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2014全國兩會 >> 正文
香港作家梁鳳儀這次來參加兩會并沒有帶來什么具體的提案,因為她的關注重點在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方面。在她看來,這是一件長遠的事情,并非一兩個 提案可以解決。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作為一個愛國愛港的作家,她對眼下大陸和香港地區(qū)的青少年教育現(xiàn)狀十分擔憂:“我們當年都是先學做人再學做事, 現(xiàn)在的小孩子只是學做事,那些傳統(tǒng)的忠孝仁義的美德對他們來說都已經(jīng)很遙遠了,這不是一件好事!
既是商人,又是作家,幼時家境顯赫,中途衰落,現(xiàn)在成為別人眼里的“成功人士”,這樣的經(jīng)歷讓梁鳳儀十分清楚美好的品德在個人、家庭和社會發(fā)展 中的重要作用。她談到,現(xiàn)在大陸和香港面臨的下一代教育問題都大同小異,年輕人一味貪圖物質(zhì)享樂,必定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精神的發(fā)展。20多年前香港人去國 外留學,無論家境如何,都會打工賺錢,而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一放假都跑回家,因為家里生活舒適,不用自己奮斗!拔业暮⒆觽円灿羞@樣的問題,所以我的小兒子不愿 意讓他的兒子回香港,他認為奢侈的生活會污染小孩子的心靈,但我堅持讓他們每年回來,因為在香港他才可以系統(tǒng)地學習中文。”
梁鳳儀很贊成香港中文大學的教育模式,最重要的一點是這所學校特別看重品德和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不僅給學生傳授知識,同時也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傳統(tǒng)美 德。她說,這樣的人走向社會,才是全面豐富有用的人!捌返陆逃闹匾饔,就好像大樹和根的作用,如果不重視小時候的品德教育,就好比被蟲子蛀了,這棵 樹的根就是不牢固的,將來不知道會長成什么樣子。”
兩年前,梁鳳儀宣布動筆創(chuàng)作“我們的故事”系列小說,要書寫香港60年的歷史。如今,“我們的故事”之《亂世佳人》已經(jīng)出版,反映了香港 1949年至1959年的歷史。繁忙的工作讓她的創(chuàng)作一再耽擱,但她仍堅持無論再忙,都要寫完這個系列。她覺得,以小說形式表現(xiàn)香港的歷史是她的責任。
梁鳳儀說,自己只是個普通的文學愛好者。談及中國當代文學,梁鳳儀談到一個觀點,就是大眾文學也應該受到尊重,因為讀者可以在休閑的、輕松的閱 讀中受到啟迪和教育,受到自強自立的激勵,所以大眾文學有其存在的價值。她很贊成倪匡的一句話:在讀者心目中書只分好看的和不好看的。如此而已,非常簡單。(李曉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