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11月26日晚,話劇《喜劇的憂傷》真正遭遇了“憂傷”,因主演陳道明突發(fā)高燒而臨時取消了演出,此后的兩場演出也將延后,人藝將根據(jù)演員身體情況和劇場安排擇期為觀眾彌補這三場的遺憾。
因為無法繼續(xù)演出只能“回戲”,當晚,陳道明、何冰和導演徐昂,以及北京人藝院長張和平、黨委書記馬欣、副院長崔寧一道走上舞臺表達了歉意。陳道明哽咽著向觀眾深深鞠躬致歉,雖然因體力不支直打趔趄,但是他仍然堅持要目送所有觀眾離去才肯退場。
這一幕感動了觀眾,臺下沒有發(fā)出一點嘈雜的聲音,觀眾們沒有任何不滿和怨言,而是再次以掌聲表示對北京人藝這一決定的理解和對陳道明的關心問候。
按理說陳道明病得那么嚴重,完全可以一個電話告知北京人藝的工作人員以實情,劇院也完全可以出一紙通知。但是,陳道明沒有這樣做,劇院也沒有這樣做。帶病上臺“回戲”,真誠道歉,不僅有效地化解了觀眾的不滿,獲得了觀眾的諒解,更體現(xiàn)了演員的藝德和化解應急事件的智慧。
反觀一些明星,面對演出遲到或者是停演,要么是裝病還是牙痛,要么是通過助理或者經(jīng)紀人打個招呼,要么是敷衍一下,更有甚者不解釋、不說明,大腕的威風一覽無遺。其實觀眾是通情達理的,只要能夠說明真實情況,不是十分過分的托辭,觀眾就會給予理解和同情。
機會都是給有準備的人貯備的,陳道明看似一次偶然的帶病“回戲”,成全了一次善待觀眾和藝術的佳話,是偶然,也是必然。如果陳道明平時沒有善待觀眾的認知,很難在關鍵時刻顯示出高風亮節(jié)的優(yōu)秀品質(zhì)。
話劇或者其他的影視劇表演,說白了都是良心活。演員賣力與否,認真與否,投入與否,有時候作為外行的公眾很難分清和洞悉,只有導演和主演自己心里最清楚。敷衍和糊弄觀眾是演,精益求精和一絲不茍也是演。敷衍觀眾可以不費力氣,認真就要付出心血。德藝雙馨的演員在自己力不從心的時候,哪怕表演不到位,也總是要以演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為底線,這樣的演員和明星最終都會得到觀眾的回報。
如今,一些明星的藝德不敢恭維,一切向錢看,不把藝術放在心里,更不把觀眾放在眼里,僅僅把觀眾兜里的錢放在眼里,為了出名不擇手段,敗壞了演藝風氣,體現(xiàn)了藝人的負能量。而陳道明的帶病停演道歉,就是一面鏡子,照見了一些明星的不足,也照見了德藝雙馨的可貴,更詮釋了德藝雙馨的演員為什么人們很喜歡,為什么有人氣。
如何善待藝術,如何善待觀眾,陳道明停演佳話是一個小小的道德標桿,陳道明停演是一幕更加感人的戲劇,有一種“回戲”回出了德藝雙馨的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