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近期“中國夢”暑期展播劇《十月圍城》正在各大衛(wèi)視播出!妒聡恰分v述的是一個年輕的黃包車夫阿四為了湊齊給心上人阿純醫(yī)治眼睛的最后兩塊銀元,拉上了一個“亂黨”——廣東巡撫的獨生女區(qū)舒云,不想所有人的命運由此改變的年代大戲。這個故事以小人物的命運軌跡揭開大時代的背景,將革命風云變幻與家族興衰聚散緊密相連,緊扣中國人如何從臣民變成了公民的主題,通過關西李家一家人的遭遇,巧妙地將“廣州保亞票事件”、“保路運動”、“黃花崗起義”等真實歷史事件融入到劇情中,成功塑造了一批個性鮮明、血肉豐滿的人物群像。
《十月圍城》成功塑造了若干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阿四、李重甲、李玉堂、區(qū)舒云、鐵山、區(qū)肇新、李老奶奶等。這批英雄的戰(zhàn)士面對槍林彈雨,沖鋒陷陣、勇往直前、不怕犧牲,他們的斗爭精神正如在電視劇第二集里孫中山先生所講的那樣:“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大眾謀幸福,因不愿少數(shù)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shù)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參加廣州起義的先烈們,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lián)Q新天,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定地高舉革命理想和信仰的旗幟,英勇奮斗。電視劇從小人物、小角度展現(xiàn)大時代、大精神的方式,讓觀眾感受到了革命黨人保家衛(wèi)國的“中國夢”。
這部劇是近年少有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針腳綿密、邏輯嚴謹?shù)淖髌。狗血劇也追求強沖突,但失之兒戲化;雷劇也追求戲劇化,但失之無邏輯。然而這部劇無論是前情鋪墊,還是臺詞撰寫,乃至場景調(diào)度和演員表演,齊刷刷達到水準線之上,完成度較高,觀眾甚少被尖角毛刺扎到。尤其值得贊賞的是二“吳”的表演:吳剛的好是意料之中的,他擅長飾演隱忍或陰險的人物,李玉堂正好是這一類;吳孟達的好是令人驚喜的,都知道他是周星馳的黃金搭檔、綠葉之王,這次演奸狡、滑溜、多智的中國式官僚,卻也非常到位。該有的反應一定有,是為精確;該起的情緒不留手,是為精彩。吳剛、吳孟達、嚴敏求、戴春榮、鐘漢良、張曉龍、劉小小等一批偶像實力明星陣容,加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故事情節(jié),吸引了大批觀眾加入追劇大軍,感人至深的文戲和精彩絕倫的武戲給觀眾帶來了心靈與視覺的震撼。
《十月圍城》拍攝完成后,有人問扮演阿四的演員鐘漢良如何理解“革命”二字?鐘漢良回答:“《周易》里面講到革命的意思是指變革天命,古話也有‘天命難違’的說法,可想而知變革天命是多么的艱難。就像這部戲里,明知艱難,就有那么一群人為變革所謂天命迎難而上,多少生命多少熱血才換來革命成功。在這個層面上說,革命就是一種信仰,解救勞苦大眾的信仰。”鐘漢良講得非常好,這也許是作為劇中男主角阿四扮演者的他,在拍完此劇后最深切的體會,因為阿四就是一個由不自覺到自覺為變革所謂天命迎難而上的普通人,普通的革命志士。歷史事件是歷史題材電視劇創(chuàng)作的本,沒有這個根本,就不會有這個《十月圍城》的電視劇。電視劇《十月圍城》是對廣州起義的歷史事件的審美化詮釋,作者敬畏歷史、尊重歷史的文化立場,讓我們在看電視劇《十月圍城》時,已在情感上認同了那個時代,并對革命黨人不怕犧牲、浴血奮斗大無畏的英雄主義精神深感敬佩,加深了對中國人民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認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紅人氣偶像鐘漢良作為劇中男一號,這是他7年來首次為演戲而剃頭,首次挑戰(zhàn)飾演一個粗俗、油滑的小市民。他從信仰金錢到信仰革命。他俏皮、滑頭又執(zhí)著、勇敢,是一個完全好萊塢式的人物,他的加入讓大批暑期在家的學生觀眾投入觀劇大軍。我們驚喜地看到新一代的年輕觀眾寫出“一將功成萬骨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這樣的劇評,這不就是“中國夢展播”最希望看到的“愛國主義教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