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中國作家網>> 訪談 >> 出版人訪談 >> 正文

唐建光:不必急于給平民史命名

http://taihexuan.com 2014年02月12日16:30 來源:深圳商報 蒲湘寧

  專訪新歷史合作社總編輯唐建光

  不必急于給平民史命名

  本報特約撰稿 蒲湘寧

  2013年歲末,在由新歷史合作社主辦,中國基金博物館承辦、騰訊網等協(xié)辦的“國家記憶2013·致敬歷史記錄者”活動中,賴施娟個人生活史《活路》、李昆武自傳體長篇漫畫《一個中國人的一生》、饒平如《平如美棠:我倆的故事》、沈博愛《蹉跎坡舊事》、吳國韜《雨打芭蕉》共五部書成為年度公民寫史候選書目,最終沈博愛《蹉跎坡舊事》一書獲獎。

  這批以往被湮沒在歷史角落的作者,如今正被公眾熱烈討論。相比過往史家、文人的寫作,平民寫作的敘述方式有何不同?“平民修史”又承載著多大的價值意義。帶著這些問題,筆者專訪了新歷史合作社總編輯唐建光。

  對個人寫史應持鼓勵態(tài)度

  唐建光表示,2013年出現一大批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拿起筆記錄自己過往的歷史歲月,“《蹉跎坡舊事》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本,因為它代表了這種平民寫史的群體和趨勢”。

  在唐建光看來,這本書之所以引起關注,更多是因為沈博愛記錄歷史的行為!斑@本書所講述的歷史我們可以在很多其他類似的記述中看到,包括其所經歷的土改、‘文革’、平反等。在這個層面上,我不覺得它有什么突破意義上的進展。但我們對其投以極大的關注,除了這本書的寫作水準不錯,出版前后有很多知名學者予以推薦和支持,更重要的還在于,人們其實是通過這樣的寫作窗口看到個人寫史的前景,我們對這種寫作潮流持以一種鼓勵態(tài)度!碧平ü庹f。

  至于其他幾本同樣受到熱評的“小民往事”,唐建光認為,《平如美棠》這本書不屬于大歷史、小人物的架構,“更多偏于平常生活的記錄,是用親情、平淡的敘述去打動人。而《活路》這本書是兩位教授兒女鼓勵母親施賴娟先用博客形式把自己的人生點滴記錄下來,然后整理出來。對老人來講,對網絡不熟悉可能影響到他們的寫作,但施賴娟邁出了這一步。書中特別增加與讀者的互動,包括網友留言、問答,這是很有意思的創(chuàng)新!

  與“文人修史”一脈相承

  自2010年以來,齊邦媛的《巨流河》、龍應臺的《大江大海1949》、張婉典的《太平輪1949》、亮軒的《飄零一家》等文學作品相繼推出,為讀者打開了另一種歷史視野——范圍微小、注重個人經歷與個體感受的歷史敘述,并且呈現了家國命運相融的復雜情感,備受兩岸矚目。

  唐建光告訴記者,這兩三年內地出現的平民寫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2010年這種文人寫史風向的帶動。唐建光認為,“相比齊邦媛等文人作家,沈博愛、姜淑梅、吳國韜強調的是平民視角!

  “沈博愛他們并沒有記錄家國史的自覺,只是真實記錄自己目力所及的事件。這個意義上應該可以把他們定義為‘平民寫史’,是不同于文人,更不同于官方,不同于學術界的歷史敘述。如果說文人知識分子的歷史寫作是基于一種歷史的自覺、認知和反省,那么這些普通人的寫作更多是對自己人生經歷的回望,也可說是自省,但并不是站在歷史的高度,不會發(fā)現自己的命運是和國家命運是如此相關聯和有交集!

  無論是“文人寫史”,還是“平民寫史”,唐建光認為,他們在個人記錄歷史的理念上一脈相承,“都向我們展示了平常敘述中不會去觸及的寫作角落,這是現在知識界、文化界應該去努力推動的趨勢!

  不必急于給平民史命名

  過去平民鮮少出現在官方史家的記載中,而這兩三年平民視角的歷史寫作迅速成為社會文化熱點!耙皇菤v史閱讀圈的變化,二是閱讀者口味的變化,三是博客等傳媒渠道的開拓運用,還有這些寫作者多數是基層知識分子,他們的寫作動機并不是打算一鳴驚人或賺錢,而是僅想做個人記錄,出版之后引起反響,出版社才擴大推廣!碧平ü庹f。

  事實上,迄今平民史寫作仍然沒有得到嚴格意義上的命名。“這類寫作既不在歷史學敘述框架之內,也不在傳統(tǒng)的文學框架,只是普通人的歷史寫作和記錄。但是我覺得不必急于給它們一個命名。”唐建光說。

  唐建光表示,單從歷史研究層面來講,這些作品沒有給歷史研究帶來太多新鮮材料,“然而小歷史的意義在于,原來歷史還有這么生動的另一面!

  《蹉跎坡舊事》、《窮時候,亂時候》等書“火”了之后,也有一種觀點認為:這些普通的老人只不過做了一些普通的記錄,能夠一下子成為熱點,其實名不副實。但唐建光認為恰恰相反!斑@批平民史最重要的意義,反而因為他們記錄的是普通的人和事,容易讓讀者勾起相似的歷史記憶和寫作興趣,所以才會引領帶動很大一批人參與到記錄歷史的群體中來!

  平民寫史將是潮流

  唐建光表示,今年廣受關注的這幾本“小民往事”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作品處于海平面底下未被發(fā)掘。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經出現一批機構在做民間歷史的收集、整理、記錄工作。由唐建光擔任總編輯的新歷史合作社便是其中之一。新歷史合作社前陣子還在蘇州主辦“國家記憶2013·致敬歷史記錄者”活動,引起了媒體和讀者廣泛關注。

  “新歷史合作社接下來要做的事是推動平民史寫作。第一,將所有已出版、未出版的平民記錄都整理歸納。在中國民間,散落著千萬‘蹉跎坡舊事’、‘窮時候,亂時候’,我們要把它們發(fā)掘出來。第二是培訓交流,計劃請一些歷史和媒體圈的學者為其開個人歷史寫作培訓班。第三是采集。有些人不愿寫,我們會去做采集系統(tǒng),將他們的歷史記憶記錄下來。第四是出版,先以網絡或數字化出版,再將優(yōu)秀的作品做成紙質出版物。這樣,每個人只要能寫出來,就可以傳播出版!

  建立“我的歷史”圖書館

  幾乎同一時間,龍應臺也在臺灣推出國民記憶計劃!斑@項計劃是由文史工作者、NGO、志愿者以及社區(qū)服務工作者共同采集民間的歷史記憶,然后放入國民記憶庫,從而記憶保存歷史,然后為文藝創(chuàng)作提供資料!碧平ü饨榻B。

  國內還有很多民間機構和個人,傾一己之力默默搜集、整理各類歷史文字影像文獻,打撈民間記憶。2011年,深圳的章東磐等中國志愿者自籌經費,親赴美國國家檔案館,歷時兩個多月,從中整理出了所有的遠征軍及盟軍影像資料,主編了《國家記憶》;鄧康延拍攝《尋找少!泛汀栋l(fā)現少!返燃o錄片。更早的還有原央視主持人崔永元在2002年前后就開始致力于口述歷史項目,迄今收集整理了涉及電影、外交、戰(zhàn)爭、知識分子等領域、采錄了近4000人的口述歷史影像,已經成為中國內容最豐富的口述歷史庫之一。

  唐建光介紹,新歷史合作社推出的“我的歷史”公民寫史項目,除了采集整理已出版和未出版的個人史作品,還有另一個核心,即是建立一個“我的歷史”圖書館,專門用來收集、整理和儲存這些平民歷史的作品內容。“這些工作短期內沒有商業(yè)目標,目前中國對民間歷史的關注也還遠遠不夠,打撈民間記憶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去年這批平民史的出現,是一個良好信號,我覺得未來將會成為潮流!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