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民族文藝 >> 藝術評論 >> 正文
電影《巴彥岱》是一部帶你走進維吾爾族人心靈的影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聯(lián)主席阿扎提·蘇里坦更是盛贊這部影片,“是新疆人要看,是維吾爾族人必看。 ”新疆伊寧市巴彥岱是有著99 %維吾爾族人口的村落,著名作家王蒙上世紀60年代曾在此工作生活了7年多的時間。12月13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映的電影《巴彥岱》正是以王蒙在巴彥岱的這段經(jīng)歷為背景,著重展現(xiàn)出當?shù)鼐S吾爾族村民用善良包容下放的作家“老王” ,保護他度過了最困難的日子,并結成超越民族的深厚友誼。影片還細膩而藝術地再現(xiàn)了維吾爾族民眾樸實善良幽默樂觀的性格,也真實地反映出民族間的差異和相互文化的尊重,尤其反映了在共同面對生活和命運斗爭時民族間和諧相處,這也正是此片的最大看點。
新疆的生活對王蒙的寫作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拔母铩苯Y束后,王蒙復出,寫了一批以新疆為背景的小說,從而迎來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第二個高峰。至今,王蒙以新疆為背景的文學作品多達百萬字。王蒙把新疆當做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沒有新疆的這16年,也不會有后來的作家王蒙。 ”2003年王蒙曾回到故地巴彥岱,當他用流利的維吾爾語和當?shù)卮迕窳奶炫收剷r,不少維吾爾族同胞激動地把王蒙舉了起來,這一場面讓很多人動容。這也正是拍攝這部影片的始因。
影片總制片人、中國新聞社新疆分社社長李德華因此找到了這部影片的導演董玲,對新疆有著深厚感情的董玲對這個故事和題材非常感興趣,于是集合她多年合作的編劇團隊開始做這部片的劇本!巴趺衫蠋煂π陆那楦刑珴饬伊,描寫他的狀態(tài)特別難。于是我們另辟蹊徑找到了另外一種方法。 ”編劇之一陳思青表示。的確,影片將濃烈化作平淡,創(chuàng)造出生活本身的質感。影片沒有過多突出作家“老王” (王洛勇飾演)這個人物,而是講述他與當?shù)厣贁?shù)民族群眾之間的生活交往,學習維吾爾語,呈現(xiàn)原汁原味的民俗。其中有關“瑪塔霞”人生態(tài)度的講述,更是抓到了民族精髓。房東阿大、阿帕見初來巴彥岱的“老王”心里苦悶,對他講,“維吾爾族人每天都要想到五次死,只有想到死,才不會做壞事;只有想到死,才會感覺到現(xiàn)在的生活好;只有想到死,才有瑪塔霞…… ‘瑪塔霞’就是除了死,所有的都是高興的事! ”在巴彥岱,“老王”有了“另一個舌頭” ,村民和小孩,所有的人都是“老王”的維吾爾語老師,維吾爾語滲入到了“老王”的血液之中。
影片在美學形式上的克制、冷靜、樸素,一切為了還原時代而努力!皩π陆甑碾娪吧a(chǎn)而言,這部影片敢于直面族際交往這一極具社會意義的現(xiàn)實問題。是呈現(xiàn)族際文化交流交往題材的一次新的嘗試。 ”新疆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伽藍表示。而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聯(lián)文藝理論研究室主任巴赫提亞·巴吾東看來,“ 《巴彥岱》的情感敘述自然而慎重,情與理合情合理且充分,民俗表現(xiàn)細致準確,人物個性鮮明突出,場景和服飾都非常符合故事的背景和藝術形象表現(xiàn)的需要。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聯(lián)文藝理論研究室研究員古麗莎·依布拉英也談到,這部影片重在表達維吾爾族文化和漢文化的交集點,尋找出兩個民族的最大和諧和人類的共性。不同于新疆其他少數(shù)民族題材的影視作品,這部影片對維吾爾族特有的民俗文化和服飾特征不再是做分明的重濃墨發(fā)揮。而李德華則認為,這部影片在當前新疆“去宗教極端化”的背景下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斑@是多美的伊犁風光,看后非常親切。 ”看完首映的觀眾伊利蘇婭稱,“影片表現(xiàn)民族和諧沒有用空洞的口號,而是通過真實再現(xiàn)當?shù)馗髯迕癖娚罱煌,自然表達。追求真善美,是各民族的共同夢想。 ”
“新疆與我們有恩。 ”王蒙曾這樣深情地表示。而影片的最后,就要離開巴彥岱的“老王”獨自一人在河畔歡歌樂舞,唱著“你那美麗的黑眼睛,在閃著光,我愿將生命為你獻上……”一杯伊力特,淚眼婆娑,字幕升起前,畫外音說到,“巴彥岱,你是寒冬中一碗熱熱的奶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