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作品 >> 正文
1
“啪——”紅纓長鞭在空中劃了一道弧線,甩出脆亮的響鞭。響鞭擊破濃霧的籠罩,劃開了一道縫隙,顯露出一線藍天,折射出一縷朝陽。
陽光照著紅駿馬,它額頭上戴著的圓鏡閃閃發(fā)光。紅馬噴鼻抖頸,欲把陽光抖下來?墒,陽光粘在圓鏡上晃動著;反射出的光芒照在幾只覓食的麻雀身上。麻雀羞光,“噗”一下,飛走了。
“趕年街喲——”趕車人仰脖大聲吆喝。隨喊聲呼出的白氣飄走,“喲”字的回聲在周圍震顫。
見沒有人來,趕車人松開剎車,準備揮鞭驅馬。突然,后面有人喊:“等一等!”
趕車人拉住興奮的馬。從后面趕來的四叔四嬸,氣喘吁吁地爬上馬車,坐到我們身邊。
載著九個趕街人,趕車人輕抖韁繩!暗脙厚{!”紅馬聽到指令,豎起耳朵,前蹄一躍,昂首跑起來。
“得得得——”馬蹄聲脆,“當當當——”銅鈴聲歡。
這是一輛用手推車改裝成的小馬車,獨馬駕轅,輕巧靈動。車蓬、座位用金絲絨裝飾,顯眼、漂亮。趕車人是一個中年漢子。
今天是趕“龍街”的日子,也是今年最后的一個街期。因此,趕年街的人趕早辦年貨,回家還要忙除夕的事情。
2
在我的故鄉(xiāng)大理,很多街子以十二生肖命名。譬如,龍街、牛街、馬街、狗街等。街期也以相應的屬相為準,這樣有利于人們記憶。在生活中,還形成了“生肖輪轉街”。人們以生肖記日,趕著生肖的街,做著生肖街的生意,F(xiàn)在的街期為七天一街,以號數(shù)替代生肖,街名延用。
幾天前的一場雪,給大理壩子披上銀裝。蒼山白雪皚皚,田野白綠相間,洱海銀波蕩漾。風攜帶雪的冷氣拂過面頰,催生出顴骨的紅暈。我們九個趕街人的臉上,綻放著十八朵桃花。
我問四叔,今天趕年街置辦什么年貨。四叔喜滋滋地告訴我,大孫子結婚,自己要買一臺冰箱、一臺電視機送給他。我伸出巴掌說:“好重的禮喲,怕有這個數(shù)。”“這個數(shù)!彼氖迳扉_的手掌晃了兩下。我明白了,四叔帶著一萬元。一萬元,不小的數(shù)目,這也許是老倆口大半的積蓄。可是,孫子結婚,爺爺奶奶高興,舍得花錢。
四叔要我跟他去看一下電器。我滿口答應。
“吁——”趕車人勒緊韁繩,帶住剎車。龍街到了。
3
龍街,在作邑村的西南,傍大麗公路。平時,這塊二十多畝的場地了無生氣。到了街期,人們從四面八方涌來,將空地塞滿,熱鬧非凡。
今天是年街。來往的車多,趕街的人多,公路擁擠不堪,喇叭鳴叫不斷,人聲吵嚷不絕,牲畜叫喚其中,真是熙熙攘攘的鬧市。
我和妻陪四叔、四嬸走進電器展銷行。家用電器品牌繁多,琳瑯滿目,真不知買哪一家的好。
看到如此多的家電,我不禁想起三十年前結婚時,為買一臺彩電到處求人搞票的情景。票搞到手,排了一夜隊,輪到我時,彩電卻賣完了,懊惱的我捶胸頓足……真是時過境遷。
最終,四叔、四嬸選了臺五十五寸的長虹牌液晶電視和一臺三門冰箱,花了八千多元。剩下的錢,四叔說,再買一樣電器,花光。
看看穿著寒酸的兩位老人,我心疼地說:“大孫子結婚,二老應該穿得喜喜慶慶、體體面面地招呼客人。這樣既給孫子撐了面子,又能讓客人稱羨!彼氖迓犃宋业脑,覺得在理。
我的妻子給他們挑了兩套“唐裝”,兩套保暖內衣褲,兩雙棉鞋,四雙棉襪,兩頂帽子?粗泶┨蒲b的四叔、四嬸喜氣的樣子,我高興地連聲說:“好!好!”
4
告別四叔、四嬸,我和妻子去買紅糖。過年買紅糖,除了寓意日子如紅糖般紅火甜蜜外,生活中還真缺不了它。比如,除夕晚上全家人喝甜茶、玩“打圍”,大年初一喝“三道茶”、吃圓宵,給來拜年的客人敬奉甜茶等,無不用紅糖。
走進食品行,只見一圈人圍著什么。我擠進去一看,原來是一個中年人在“倒糖”。
“倒糖”是一門手藝活!暗固恰睅煾翟谝粔K光滑的大理石板上,能憑手感用熬熟的糖稀倒出十二生肖的模樣。
小時候,只要聽到街上傳來“倒糖”的吆喝聲,我就會向母親討二分錢,興沖沖地去轉輪盤。那時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轉到一條“龍”。因為糖龍不僅好看,而且體形大,劃得來。
我掏出兩元錢遞給“倒糖”師傅。師傅示意我轉十二生肖輪盤。我轉了一下輪盤——果真是心想事成,指針最終停留在龍上。
我仔細看師傅“倒糖”!暗固恰钡倪^程,其實是“畫”和“寫”的結合。只是筆換作銅勺,“顏料”是糖稀。師傅在大理石板上擦了點香油,放下一根竹簽,舀一點火爐上熬熟的糖稀。然后,手腕一翻轉,一線糖稀就繞著竹簽“畫”來“寫”去。不一會兒,龍的雛形出現(xiàn)了。接著,師傅用糖稀在“龍”體上擴張、添加、修飾。最后,還用兩粒紅豆“畫龍點睛”。一條鏤空的糖龍,栩栩如生地盤旋在竹簽上。我舉起糖龍?zhí)蛄艘幌,甜味兒直抵心間。
5
年畫和對聯(lián)展銷行,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我和妻買了驅邪降魔的門神秦叔寶、尉遲恭的畫,挑了一張胖娃娃騎紅鯉躍龍門的掛歷,選了一幅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的“聚寶盆”畫,年畫就備齊了。
印刷的春聯(lián)華麗有余,韻味無幾,我不喜歡。我要的是手工書寫、墨香飄溢的春聯(lián)。恰好有一位老人支張桌子,擺開筆墨紙硯寫春聯(lián)。見我前來,老人說:“今天你是第四個來寫春聯(lián)的。退回二十年,我這張桌子前的人排長隊,我忙得都顧不上吃飯。現(xiàn)在大家都去買印刷春聯(lián),很少有人來了。”
聽了老先生的話,我突然想起二十年前,有位一頭黑發(fā)、精力充沛的中年人,提筆揮毫沉浸在寫春聯(lián)的興奮中……。難道就是他?
“先生可是姓李?”我試探性地問!笆切绽!崩险唿c點頭。“那您是李飛筆!”“正是在下!崩险邠嵋幌潞有α恕
“李飛筆”是鄉(xiāng)親對他的尊稱,意思是他寫春聯(lián)時下筆如飛,字寫得龍飛鳳舞,好看耐看。
老先生問我寫幾幅春聯(lián)。我說,四幅,詞由他擬,要應景、喜氣。老先生略加思索后說:“大門上聯(lián)‘千聲爆竹聲聲除舊歲’,下聯(lián)‘萬點梅花點點迎新春’,橫批‘歡度春節(jié)’,可好?”“就要這詞!蔽艺f。
“李飛筆”鋪紙、蘸墨、下筆、運腕,力透紙背地一氣寫下四幅春聯(lián)。付了二十元潤筆費,我拱手向老先生告辭。
6
正午時分,人們匆忙回家準備年夜飯,街子有早散的趨勢,我們也背著年貨往家趕。
走上公路,賣羊肉串的新疆漢子迎面遞過來兩串烤好的羊肉串:“大哥,正宗的新疆烤羊肉,好吃得很,一串五元!彼脦е陆谝舻钠胀ㄔ拰ξ艺f。他遞得恰到好處,我正好肚子餓了,就接過了羊肉串。
看到兩個新疆兄弟煙熏火燎的辛苦,聯(lián)想到我多年來奔波在外打工的不易,惺惺相惜之情油然而生。相逢何必曾相識!都是手藝人,靠手藝走天下,沒有地域、民族之分,相識就是朋友。
“恭喜發(fā)財!”我用節(jié)日的祝福表達我的敬意。中年漢子聽了大喜,趕忙又抓兩串烤羊肉遞過來。“‘恭喜發(fā)財’,好得很,我喜歡!不要錢,送給你,交個朋友!笔⑶殡y卻,我只得收下。
還是妻子想得周到,用食品袋裝了四個紅通通的蘋果送給他們!八募酒桨玻 逼抻芍缘刈8K麄。
新疆漢子拿著蘋果說:“平安,大家平安!中國平安!”
與兩位新疆朋友揮手告別時,四叔已經在馬車上招呼我們了。還是來時的那輛馬車,剛好剩兩個座位。趕車人見人齊了,紅纓長鞭一甩,“啪——”一聲脆響,紅馬輕快地跑起來。
(題圖為剪紙作品《倒糖花》。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