公孫賀、杜周、任安、韓三姑、司馬蘭,就寫得一般化了,以致演員在臺上沒有多少戲可演。這未免不是一種遺憾。

  最后一幕“殉道”,是劇作家對于“司馬遷之死”的合理想象與虛構,觀眾是接受的。戲中,司馬遷應召去見漢武帝之前的“三拜別宴”,頗為動人。千言萬語盡在這無聲的訣別中。此時的司馬遷,早已將自己的死安排在了即將到來的日程上。一部記述上下3000年的皇皇歷史巨著《史記》已經完成,忍辱偷生的目的已經達到,死而無憾了。在他自盡之前,劇中出現(xiàn)的他與漢武帝的“思想上的巔峰對決”,在我看來并不是全劇的高潮,因為司馬遷的勝利早在《史記》寫完的那一天就已實現(xiàn),而漢武帝雖然從未認輸過,但他住在思子宮里卻至死也掙脫不了他給自己帶來的愧悔和遺憾。

  我對話劇《司馬遷》的不滿有兩點:

  一是對于矛盾的對立面人物漢武帝劉徹的刻畫,在創(chuàng)作上還放不開手,還有顧慮。不可否認,漢武帝的雄才大略,曾在中國歷史上開創(chuàng)了一個光輝燦爛的時代,建立了當時可與西方羅馬帝國相媲美的東方最大的大漢帝國,成為世界文明的中心。但漢武帝也有失誤和不足,比如連年用兵,徭役繁重;大造宮殿,窮奢極欲;專橫獨斷,殺人太多;拜神求仙,妄圖長生;聽信讒言,發(fā)生“巫患事件”,導致他與太子劉據(jù)之間發(fā)生了父子相殘的悲劇等等。功是功過是過,既不能因過而不見其功,也不能因功而忽視其過。寫司馬遷,就不能回避、淡化漢武帝在處理李陵兵敗、李陵家族被滿門抄斬、太子劉據(jù)之死、任安被腰斬等事件上的錯判和失誤。這是真實塑造司馬遷形象之必須,并不等于全盤否定漢武帝。

  二是作為北京人藝的一臺好戲力作,演員的臺詞功力尚可進一步提升。馮遠征扮演的司馬遷,情感很真摯,總體上看是成功的;但有的地方語速過快,吐詞不清。有些關鍵性的臺詞發(fā)力過猛,聲音失去圓潤而不時呈現(xiàn)出嘶啞。王勁松扮演的杜一刀,演的輕松自如,屢見精彩;但其臺詞卻并不都能讓人聽得清楚。臺詞的功力,乃北京人藝第一位的“看家本領”,字字句句不可忽視,大演員名演員更應如此。由此想到該院幾乎與此劇同時上演的另一部小劇場話劇《畫眉》。平心而論,那一臺并非名演員演出的戲,其臺詞卻比《司馬遷》說得好。其實在《司馬遷》中扮演司馬河的張福元、扮演漢武帝的于震,他們的臺詞也相當好,可謂一清二楚、情理交融?梢娭灰J真對待、嚴格要求,這個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