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中國作家網(wǎng)>>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人間多少難言事,但求戲場一點真(王安祈)

——臺灣國光劇團伶人三部曲札記

http://taihexuan.com 2014年08月05日09:48 來源:中國文化報 王安祈

  臺灣的國光劇團,四月上旬開始,在上海大劇院連續(xù)推出《孟小冬》、《水袖與胭脂》、《百年戲樓》三部新戲,合稱“伶人三部曲”。這三部戲都是伶人的故事。伶人是最奇特的一群,他們千變?nèi)f化,卻又執(zhí)著堅持;他們的藝術(shù)受人喜愛,而社會地位在古代卻極低賤,“藝貴人賤” ,伶人是最好的戲劇題材。在國光的三部曲里,相繼登場的有坤生孟小冬、乾旦小云仙,楊妃與太真、唐明皇與祖師爺;真情、幻影,輝煌、陰沉,鏡中影、戲中人,或燦爛或卑微,從背叛到贖罪,聲音可以有光澤,色彩也可喻聲音,彼此之間交纏、辯證、滲透,共同構(gòu)成現(xiàn)實與虛構(gòu)糾結(jié)難分的藝術(shù)世界。創(chuàng)作,根本是陰陽邊際在線的靈魂躍動。三部戲,一切都指向一個字: 情。合不合史實有什么關(guān)系?誰能理解楊太真?誰能還原孟小冬?“戲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戲中之人耶?”

  回眸與追尋:《孟小冬》

  我把孟小冬定位在“追尋聲音的女子”,以“回眸與追尋”為編劇主軸,戲一開頭,孟小冬已瀕臨死亡,靈魂似是游離出軀殼,回看自己追尋聲音的一生。一切都是回眸一瞥,而回憶,是選擇的結(jié)果,因而說或不說,筆墨 (口吻)濃淡輕重,全由孟小冬——我筆下的孟小冬――自行選擇;秀睆浟糁H,杜月笙踏踏實實的存在,梅蘭芳呢,卻是想拋撇、想遺忘,卻揮之不去、時刻浮上心頭的璀璨陰影。因此,劇中杜月笙由國光劇團一級老生唐文華真實扮演,梅蘭芳則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梅蘭芳的聲音也由飾演孟小冬的魏海敏來唱出,像是瀕死的小冬腦海中浮起的梅蘭芳聲音。

  “聲音”是全劇的追尋對象,但聲音也圍繞著孟小冬一生。梅孟結(jié)合最初是在觀眾喝彩掌聲與祝福聲中開始的,但槍擊案為這段佳話引爆雜音。離開梅蘭芳的孟小冬,一度藏身在木魚聲中,安頓心靈。才走進杜家,盧溝橋一聲槍響又帶來歷史喧囂,而“烽火連天,我心里一陣陣慌,總覺得唱不好,戲還得學!(劇中臺詞),京劇唱腔像在冥冥中牽引著她。5年的潛心習藝,終于在余叔巖的唱腔里找到了自己。但體會到“我唱我的戲”的小冬,內(nèi)心深處仍是不安,杜月笙60大壽結(jié)束不肯謝幕,其實正反映了她的心事,她仍是怕聽雜音甚至怕聽人聲的。本劇演出時數(shù)十人大樂隊坐在舞臺后方,音樂暫歇時,指揮也回頭看戲,這場景恰恰像是聲音的具象化,孟小冬在眾聲圍繞中完成自己的聲音追尋。

  我試著用“有聲亦有象”的手法寫出聲音的光澤。遇見梅蘭芳的小冬,在一段青煙,紫霧,孔雀藍,海棠紅,千絲萬縷,晃動、搖漾,七彩繽紛的影像里,一度誤以為已經(jīng)找到了七彩融成的純凈,但,啪的一聲,好亮 ! 原來那只是照相館的閃光,映照出她和梅蘭芳短暫而不真實的情感。直到全劇第二次出現(xiàn)“聲音光澤”,那是跟隨余叔巖學唱,聽見了自己的聲音的時刻。那時孔雀藍、海棠紅不再交錯混淆,七彩退去,純白一片,安詳寧靜。那才是小冬要追尋的聲音境界。

  背叛與贖罪:《百年戲樓》

  《百年戲樓》是京劇人自述身世,回首民國以來近100年京劇臺前幕后的生命故事,“男旦、海派、文革”三幕拉出了時間軸線,但我不想以勵志為目的,也不想歌頌京劇藝術(shù)的輝煌,反而選擇了輝煌下的陰影;也不準備以戲?qū)懯、并不走向壯闊,只想在歷史長河的流蕩中,傾訴伶人幾許嗚咽幽微的心底聲音。百年身世,一言難盡,重點唯在選擇,“背叛與贖罪”是我們選擇的主軸,前半是藝術(shù)的背叛(對京劇而言,創(chuàng)新形同背叛師門),后半是政治壓力下的扭曲,人性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也是在百年中選材的主心骨。

  這是全新創(chuàng)作,然而整部戲我一句新唱詞都沒寫,全部用傳統(tǒng)老戲的唱段,編織成一部全新的戲。這些傳統(tǒng)老戲唱段的穿插,看起來像是伶人日常生活中的哼哼唱唱,但不全然是單純的戲中戲,它們和劇中人的人生處境形成隱喻關(guān)系,或呼應、或映照、或?qū)Ρ取⒒蛳喾,若即若離、不黏不脫,交錯纏繞、糾結(jié)互文,構(gòu)成“戲中戲中戲”結(jié)構(gòu)!爱敃r真是戲,今日戲如真”,真實與虛構(gòu)的交疊,靠的正是老詞與新境的巧妙編織。

  本劇人事全屬虛構(gòu),但直指中國傳統(tǒng)戲曲的核心價值。戲曲多以大團圓為收尾,內(nèi)在隱藏的人生觀與戲劇觀,即是:明知現(xiàn)實人生不圓滿,卻偏要在戲里求個大團圓。不如此,何以激生出活下去的力量?看完大團圓的戲,走出戲院,深呼一口氣,才有活下去的動力。現(xiàn)實人生得不到的愿景,只有戲可以給,《百年戲樓》想寫的就是伶人和觀眾這一點卑微的愿望,戲里團圓的結(jié)局,其實是反襯人生無奈,。

  心事戲中尋:《水袖與胭脂》

  三部曲創(chuàng)作的最終篇《水袖與胭脂》,不再以個別演員為主體,也不拉開時間軸線,而是直探戲的本質(zhì),探討表演是怎么回事。既然探討表演,我們請出了戲班祖師爺唐明皇,戲就從祖師爺率領(lǐng)伶人上窮碧落下黃泉開始,他們來到了“梨園仙山”。這構(gòu)想來自《鏡花緣》。我總想著,《鏡花緣》里有“君子國”“女兒國” ,應該有個“梨園國”吧?那里的人都喜歡戲,說話都像唱戲,走路都踩著鑼鼓點子,而梨園國的主人,自非太真仙子莫屬,因為楊太真有霓裳羽衣曲。

  死后的楊妃,成為戲曲舞臺上活躍的角色,多少劇作演繹她的故事,但她總覺得沒有一部作品能刻畫她的心事。太真仙子尋尋覓覓:“水袖翩翻、胭脂舞殘紅,心事且向戲中尋”,我把從古至今楊妃相關(guān)的戲曲當?shù)涔室话愕厝谶M此劇,沒有時代的考證,也沒指明出處,因為這些并非戲中串戲,而是“心事戲中尋”的歷程。整部戲?qū)懙木瓦@一段心境。

  仙子終于從戲里聽到了唐明皇泣血悔愧,不再只是哀嘆他自身的孤獨凄涼,唐明皇終于能夠面對自我、剖析內(nèi)在!拔耶敃r若肯將身去抵擋,未必他(陳元禮)直犯君王,縱然犯了又何妨?泉臺上倒博得永成雙!北瘎∽钌羁痰呐d味,未必在沖突矛盾的當下,而在痛定思痛時的反省悔愧。雖然唐明皇仍是要透過水袖胭脂妝扮的角色才唱得出自己的反省,但戲劇終究治愈了傷痕,仙子得到了答案。

  這三部戲分屬不同類別,形式因內(nèi)容而定調(diào)。為了區(qū)分孟小冬的舞臺扮演和現(xiàn)實人生,《孟小冬》把聲音區(qū)隔為京劇和“歌唱劇”(對白取代宣敘調(diào)的小型歌劇)不同的層次;《百年戲樓》以舞臺劇(話劇)為框架,穿插京劇經(jīng)典唱腔,互為隱喻;《水袖與胭脂》為京劇,卻又與昆劇《長生殿》文本互涉;表演有區(qū)別,但同為文學創(chuàng)作。

  文學,是我一輩子的堅持。個人編劇之路持續(xù)近30年,不知還能撐多久,而我多希望戲曲還能受到下一代觀眾喜愛,不期待流行,只要能成為當代劇場上抒情的一種形式就可以了!叭碎g多少難言事,但求戲場一點真”,胭脂水袖萬載千年,是我寫的戲詞,更是卑微真心的期望。

  (作者為臺灣國光劇團客席藝術(shù)總監(jiān)、劇作家)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guān)閉

專 題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luò)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