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中國作家網(wǎng)>>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我們的戲劇還缺少些什么——2014首都劇場精品劇目邀請展觀察

http://taihexuan.com 2014年04月08日09:53 來源:中國文化報

    《啞巴》劇照    王雨晨 攝

    《耶路撒冷之鴿》劇照    王雨晨 攝

    本報記者  劉  淼

    3月30日,隨著由陜西西安曲江新區(qū)打造的原創(chuàng)話劇《明天》的落幕,2014首都劇場精品劇目邀請展完美收官。

    自 2011年由北京人藝創(chuàng)辦以來,首都劇場精品劇目邀請展每年都能涌現(xiàn)出堪稱“年度最佳”的作品:2011年莫斯科藝術(shù)劇院帶來的《櫻桃園》、《白衛(wèi)軍》、 《活下去,并且要記住》,2012年由“契訶夫國際戲劇節(jié)”制作的莎士比亞名劇《暴風雨》,2013年由兩大以色列名團呈現(xiàn)的《手提箱包裝工》和《唐· 璜》……這些作品至今仍讓國內(nèi)戲劇人念念不忘。

    本屆邀請展是該活動舉辦4年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歷時一個月,接待外國藝術(shù)家100余人。北京人藝演出中心經(jīng)過近一年的挑選,以“名院、名劇、名導”為原則,在世界范圍內(nèi),從近百部戲中確定了最終的演出劇目。

    在 國際單元,有風格迥異的5部作品:白俄羅斯揚卡·庫帕拉國家模范劇院的扛鼎之作《婚禮》和《啞巴》,俄羅斯圣彼得堡波羅的海之家劇院演出了后現(xiàn)代主義的 《從莫斯科到佩圖什基》,第三次來華演出的以色列蓋謝爾劇院帶來了《耶路撒冷之鴿》,英國國家劇院則獻上了戲劇電影《弗蘭肯斯坦的靈與肉》。唯一一部國內(nèi) 作品是由西安演藝集團話劇院演出的《明天》。

    一個月充實且堪稱豪華的觀劇體驗,不僅讓眾多戲劇人和普通觀眾過了戲癮,也讓我們不由得開始深入思考:我們的戲劇究竟還缺少些什么?

    劇本

    強大堅實的文本是基礎(chǔ)

    不久前,某知名演員與某劇作家因為影視劇本和演員關(guān)系的問題起了爭執(zhí),而其衍生出來的“只有劇本大綱,能否拍出好戲”的問題,其實也是戲劇界的“老生常談”。

    縱觀國際單元的5部作品,無一不是有著強大且堅實的文本基礎(chǔ)。

    《婚禮》是俄羅斯劇作家契訶夫早期的戲劇作品,寫于1889年,由《貪圖錢財?shù)幕橐觥泛汀队袑④娮隹偷幕槎Y》兩部小說改編而成,精妙地描繪了100多年前在沙俄統(tǒng)治之下,普通百姓扭曲的生存狀態(tài)。

    而 其他4部作品,均由經(jīng)典小說改編而成。其中,《啞巴》改編自白俄羅斯國寶級作家阿列斯·阿達莫維奇的作品;《從莫斯科到佩圖什基》改編自維涅季克特·葉羅 菲耶夫的長詩,這部作品被譽為“俄羅斯后現(xiàn)代主義文學的開山之作”;《耶路撒冷之鴿》改編自以色列作家梅厄·沙萊夫的暢銷小說,該小說曾獲以色列文學最高 獎;《弗蘭肯斯坦的靈與肉》則是西方第一部科幻小說的舞臺版,這部小說由瑪麗·雪萊創(chuàng)作完成后,自1910年開始不斷地被各種藝術(shù)形式演繹。

    這5部作品以各自的視角和風格,講述了在不同的環(huán)境背景下人的遭遇和困惑,雖然也許并沒有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但每一部作品對于人性的探索都獨到而深刻。

    導演

    技巧和想象力缺一不可

    導演是在舞臺上賜予文本生命的人,他以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用“活”在舞臺上的故事,表達自己的藝術(shù)思想,傳遞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

    這5部外國作品,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優(yōu)秀導演們熟練運用各種舞臺技巧的能力,更展示了導演想象力的可貴與重要。

    作為一出音樂話劇,《婚禮》的導演弗拉季米爾·潘科夫把舞蹈、造型藝術(shù)、音樂和戲劇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他以“鬧而不亂”的新奇手筆,巧妙地將契訶夫的戲劇文本進行了解構(gòu),用“派對”似的演繹,展示著契訶夫戲劇中的幽默、諷刺、荒誕和扭曲。

    潘 科夫通過舞蹈和音樂渲染情緒和氣氛,通過調(diào)度舞臺上的桌椅來區(qū)隔時空和換場,更為巧妙的是他使用了近似于“散點透視”的藝術(shù)手法來調(diào)度演員。如劇中當“將 軍”出現(xiàn)后,所有賓客都是背對著觀眾的,他們有的在調(diào)情,有的在做著小動作,新娘則極其失落,這些都同時被呈現(xiàn)出來,處于不同觀看區(qū)域的觀眾得到的信息是 不同的,但這些信息都指向一個荒唐的主題,營造出一種滑稽與悲傷共振的氛圍。類似的場景在演出自始至終都存在。

    長 詩《從莫斯科到佩圖什基》被譽為俄羅斯后現(xiàn)代主義文學的開山之作,但俄羅斯的“后現(xiàn)代”與歐美“后現(xiàn)代”并不相同,它有著更強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而戲劇《從 莫斯科到佩圖什基》則與傳統(tǒng)的俄羅斯戲劇不同,充滿著魔幻的色彩和詩意的表達,并將俄羅斯表演學派的心理表現(xiàn)刻畫到了極致。

    《從 莫斯科到佩圖什基》的主人公是一個絮絮叨叨的酒鬼,他講述了自己乘坐電氣火車從莫斯科前往佩圖什基的旅途中發(fā)生的事情。如果說葉羅菲耶夫的寫作是游走在酩 酊現(xiàn)實與清醒意志的邊界之上,那么戲劇人則將這段旅程徹底拖入了精神世界之中。那個醉醺醺的主人公,時而像是尤利西斯,時而像是《等待戈多》中的流浪漢, 時而像是遇到了三女巫的麥克白,時而又仿佛走進了契訶夫或普希金的作品之中,我們還能夠從他的只言片語中分辨出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意味,看似熟悉 卻又覺得陌生。戲劇人甚至暴露出了想要濃縮整個俄羅斯文學史的野心,穿插其中的狐貍、馴鹿和野鳥,則是來自古老傳說的符號。

    作為觀眾,3個半小時的演出更像是一場新奇的猜謎游戲——這個橋段影射了哪段歷史、那個裝置源自什么傳說,上一句臺詞是哪部小說中的金句、這樣的動作表達著什么樣的思想……在不斷思考與解讀的過程中,這220分鐘也顯得不再漫長。這就是導演的高明所在。

    《耶 路撒冷之鴿》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導演葉甫根尼·阿爾耶則依照原著的氣質(zhì)在舞臺上營造出了浪漫、純真的氛圍。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舞臺上幾層白紗的運 用。飄動的白紗簾不僅營造了詩意,同時也寓意著飛翔白鴿的顏色、純真愛情的靈動以及戰(zhàn)爭遠去之后歲月的寧靜。演員上場、下場,或在表演中拉動白紗簾,就輕 易地實現(xiàn)了換場,簡潔、生動而又準確。

    表演

    “俄式”表演仍需仰視

    5部外國作品中,演員們的精彩表演讓人嘆為觀止。

    第 一次來中國演出的白俄羅斯斯揚卡·庫帕拉國家模范劇院派出了多位“國寶”級演員。在《婚禮》中,男主演根納季·奧夫相尼科夫年近80歲,他于1988年榮 獲白俄羅斯國家獎,這是該國文學藝術(shù)的最高殊榮;女主演季娜伊達·祖布科娃今年76歲,她曾在1984年榮獲白俄羅斯國家獎,2013年又加冕“白俄羅斯 人民藝術(shù)家”。

    從《敵人,一個愛情故事》,到《唐·璜》,再到《耶路撒冷之鴿》,以色列蓋謝爾劇院3次來華演出,讓該劇院高水準的戲劇創(chuàng)作、高水平的演員表演的特點深入人心。

    稍加總結(jié)不難發(fā)現(xiàn),白俄羅斯的戲劇飽含著俄羅斯戲劇的精髓,而以色列蓋謝爾劇院則是由俄羅斯移民組成,再加上正統(tǒng)的俄羅斯圣彼得堡波羅的海之家劇院,俄羅斯的戲劇傳統(tǒng)和高超水準,依舊讓我們仰視。

    此 外,《弗蘭肯斯坦的靈與肉》中,“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約翰尼·李·米勒的表演也非常精彩。在英國演出時,康伯巴奇與米勒兩位主演每天互換角色, 輪流飾演科學家弗蘭肯斯坦和他所創(chuàng)造的怪物,精彩的表現(xiàn)讓兩人同時獲得英國戲劇最高獎——勞倫斯·奧利弗獎最佳男演員獎。此次展演,北京人藝引進了該劇的 電影版本,讓觀眾在銀幕上一睹了這兩位優(yōu)秀演員在舞臺上的短兵相接。而他們的表演,又怎么能少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的影響呢?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guān)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shù)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luò)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