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擦亮人生每一扇窗——訪《六月的青核桃》作者白蘭

http://taihexuan.com 2013年09月02日09:00 來源:中國作家網 徐 蕾

  在書中,“我”以親身經歷講述了一群普通孩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心痛、感悟并成長的歷程。也許,作為青春讀物,它少了諸多可以吊起讀者胃口的元素,但它更貼近普通孩子的普通人生、普通人生中的真實感受。

  這群孩子,既沒有特殊的家庭背景、特殊的思想性格、特殊的生活態(tài)度,亦沒有過于悲慘或臻于完美的人生境遇。他們是脆弱的,沒有人肩負得起真正意義上的人生的苦難,只能沉浸于自己單薄的青春和愛里。他們細膩地捕捉著身邊各種愛的氣息。

  這個故事,其實并沒有真正意義的主人公。許妍的愛、許妍的糾葛與矛盾、許妍的一切,或許都是莫小可將要經歷的,或許都是邱影、喻婷、佳琪、文雅正在經歷的,抑或都是舒娜已經經歷并會再次經歷的。正如作者所言“不過是同一部戲,不同的演員罷了”。

  這是一個身處青春花季的普通孩子們的群體。在這個群體中,他們相互理解、相互同情、相互安慰,又相互縱容,如此普通平淡,卻又如此刻骨銘心,這就是她們“疼痛”的青春。

  但愿,許妍的故事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鳴;但愿,更多的普通女孩能夠意識到自己也是生活的主角、青春的女王;但愿,更多的孩子能夠汲取許妍的力量,在愛中堅強,在愛中成長……

  徐  蕾:讀小說《六月的青核桃》,我認為有兩個詞比較關鍵:一個是“緬懷”,一個是“祭奠”。但通讀全書,我真切地感受到,你試圖給許許多多“如我般掙扎”的人提供一個可以使心靈放晴的答案。我想知道,你為什么會有這種想法?

  白  蘭:很高興你提到“緬懷”和“祭奠”這兩個詞。坦白地說,《六月的青核桃》的確是以我個人的生活及感情經歷為原型而創(chuàng)作的。它對于我而言,是一段往事,一 次經歷,一個成長的過程。它結束了。而我,像所有人一樣,珍視、留戀這份美好的回憶——尤其是這段回憶所承載的,已不僅僅是“青澀的時光”——它交予我一 種領悟,使我成長,使我堅強。它締造和完善了十七八歲的我,甚至可以說,也創(chuàng)造了未來的我的雛形,它給我的影響將是終生的。剛才你提到我試圖給許許多多 “如我般掙扎”的人提供一個可以使心靈放晴的答案,我想,這正是我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的初衷。我之所以有這種想法,是因為我有了那樣一段感情經歷,且從中收獲了 成長,看到許許多多“如我般掙扎”的人,心中陡升了一份責任和擔當。這部小說,其實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主人公,它所寫的,是中學生這個群體。我真誠地希 望,通過這部小說,能使更多的孩子更清楚地認識自己,從許妍的成長中得到啟示,汲取力量,在愛中堅強,在愛中成長。

  徐  蕾:讀完這部小說,我感覺,它的故事還是比較單純的,但它所展現(xiàn)出來的中學生活以及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又是豐富的。我感興趣的是,寫作這部作品時,你才年僅18歲,你是如何能夠做到這一點的?

  白  蘭:我想,故事的單純與內容的豐富并不矛盾。如果說,《六月的青核桃》這個相對單純的故事,在內容上還有稱得上豐富的一面,那全是因為生活的成全!读 的青核桃》故事的單純,與它所表現(xiàn)的生活層面有關。作為中學生的我們,誰也沒有過于悲慘或臻于完美的人生境遇,誰也無法肩負起真正意義上的人生的苦難,只 能沉浸于自己單薄的青春和愛里。然而,就是這樣的生活強烈地震撼了我。我認為,任何簡單的表象,都有極為復雜的本質,而我們對它的刻畫,則建立在探究與剖 析的深度上。如果我以旁觀者的姿態(tài),以一種獵奇的心理走近這些人物,那么我能得到的,不過是這些人物愿意給予的;我能表現(xiàn)的,不過是想象力所能觸及的。可 事實不是這樣,我不是旁觀者,我演繹了我的生活。以我之手,書我之心,又怎能不豐富呢?是的,《六月的青核桃》完稿時,我只有18歲,然而,我沒有僭越以 我的年齡和人生閱歷能夠承載的限度,我寫了屬于青春季節(jié)的故事,接受了生活慷慨的饋贈。如果一定要探究我自身的優(yōu)勢的話,我想,我只是比一般人擁有更多謙 卑、敏感和細膩。僅此而已。

  徐  蕾:雖然,我們不妨說,《六月的青核桃》是一部青春自白書。但我仍認為,作為第一人稱“我”的許妍畢竟是一個小說人物。許妍真正喜歡的是卓陽,但在與羅寧的交往中,卻有著諸多的不舍。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這樣一個人物?

  白  蘭:我不在意讀者把小說中的許妍看作我本人,但她確實是一個小說人物。我想說的是,許妍不是完美的,她單純、善良、乖巧,同時,她又脆弱、固執(zhí)和叛逆,但 她是真實而鮮活的。我不希望,當讀者朋友們拿起《六月的青核桃》,看到的僅僅是一個故事,一個屬于別人的、于自己無關痛癢的故事。相反,我希望,在《六月 的青核桃》中,他們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進而傳遞一份勇氣,讓他們敢于直視自己的“狡詐”和“欺瞞”,以及掩飾在背后的真實的情感。為了做到這一點,“許 妍”必須是普通的,是可親近的,是有缺陷的,同時是可以被理解的。如果許妍不是這樣一個人物,不是有著她自身的軟弱、糾結、矛盾和偏執(zhí),那么,她將只是一 個早熟的高中女生、愛情中的勇士。這樣的人物,雖則“完美”,但卻違背了我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的本意。而事實上,許妍做不到,她有著屬于她這個年齡段的局限。她 的“做不到”,給予了她生命和靈魂。

  徐  蕾:小說中的卓陽無疑是這部作品的男一號,他是許妍感情世界里的陽光和依靠。他與許妍也曾相處得很好,但始終是若即若離的一種狀態(tài)。后來,他突然向許妍做 了愛的表白,之后,許妍又意外地收到了喻婷的信,徹底“顛覆”了卓陽的表白。如何解釋卓陽作為這個故事“終結者”的最大懸念?

  白  蘭:卓陽的確是這部小說中最具爭議和懸念的人物角色,他對許妍的感情,從開始時就是朦朧模糊的。是他,利用“拼桌”的機會主動接近了許妍,面對許妍顯而易 見的感情依賴,他選擇了無視和縱容。他板起面孔,他推開許妍,他對她說:“你終將走向一個與我無關的未來!比欢难劢,他的眉梢,他緊閉的嘴唇,又 處處透露著一種掩飾與違心的味道,他忍不住告訴許妍:“你對我來說很重要。”他的感情是矛盾的,是無奈的,是難以琢磨的。這一切,是人物性格使然,生活使 然,命運使然。對于卓陽,我始終沒有為他做任何直白的剖析,甚至到最后,也沒有給過他為自己辯駁解釋的機會。卓陽與許妍之間所有的沖突,都不是二人直接接 觸產生的。喻婷的信、羅寧轉述的卓陽的回信,這兩條洪水的決堤,沖垮了許妍情感的堡壘。以這種方式積累的矛盾,的確給了讀者探究和遐想的空間。然而這就是 生活,不是所有的謎底都可以被一一揭開。當許妍已經無法再信任、不愿再探究的時候,作為這個故事的“終結者” 的卓陽,他到底是怎么想的,為什么會那樣做,已經不再重要了。因此,我還是要說,“這樣的結局已經很完滿了”。

  徐  蕾:你的作品中有一段闡述“曖昧關系”的話給我印象較深:我始終相信,每一個女孩的生命中,一定出現(xiàn)過這樣一個男孩;每一個男孩的生命中,也一定出現(xiàn)過這 樣一個女孩……你愿意與他(她)保持曖昧關系,然而,或許一切與愛情無關。我始終相信,并且始終理解。我們該怎樣理解這段話,這是否觸碰了道德底線?

  白  蘭:這的確是一個尖銳的問題。首先,我必須指出,你剛剛所提到的那段話,并非我以小說中的許妍和卓陽為例而進行的一種闡述。因為,很明顯的,許妍后來一直 以“友誼”的借口縱容自己對卓陽的依賴,她是愛卓陽的。因此,她不滿足于我所談及的這種“曖昧關系”,她不滿足于卓陽給她的“若即若離”的感覺,她痛苦, 她悲戚。尤其在她的借口被別人揭穿之后,她更無法找回最初對卓陽懷有的那種單純的感情。他們之間的關系,實際上已經超越了我那段話所理解和支持的層面。事 實上,那段話,是許妍面對羅寧和佳琪的過去而發(fā)出的感嘆。她想到了自己和卓陽,想到了開始時他們接近彼此的初衷,也想到了在整個過程中的所得與所失。她羨 慕佳琪,羨慕她把持著自己的分寸不越雷池,羨慕她與羅寧享受著自己求而不得的那種情誼。誠然,這種關系是危險的,處理起來亦是困難的,但它又是普遍存在 的。我認為,無論是誰,在對愛情的認識由懵懂走向成熟的過程中,都需要這樣一個人,陪伴你,幫助你,與你共同成長,因為這不是我們可以獨自完成的蛻變。如 果明晰了這一點,我想,這將不再是一個牽扯道德問題的話題。

  徐  蕾:在你的小說中,學校專制而高壓的管束給孩子們造成了不小的壓力,有著名的《必備280條》校規(guī),個別段落對這種高壓專制管理方式的悲哀描寫得更是觸目驚心。你認為,這樣的學校環(huán)境與中學生早戀有沒有關系?怎樣的教育方式更有利于中學生的健康成長?

  白  蘭:我想,高考之后,很少有人會懷有再次踏進母校大門的熱忱。是的,我們會懷念高中,但我們所懷念的,是一些人、一些事,是我們拼搏過的青春。我曾于某個 畢業(yè)季偶然路過我的母校,我看著她,看著她在我走后所發(fā)生的細微的改變,回憶排山倒海而來。剎那間,我有一種想走進去的沖動,但我還是離開了。我看到學校 內掛滿了充斥著戰(zhàn)斗氣息的條幅,醒目的高考倒計時的牌子依舊屹立在原來的地方,偌大的校園,蒙著厚厚的灰。我沒辦法走進去,太壓抑。我想,在這樣的環(huán)境 中,總會有一些心理相對脆弱的人,發(fā)出不堪重負的呻吟;也會有一些勇敢冒進的人,率先高唱“起義”的戰(zhàn)歌。如果把早戀比作“病毒”的話,那么這些人,就是 “易感人群”。而學校,可以說為“病毒”提供了溫床,供其滋生。當然,學校是無意的,高壓專制的管理方式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墒,無意并不意味著無 辜。我希望學校能夠承擔起更大的社會責任,不單單是努力幫學生創(chuàng)造更為優(yōu)異的成績,更要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如此,就不會使孩子們僅僅因為處于叛逆的年齡 徒生一些叛逆的想法,就不會存在所謂的“易感人群”,即使孩子們受到了“早戀”的困擾,也能以一種積極的冷靜的態(tài)度來面對和處理,哪怕去愛,也不會愛得那 樣疼。

  徐  蕾:書出版了,它就成了一種社會產品,也勢必會產生一定的社會影響。當前的青春文學中,挖掘探討中學生早戀問題的作品并不多,你的這本書,既沒有簡單地否定早戀,又道出了早戀的諸多危害,是希望你的學弟學妹受到什么啟示?

  白  蘭:在感情的問題上,沒有人可以發(fā)表權威的言論。哪怕是情感專家,對感情問題做出的細致而嚴謹?shù)姆治雠c闡述,也未必在實際生活中被有效地采納和應用。真正 有效用有價值的幫助,只能靠自己去經歷、去體驗、去感悟、去反省。我們不必特意將早戀強調為“早戀”,它只是一個產生于特殊群體中的感情問題。而我,在感 情上也正在經歷和成長,我沒有權利也沒有資格對早戀作出任何評判。我希望,《六月的青核桃》可以作為一劑鎮(zhèn)定劑,讓所有的歇斯底里歸于短暫的平靜,在短暫 的逃脫了狂熱與躁動的內省中,收回專注于愛的目光,看一看周圍,看一看前方。我希望他們可以明白,在自己疼痛的青春里,有多少親友與之同行,有多少責任需 要承擔,有多少選擇非做不可,有多少收獲可以覬覦,又有多少東西必須割舍。若能促使他們思考,直至真正明白了這些,那么,我那結了痂的成熟了的核桃就已奉 獻了它的全部營養(yǎng)。我所做的只有這么多,我能做的也只有這么多,剩下的交給他們自己來做。思考了需要思考的,明白了需要明白的,之后,無論怎樣做都是對 的,都是他們的人生。

  徐  蕾:《六月的青核桃》的出版,應該說是你人生道路上的一次成功,你怎樣看待這種成功?根據(jù)小說中許妍的學科選擇,你應該是學理科的,你怎樣看待理科生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小說出版后,你對將來的人生方向有什么規(guī)劃?接下來還有什么創(chuàng)作計劃?

  白  蘭:《六月的青核桃》是我在文學道路上邁出的第一步,我踏上這塊基石,看到的是更為巍峨的藝術的山峰。我想它無形中成為了一種誘惑,吸引我在這條道路上繼 續(xù)前行。它對我又是一種鞭策,會在我放慢腳步、意志不定的時候狠狠地硌疼我的腳。文學是寬容的,她沒有因為我是理科生而將我拒之門外。事實上,很多在科學 領域卓有成就的知名學者,在文學上都有著很深的造詣,他們可以獨立完成具有極高難度的理論著述。而我相信,理工類的知識拓寬了我的視野,也培養(yǎng)了我細致踏 實的品性,這些將為我在文學道路上的探求提供有力的幫助。這部小說的出版,為我的人生打開了另一扇窗。窗子多了,就會有更多的陽光投射進來。但有了這扇 窗,并不意味著我會將原有的窗子堵死。我不會因為小說的出版而改變自己的生活軌跡。我相信,文學上的成功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只要我始終保持對生活的敏 感,筆耕不輟,我終會有能力為讀者奉上更加優(yōu)秀的作品。至于后面的創(chuàng)作計劃,我暫時還不想透露,但我可以向所有關注著我的讀者朋友們保證,我會有更多的驚 喜奉獻給大家,因為我的腳步從未停止。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