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中國夢”與文學創(chuàng)作研討會 >> 正文
我們知道,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曾經被過度推崇的軍事生活和軍人地位,逐漸被風起云涌的經濟大潮遮蓋,這說明我們的國家在進步,社會回歸到了應有的常態(tài)。但是,盡管這樣,中國軍隊在過去這幾十年間發(fā)生的巨大變化,還是引起了世人和國人的注意。比如機械化、信息化、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世界維和部隊、亞丁灣護航、與美國海軍在夏威夷聯合舉行搜救演習、與俄羅斯軍隊聯合舉行反恐演習、“遼寧號”航母入列、中國艦隊突破第一島鏈駛向深藍、中國軍機和艦船在南印度洋,與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軍機和艦船協(xié)同搜尋馬航MH370失聯飛機……還有釣魚島之爭、南海之爭,等等。人們略感生疏的,是我們的軍事戰(zhàn)略也在發(fā)生深刻變革:過去是積極防御,誘敵深入,與膽敢來犯之敵打一場人民戰(zhàn)爭;現在是貫徹積極防御的方針,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fā)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的軍隊,高度關注海洋、太空、網絡空間安全,不斷拓展和深化軍事斗爭準備,提高以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zhàn)爭能力為核心的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更讓我們感到警醒和振奮的,是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在訪歐演講中,引用拿破侖說過的那句有關中國獅子的話,向世界莊重宣告:“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
醒了的中國獅子,當然包括日益強大的中國軍隊,包括正在改變自己形象的中國軍人。而且,誰都知道,我們正在追尋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強國夢;而對軍隊來說,就是強軍夢。
從另一個角度看,走過87年戰(zhàn)斗歷程的中國軍隊,伴隨國家的和平崛起,在戰(zhàn)略思想轉變基礎上發(fā)生的本質性變化,是正從一支文化素質不高、武器裝備相對比較落后的農民軍隊,變成一支以信息化為主導的現代化軍隊,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數量規(guī)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轉變,劃時代的轉變,匯集了幾代人血的代價和生死向往?梢哉f,如今我們這支軍隊的戰(zhàn)略思想變了,編制構成變了,官兵素質也變了,武器裝備更是天翻地覆,得以全面提升和更新。而且,這種轉變的速度和規(guī)模,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2012年11 月,我接受邀請參與創(chuàng)作一臺反映羅陽事跡的詩劇,有幸深入沈陽飛機制造公司現場總指揮羅陽領導殲—15艦載機的生產全過程。我所看到的爭分奪秒的中國速度、嘔心瀝血的中國制造,在心里引起極大的震撼和沖擊。這么說吧,短短幾年,當那邊還叫“瓦良格號”的遼寧艦被拖拽著在大海航行,這邊我們的巨艦改造和艦載機,便進入了關鍵的研制階段;這邊的艦載機剛開始試飛,那邊的艦載機飛行員就已展開嚴酷的模擬訓練。我認識帶領幾十個飛行員在西北苦練著艦技術的一個年輕將軍,他不是飛行員出身,但也握起了操縱桿,駕駛飛機上天了。當時他對我說,他最擔心的是出事故,摔飛機,因為幾個擁有航母的國家在航母發(fā)展過程中,都要經歷這種慘痛教訓,無一幸免。但是,我們后來看到了,當我們的遼寧艦駛出碼頭后,我們的殲—15艦載機馬上一架一架從天空俯沖下來,一次著艦成功!再后來,我們又看到了,殲—15艦載機著艦成功沒多久,遼寧艦便駛向了深海。為什么作為殲—15艦載機研制總指揮的羅陽剛走下遼寧艦就倒下了?是他和像他那樣為我軍現代化進程而奮勇前行的人,一直在默默地時不我待地拼搏,在與看不見的對手搶時間、爭速度。為了強國和強軍,他們真是夙興夜寐,披肝瀝膽,名符其實地不要命了。這冰山的一角,讓我真切地看到,中國的強國夢和強軍夢,決非紙上談兵,也決非遙不可及,而是在實實在在地敲我們的門了。
我是說,我們的軍隊作家和詩人,面對國家和軍隊正在轟轟烈烈做著強國夢,強軍夢,應該乘勢而為,逼迫自己深入到當下可能還比較陌生的強國、強軍前沿,積極探索和創(chuàng)新,寫出自己無愧于歷史和時代的作品來。特別是我們這些年銳氣不再的軍事文學,更應該像過去那樣勇于擔當,迅速從國人已經厭倦甚至不斷發(fā)出嘲笑的抗日神劇,從僅僅盯著農民革命的狹窄視野中,脫身而出,積極投入到一個更壯麗,更遼闊,當然也更有難度,更有挑戰(zhàn)意味的創(chuàng)作領域中去。因為以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為宗旨的軍事文學,與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和核心利益,靠得最近,也最有號召力和震撼力;因為“金戈鐵馬入夢來”的境界,最應該成為我們這個風雷激蕩時代的韻律和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