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 正文
當(dāng)前,全國各地正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各省委常委班子紛紛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筆者注意到,“亂打招呼”、“官本位”、“意志消退”、“鋪張浪費”等詞匯,在各地專題民主生活會的新聞報道中頻繁出現(xiàn)。
領(lǐng)導(dǎo)干部“自我揭丑”和“互相揭短”會不會丟面子甚至影響自己在下級中的威信呢?這是一個必須直面的問題,因為正是無處不在的“面子思維”和“威信意識”作怪,自我批評才逐漸淪為形式主義,也更難容得下他人的批評。久而久之,官僚主義氣息滋長、長官意志濃厚,于是用人一言堂、花錢一支筆、決策一張紙等問題也隨之出現(xiàn)?蛇@樣的領(lǐng)導(dǎo)就有面子、有威信了嗎?
恰恰相反,靠這種方式把自己包裝成“完人”的官員不過是穿上了一件“皇帝的新裝”,在唯唯諾諾基礎(chǔ)上建立起來的所謂“威信”也不過是海市蜃樓。更為嚴(yán)重的是,如果這些領(lǐng)導(dǎo)干部意識不到這一點,甚至引以為豪,那他們離走上邪路也就不遠(yuǎn)了。
其實,圣賢之所以成為圣賢,并非因為他們不犯錯誤,而是因為他們敢于直面自身存在的問題,虛心接納他人的批評和建議,勇于改正缺點錯誤彌補短處。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既是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倡議者,更是踐行這一傳家寶的典范。他們用行動昭示后人,誠懇的批評和自我批評不僅不丟人,而且是贏得民心、贏得勝利的強大武器。
虛頭巴腦的“面子”和“威信”與事業(yè)和民心比起來孰輕孰重,不難判斷。要前者還是要后者,相信也不難回答。作為黨員干部,如果有問題藏著掖著,又不讓人家說,連一個共產(chǎn)黨員最基本的要求實事求是都做不到,又怎么會有真正的面子和威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