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正文
我即將寫的長篇小說準備梳理一下風起云涌的八十年代。寫底層青年在各種思潮、新觀念、新的生活方式?jīng)_擊下以及各種機遇挑戰(zhàn)的境況中,他們的奮斗和失敗。同時梳理一下八十年代留給我們的精神遺產(chǎn)。我的著眼點是一群八十年代的工廠文藝青年,這些文學史、文藝史中的無名者、業(yè)余者,他們雖然身處井底,但依然想著通過個人奮斗一沖上天。我之所以選擇大廠青年是因為,現(xiàn)如今,這個曾經(jīng)最自豪最有力量也最整齊的一個階層——工人階級——領導階級現(xiàn)在勢衰了,在有些地方甚至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農(nóng)村青年進城進工廠的打工者,他們的“工人階級”意識與90年以前的國有大廠青年不可同日而語。我想給這個式微的群體留下一筆。
我大學畢業(yè)后有七年時間,斷斷續(xù)續(xù)生活、盤桓在重工業(yè)城市洛陽,目睹了這個計劃經(jīng)濟時代重工業(yè)城市最后的瘋狂旺長和火花四濺的衰落,接觸了一些大廠文藝青年。他們的青春比我們這些從學校出來的暴烈許多。這是我在報深入生活計劃時選擇洛陽一拖的緣由。
我在中國一拖(洛陽)深入生活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今年四月下旬,我利用單位出差機會在洛陽停留一周,對我當年認識的幾位大廠文青進行了采訪,但隨著接觸的深入我發(fā)現(xiàn),以采訪的方式接近他們很難了解到他們真實的生活、真實的內心世界。于是,我從廠里、朋友處要了一些文字和圖像資料,與工廠方面做了一些接洽,準備幾個月之后再來真正的“深入生活”;氐胶?诤,我做一些案頭準備,又多方聯(lián)系想要接觸的人,在做了這些準備后,八月,我再次啟程。
第二階段是8.24~9.26號。因為小說中涉及1986年的長漂,我托人預約了兩位當年的長漂隊員(這些人不是當年洛陽長漂隊的,洛陽長漂隊的我沒有找到),這次出發(fā)先去了兩位長漂隊員所在的江蘇、上海,與他們接觸了一周時間,感受他們現(xiàn)如今的生活和當年的雄心(鑒于他們的要求,沒有出示他們的照片)。然后由上海去洛陽,在一拖廠、銅加工廠深入廠區(qū)生活區(qū),生活采訪了三周。期間因為一個人物涉及三門峽水庫,我還去了一趟三門峽,看了看水庫和水庫周邊的地形地貌。最后五天,我又聯(lián)系到在北京發(fā)展的兩位當年的文青,他們的狀態(tài)可能更接近我的人物,于是又北上北京,對兩位老北漂進行采訪。這次采訪體驗于9.26結束,F(xiàn)在已經(jīng)半個多月過去了,那些老文青激情萬丈的當年和現(xiàn)在的眉目神態(tài)依然在我眼前晃動,洶涌的感受恐怕要沉淀一段時間才能顯出它的意義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要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僅僅靠三兩天采訪是無法支撐的!吧钊肷睢,進入采訪對象的生活、工作,有了感同身受的體驗之后,將來創(chuàng)作出的人物才有可能仿佛從自己肉身里長出來。
我的寫作計劃是:2013.10~2013.11重新調整修正小說的構架。2013.12~2014.12為第一稿創(chuàng)作期。2014.12~2015.12為定稿、出版期。
海南作協(xié) 楊沐
201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