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美術(shù) >> 美術(shù)動態(tài) >> 藝苑 >> 正文
月光灑滿珠峰的時刻,迎春花綻放在心上。
請張開你的雙臂擁抱,中國千年的夢想。
“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中國夢” ,是習近平總書記2012年11月正式提出的,并且表示這個夢“一定能實現(xiàn)” 。這個夢想也是近百年來仁人志士們?yōu)橹K生奮斗的目標及夙愿,希冀中國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因此此目標凝聚了積極進取中國人之意志,弘揚了中華民族精神——一貫以來中國人勤奮、勇敢、創(chuàng)意與堅韌。中國夢的實現(xiàn),國富民強非可竟一日之功創(chuàng)造,而需要堅韌不拔的精神,眾志成城的力量。我作為其中一分子,此信念也深深地激勵了我。我慶幸生活在這一個美好的時代,能目睹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并參與到這一偉大的歷程中。正是這種澎湃的激情使得我難以自遏,萌發(fā)了用自己的畫筆刻記下這一美好時代的沖動, 《喜迎春》就是難以抑制情感的流露。此作融入了我激蕩豪邁的情思,更寄托了我對這一偉大時代美好的期望之情,也蘊含著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祝愿。
《喜迎春》作品中我激蕩而深沉的情感分別用迎春花、喜馬拉雅山及明月表現(xiàn)。首先近景為蔥郁繁茂的迎春花,以細膩的筆法描繪,刻畫了迎寒怒放、生機盎然的早春景象。迎春花,為人間報春使者!安輩蔡锝锹愤呍裕慌c群芳爭艷開。斗雪傲霜挺而壯,一朝吐蕾報春來。 ”在早春冰雪融化,春回大地時在寒風料峭中傲霜挺立,吐出新芽,它象征希望,也預示報春迎接盛世。圖中迎春花不僅僅是對自然真實、生動的描繪,更象征著中國始終以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歷史智慧為底蘊,能沖破重重阻礙奔騰向前,發(fā)展之勢浩浩蕩蕩,不可阻遏,并終將步入富強、民主、文明、公正的社會的贊歌,象征著“嚴寒”已逝,“春天”已經(jīng)來臨。以此比喻中國歷史車輪已經(jīng)行進到一個新的節(jié)點,中國進入了富強及崛起的歷史時刻,中國也將更為完整、和諧、分享與開放。
雖以自然為意象但又超越自然,是以景寓情。近景迎春花,從作品左至右,占畫幅過多半,花朵的聚散、疏密都極具匠心,同時左半邊迎春花呈右傾勢,右迎春花呈左傾勢,互為開合,高低錯落,更增加了畫面的動勢,也使畫面更富形式美。同時匠心經(jīng)營近景迎春花正形的同時,也注意花叢間負形空間的處理,不規(guī)則的負形使得畫面更顯靈動與變化。
近景迎春花又與中景喜馬拉雅山結(jié)合,近景細膩、嬌嫩而又柔韌的花朵與遠山的蒼厚、雄偉結(jié)合。特別是作品中中景形象為喜馬拉雅山,作為世界的屋脊,雄渾、蒼茫而又橫亙今古,其毗鄰中華大地青藏高原之南,孕育了黃河、長江中國最為重要的兩條水系,而這兩條河流又哺育了中華民族,與中華民族的興旺與發(fā)展密不可分。這又象征著中國再次崛起,將再次登列世界強國,也隱喻著潮起潮落,中華民族如同喜馬拉雅山脈般屹立不倒,雄渾的山脊是華夏五千年的頌歌,更為今天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吟唱!山間彌漫的靄靄霧氣,在山間盤繞升騰,動蕩翻滾,將凝固于一點的時間轉(zhuǎn)化為動態(tài),極富生命感與活力,又拉開了畫面近中景的空間關(guān)系,更使畫面虛實互換,動靜結(jié)合。
遠景高空皎月橫陳,朗照乾坤,似橫跨華夏五千年,依然傳遞中華民族的人文與血脈,又象征輝煌與光輝,也預示當代華夏民族如雄獅已醒,必將迎來光輝燦爛的未來,再次實現(xiàn)騰飛的中國夢。同時,明月也凝聚著中國傳統(tǒng)哲理思辨,歷來橫空高懸的明月,會令人產(chǎn)生人事歷歷,歲月悠悠,宇宙無窮的喟嘆。月的高潔與靜謐情韻,是靜與美的審美意境,哲理思考并成為永恒的象征。在此借用此題材也有喚起人們蒼蒼茫茫浩渺的宇宙意識和歷史意識,以歷史為明鑒,反思與佐證今日中國夢的輝煌與來之不易,以及當今中國再次復興之夢也是表現(xiàn)中國人冷靜的思考與穩(wěn)步前進的,也只有這樣中國的富強之夢才能持久且發(fā)展更為長久,彌久而持新。
而這幅作品采用方構(gòu)圖而更富于空間感,講究均衡,重視布局。這又與中國傳統(tǒng)密不可分。從中國傳統(tǒng)中天圓地方,認為方形空間是大地的延伸,它與被圓形覆蓋的天相對應,再到方塊字的使用,及圍棋更是基于這種四方形,而棋盤中排列的黑白子,表現(xiàn)的是天星的運動,陰陽的變幻,也無不為方形結(jié)構(gòu)。這又與本次創(chuàng)作主題相關(guān)聯(lián),體現(xiàn)為中華民族強大的一貫夢想。此次對方畫幅的把握,是經(jīng)過對景物敏銳的觀察和準確提煉。在構(gòu)圖中刪減多余的干擾元素,以求達到高度凝練。
同時整幅畫面并未著色,承接中國黑白玄素傳統(tǒng)意蘊,也形成嚴肅與莊重的基調(diào),但其中又不失活潑。也正遵循了中國傳統(tǒng)的認識“五色令人目盲” 。黑白的玄素色,使得畫面極為簡約,形式簡約才能傳達出空靈意境。在這里,“靜寂”與“空靈”并置,空靈而又不顯寂靜,近景蔥郁的繁花為作品增添了動態(tài)的喧鬧。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熱鬧而不煩躁,靜中并不孤寂,營造了靜美的意象空間。而“靜”與“虛”強調(diào)了大自然的曠遠和縱深感,以簡練、單純的形式,用高度概括的畫法表現(xiàn)真實物象。
總之,作品通過灑滿月光的珠穆朗瑪峰,迎風綻放的迎春花隱喻當代人在這千年盛世幸福的時代,張開雙臂,擁抱中國千年的夢想。整幅畫面中充盈著華美壯麗與恬淡閑適,清新自然而又安謐閑靜,雄偉壯闊中又極富明快之感,情景交融中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及無窮的詩意空間。以情構(gòu)境、托物言志,同時象征性的藝術(shù)語言和表現(xiàn)手法又顯示出時間的流程和空間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