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說到園林,人們往往會想到規(guī)模宏大的頤和園,或者書卷氣十足的蘇州園林。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國古典園林派別中,四川園林也因其天然之趣而自成一派。
近日,四川作家謝偉推出隨筆《川園子——成都園林的前世今生》,將鏡頭對準川派園林。跟著謝偉逛園子,可以體會到川派園林崇尚自然,飄逸出塵的靈秀清新之氣,更能體驗到川人造園樂享人生、巴適(美好)風雅的人文品格。四川園林看似簡陋、粗獷,背后恰是川人崇尚自然、不拘小節(jié)的豪放。
■ 本報記者 梁昆
川園子:飄逸出塵有靈氣
文化周刊:四川園林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占據(jù)了一席之地。與頤和園的宏大,蘇州園林的精巧相比,川園子有著怎樣的特點?
謝偉:在園林學中,園林的分類有好多種,其中按地域劃分,有北方園林、江南園林、嶺南園林和川派園林。按產權歸屬來劃分,有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廟園林和官署園林。什么是官署園林呢?就是地方政府出資建造的園林,而川派園林中保存較為完好,數(shù)量最多的就是官署園林,這類園林又以成都平原最為典型。你看,無論從地域上還是產權上劃分,川派園林都在其中,所以它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它的特點有這么幾點:
1、官署性質。川派園林中由官府建造的園林很多,是供地方官員辦公和休閑游樂的場所。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在歷史上發(fā)生了功能改變,變?yōu)榱斯┌傩沼瓮娴墓矆@林,稱為官家園林。川西平原歷史上也建有許多私家園林,但都沒留存下來,多數(shù)毀于南宋和明末的戰(zhàn)亂,所以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都是官產性質的園林。
2、紀念性。官家園林主要是紀念歷史上一些著名的人物,如武侯祠紀念劉備、諸葛亮,草堂紀念杜甫,罨畫池紀念陸游,桂湖紀念楊升庵,東湖紀念唐代宰相李德裕,望江樓紀念女詩人薛濤,離堆公園紀念蜀郡守李冰,等等,幾乎都是。
3、歷史悠久。北京的皇家園林,蘇州的私家園林主要是明清時期所建,而現(xiàn)存的川派園林代表作品則主要建于唐宋,比如,唐代的有桂湖、東湖、望江樓和杜甫草堂等;宋代的有罨畫池;還有更早的,始建于三國的有武侯祠;而望叢祠和離堆公園則為先秦園林。其他地區(qū)極少有這么多年代久遠的園林。
4、大小居中。皇家園林碩大無比,私家園林精致小巧,有的私園僅占地幾畝,多數(shù)為二三十畝,官家園林一般在百畝左右,所以視野較為開闊,布景較為疏朗。
5、風格秀雅。江南園林精致典雅,充滿書卷氣,川派園林則更崇尚自然,描摹蜀地的秀麗山水,顯得清新脫俗。四川是道教文化的發(fā)源地,受此影響,川派園林也具有一股仙氣,有飄逸出塵之感。
造園:讓軀體和靈魂回家
文化周刊:成都歷史上,以摩訶池為首的古典園林,曾經受到杜甫、陸游等詩人的贊頌。到了清代,成都還涌現(xiàn)出以“四大花園”為代表的私家園林。當時為何老成都人會修這么多園子?它展現(xiàn)了一種川人怎樣的人文精神?
謝偉:川西壩子歷來富庶,有“天府之國”的美譽,這里的人們當然最懂得享受生活了,有錢人家造園子樂享人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不管你造園是為了享樂還是退隱避世,都是讓軀體和靈魂回家。成都生活的安逸讓這里的人們過著一種風雅的日子。他們也想明白了一個道理,拼死累活地去追求功名利祿,最終不也是為了把日子過得“巴適”嗎?所以,顯得比較淡定從容,他們建設了一個最宜居、最具幸福感的城市,這不是現(xiàn)在才這樣的,自古就如此。有句古話說“少不入川”,就是怕本該奮斗的年輕人讓這里的舒服日子消磨掉了意志。你可以說成都人小富即安,不思進取,但他們骨子里就是這樣,注重生命過程的體驗,而不是目的。他們也在奮斗,但從不忘我,把自己都忘了,活著干嘛?獲得幸福是最重要的,這就是成都人的生活觀。所以說,我寫《川園子》的目的不僅是介紹川派園林,更重要的是闡述成都人的這種人生哲學。
文化周刊:在你的書中,對四川古典園林和私家園林的風光,不無贊譽,這些古典園林在今天留下了怎樣的歷史遺痕?
謝偉:前面說了,由于戰(zhàn)亂等原因,成都平原歷代的私家園林盡數(shù)損毀,甚至連遺址都很難找到,只能在一些典籍中找到記錄部分西蜀名園的文字,還有就是一些文人的詩詞所記錄的游園所感,F(xiàn)在我們還能見到的古典園林遺存全部都是官家園林。
文化周刊:我們曾經去過武侯祠或是杜甫草堂,看園子覺得是些尋常風景,但跟著謝老師的書逛園子,卻逛出了不一樣的文化味,看到了很多鮮見的風景,可否介紹一下您逛園林獨到的經驗之談?
謝偉:每一次游園都是一次文化之旅,需要我們有一些文化上的準備,特別是傳統(tǒng)文化的準備。不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游園就只能流于表面,看看樓臺亭閣,賞賞山石花草,覺得美,卻說不出個所以然。所以玩兒園子是有門檻的,需要文化積淀,要懂得一些最基本的園林知識,要對歷史典故、文學常識以及園主的個人經歷有所了解,你才能讀出造園者的匠心,才能因為在一幅楹聯(lián)中發(fā)現(xiàn)一個歷史典故而竊喜,才會因讀懂了園主的心事而有所感悟,才明白這個園子為什么意蘊如此雋永。還有就是,要有好的心情,像讀一本好書,慢慢品,跑馬觀花式的游園只能照幾張像,表示到此一游。除此,別無他法。
跟著謝偉逛園子
文化周刊:如您書中所述,在四川崇州,陸游等文人曾參與經營的罨畫池,是否最能代表“四川特色”?到成都旅游,可以怎樣展開別致的川園子之旅?
謝偉:罨畫池是宋代的園子,保存比較完整,結構沒有大的改變,川派園林的特點較為明顯。如果外地朋友到成都,除了武侯祠、杜甫草堂這些必看的地標性園林,當然是有必要去看看罨畫池的。還有錦江邊的望江樓、新都的桂湖、新繁的東湖也值得一看。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去都江堰看看離堆公園,去眉山看看三蘇祠,去廣漢看看房湖。這些都是很好的川派古典園林。另外,一定要去看看易園,這雖然不是一座來自歲月深處的老園子,但它卻是諸多古典園林要素的現(xiàn)代構成。這座園子僅有十多年歷史,卻是最能代表川派園林特色的經典園林。它既有皇家園林的大氣,又有江南園林的文氣,還有川派園林的仙氣,是中國古典園林的集大成者,是當代最優(yōu)秀的古典風格的園林,就是放在全國,也很難找到比它更出色的園林佳構。
文化周刊:四川園林雕琢間對自然的崇尚的造園理念比較明顯,四川園林為何如此崇尚自然?
謝偉:這個問題前面講到了一些,四川文化受道教文化影響很深,道教文化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所以超然飄逸,四川文人也便流露出仙風道骨、自然隨性的氣質,追求自由與灑脫。這種氣質表現(xiàn)在園林上,就是追求自然之美,不事雕琢,像文人畫,逸筆草草,不求形似,注重意境。川派園林是寫意山水,江南園林則像工筆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