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美術 >> 作品 >> 藝苑 >> 正文
這一刻已經(jīng)成為經(jīng)典:春天。北京。中南海、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分別懸掛著陳奕純精心繪制的大型工筆畫白玉蘭《陽光燦爛,春暖花開》《碧玉生輝》和《晨光》,與生長在皇城根的白玉蘭一起,競相開放成了“向上的春天”。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文化現(xiàn)象:大自然中的白玉蘭與水墨丹青的白玉蘭,芳香四溢,水乳交融,互為烘托,引無數(shù)人駐足觀看,驚嘆之余無不擊節(jié)。京城中的白玉蘭因陳奕純畫的白玉蘭而有了錚錚鐵骨、耿耿正氣,如春潮涌動,如江河奔騰,如跳動的音符,如春天的旋律,在陽光燦爛的春天里彈奏出輝煌的春之交響。不久,陳奕純?yōu)椤侗逃裆x》所寫的散文《向上的春天》獲得第四屆冰心散文獎,這是中國書畫家惟一獲此殊榮的。這更使得白玉蘭有了一種書卷的芳香之氣,頃刻香醉了京城。
古往今來,中國畫家畫白玉蘭者眾多。明代沈周的《題玉蘭》云:“翠條多力引風長,點破銀花玉雪香。韻友自知人意好,隔簾輕解白霓裳……”五代徐熙的《玉堂富貴圖》和明代陳洪綬的《玉蘭柱石圖》,是兩幅著名的“院體畫”。前者構圖飽滿,設色古艷,對玉蘭花的刻畫采用了以寫實為主的手法,用線高古,表現(xiàn)出玉蘭花的野逸典雅;后者構圖則非常疏朗,設色薄透清雅,用介乎寫實與裝飾的手法,以凝重的用筆、輕松的線條、簡約概括的造型,來表現(xiàn)玉蘭花端莊、雋永、清秀、淡雅的精神面貌。兩位大師以不同的手法,刻畫出玉蘭花迥異的風貌,深深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玉蘭花探究者。今人作玉蘭花必先跳出傳統(tǒng)的窠臼,師古不泥古,標新立異,才能與時俱進。陳奕純深諳個中道理,三幅白玉蘭所呈現(xiàn)的意境和氣象,不同凡響,自成一家,繪出了時代風貌、民族精神和中國魂魄。
玉蘭情結。陳奕純坦言自己有著濃濃的玉蘭情結。這是藝術的情結,是生活給予藝術家的饋贈與啟迪,離開生活,藝術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自小生活在羊城的陳奕純,所居大院里長有三棵玉蘭樹。樹兩大一小,每逢花開季節(jié),大的花多,小的花少。那種淡雅的清香,幾乎彌漫了他的整個童年。生活的觀照,使陳奕純生發(fā)出了白玉蘭的情結,“對白玉蘭情有獨鐘。白玉蘭在我心中圣潔無瑕。玉蘭花,花白如玉,花香似蘭,其外形極像蓮花,每當花開時節(jié),清香陣陣,沁人心脾”。但此時的白玉蘭情結,還是藝術精靈才露尖尖角的幼芽。隨著年紀漸長,白玉蘭的情結漸漸地郁結于心,與玉蘭花從小學到大學的相長相伴,出于對玉蘭的崇愛,行動隨于心動!坝谑牵n間,我每次研習牡丹畫之后就試著畫玉蘭花。然而,年少時留下的只是花香,而對玉蘭花的生長結構和基本的形象特征卻記憶空白。這樣,玉蘭花便開在了我的夢里!标愞燃兊挠裉m情結發(fā)酵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是在為天安門繪制《晨光》之時,一種強烈的激情在心中涌動,他的玉蘭情結升華起來:“因為它懸掛的地方——天安門城樓,象征著新中國的心臟,代表著偉大的中華民族!五千多年來,中華民族飽經(jīng)光榮與輝煌、血淚與屈辱,卻始終百折不撓地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全世界只有一個中華民族,全世界只有一個天安門!顯然,什么樣的名字才能和代表中華民族形象的天安門相配呢?怎樣才能更好地表達全國人民共同的心聲呢?”此刻,陳奕純的玉蘭情結被放大升華了,一朵小小的玉蘭花被民族國家的情懷放大到極致,成為了一種至高無上的大境界大情結。“我的腦海里立刻跳出三個字:玉蘭花。當春風吹來,天安門、中南海紅墻外的白玉蘭盛開了,紅墻襯托得白玉蘭更加碧玉生輝,萬里江山陽光燦爛、春暖花開……我心潮澎湃,都有些迫不及待了,當即決定選用工筆畫白玉蘭,用夸張的手法將千千萬萬朵含著露珠、沐浴著晨光的白玉蘭花繪制于一幅畫面,象征13億中國人民正迎著春光綻放心中的喜悅!泵恳粋經(jīng)過天安門看到《晨光》這幅大型工筆畫的中國人,都能夠聞到早春玉蘭的芳香,和祖國一起走進萬丈晨光般的春天……
家國襟懷。畫家不是一個孤立的人,其基本品質(zhì)是感覺的敏銳、情感的深沉、心靈的豐滿,滿懷熱情地熱愛自己的國家,時時處處關心自己的國家,具備畫家所應具有的人文襟懷。一個書畫家或一個散文家,在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是來不得半點矯情和虛偽的,所表現(xiàn)的必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情實感,傾訴的必是自己內(nèi)心的喜怒哀樂,這是無法掩飾得住的。陳奕純是書畫家,更是一位散文家,他的文學修養(yǎng)是十分深厚的。正因如此,他才有了濃濃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襟懷,無論書畫或是散文作品,都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都能夠站在普通公民的角度去發(fā)現(xiàn)和思考問題,提煉主題。位卑未敢忘憂國,縱然是一幅畫作,他也要把她化為表現(xiàn)祖國強盛、民族興旺的黃鐘大呂,響徹世界。這就是一位藝術大家的家國襟懷。三幅玉蘭花如今懸掛在中南海、天安門、人民大會堂,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著華夏兒女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奮斗。那白玉蘭的干,蒼勁有力,如幾經(jīng)淬火的鋼鐵,如堅不可摧的長城,她的強大的力量,把億萬人民凝聚在黨的周圍,任何逆歷史發(fā)展潮流而動的勢力,都無法動搖中國改革發(fā)展的信心,也根本無法搖撼中華民族的根基!他充分運用國畫構圖的技巧,深挖主題內(nèi)涵,烘托主題思想,將千萬朵玉蘭花繪于一幅畫面之上,象征億萬人民迎著春光綻放著心中的喜悅。他著意安排樹干下的瀑布,奔流而下,其源頭,歷盡山崩地裂、霹靂閃電,歷盡千澗萬壑、千難萬險,越過高山峽谷,沖破重重障礙,奪關斬隘,以百折不回的精神向著陽光,向著春風走來!春風化雨,水涌流在大地,滋潤在百姓心頭,水就是黨的關懷;水似春風拂面,潤物細無聲,像陽光溫暖著春花,溫暖著百姓的心田。有了水,有了陽光,有了關懷,就擁有了民心!正如陳奕純所說的那樣:“在《陽光燦爛,春暖花開》這幅畫里,始終透徹著我一貫的藝術精神。我將濃烈的情懷潑灑在有限的畫幅之上,不僅是對春天的謳歌,更是對國家昌盛的禮贊!”
恢弘題旨。成熟的藝術家不僅能夠提煉主題,而且能夠表現(xiàn)主題;不僅能提煉宏大的主題,而且善于表現(xiàn)宏大的主題。文以載道,畫以喻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乾坤,乃藝術永恒之道也。陳奕純的白玉蘭系列畫作,就是通過小小玉蘭花的萬千變化,與山水的共鳴,與小鳥的呼應,造就了崇高的精神峻極,凸顯了恢弘的題旨,觀照出深邃的思想。他調(diào)動國畫的一切藝術表現(xiàn)手段,深入開掘主題思想,從整體到具象,從宏觀到微觀,筆筆到位,絲絲入扣,整幅畫作猶如宏大的交響樂,高潮迭起。為中南海畫的《陽光燦爛,春暖花開》中的玉蘭花,充分體現(xiàn)了歷史的縱深感,畫面上遒勁的樹干,像巨龍般蜿蜒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上。在玉蘭花的覆蓋處,看不見盡頭的樹干,其恢弘氣勢象征著中華民族的昌盛。他在用光時采取中西結合的路子,局部用光,獨具匠心,畫幅中間的一束光芒四射的金光,照徹在畫面中心,象征著黨的光輝,暗示億萬人民在黨的帶領下,迎著和煦的春光奔向燦爛明天。在人民大會堂懸掛的《碧玉生輝》,陳奕純苦心孤詣地運用國畫創(chuàng)作的虛實、象征、寓意等手法,烘云托月般地將深刻的主題思想表達得淋漓盡致,在視覺上給人一種強烈的凝重之感、力量之感;光在中心,有聚焦和凝聚之感,深刻地體現(xiàn)了他的繪畫語言,即一幅畫的主體精神。只有緊緊地依靠中國共產(chǎn)黨,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chǎn)黨周圍,堅如磐石、休戚與共,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畫面右半部分的花朵密集重疊,左上部分則疏朗空靈,達到密不穿針、疏可跑馬的藝術效果。而左上方的明亮光景恰好與右下方的山崖鳴泉互相呼應,通過回旋和流動的描繪,把畫面引向無限的空間。6只小鳥在花中吟唱,和叮當?shù)娜、陣陣的微風、濃郁的花香匯成一曲春天和諧的頌歌。在天安門城樓懸掛的《晨光》主題所揭示的深刻寓意,撼動了每個觀眾的心魄。畫面上玉蘭花郁郁蔥蔥,10只錦鳥在花間嬉戲、駐留,一片繁茂,春意盎然,由遠至近,光芒漸亮……那是古老而年輕的中國崛起奮進、如朝陽般燦爛的光芒!
陳奕純是個始終充滿激情的人,才情四溢,學養(yǎng)深厚,在藝術的道路上是個永遠都不知疲倦的進取者。在文學上,他在潛心散文創(chuàng)作的同時,又兼攻長篇小說、詩歌;在書畫上,他獨善畫牡丹和玉蘭。陳奕純說,玉蘭是他的心中之花。誠者斯言,每一位偉大的藝術家心中都會盛開著自己的心中之花,惟其如此才有不竭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力,才能走向更高的藝術峰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