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 正文
日前,中宣部理論局組織編寫的《理性看 齊心辦——理論熱點面對面2013》一面世,就受到了廣大讀者歡迎。算上這本新書,自2003年以來,“理論熱點面對面”系列讀物已推出11本,形成了圖書市場的“面對面現(xiàn)象”,展現(xiàn)著科學理論的生機與活力。
十年磨一劍,光芒正綻放。有人會問,現(xiàn)在圖書出版市場活躍,各種理論著作、讀物有如過江之鯽,為什么“面對面”能夠脫穎而出?由此,想起一位大學教授提出的另一個問題:“是傳授死的知識,還是分享活的生命?”一位讀者的感言發(fā)人思考:談的是百姓事,說的是家常話,這樣的理論書籍誰不喜歡?
理論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樹常青。理論的源頭活水,不在書齋里、大院中、文件上,而在群眾生活和火熱實踐之中。打開《理性看 齊心辦》一書,從收入分配到生態(tài)環(huán)境,從“舌尖安全”到“老有所養(yǎng)”,從教育質(zhì)量到道德難題,站的是群眾立場,想的是群眾利益,在乎的是群眾感受。正是這種平民身段、現(xiàn)實聚焦,讓思想接地氣,使筆端有感情,才能夠真正做到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
談百姓事,就得解百姓惑。自說自話、自問自答,只能是曲高和寡、孤芳自賞。理論的吸引力,關(guān)鍵在回應群眾關(guān)切,解開大眾疑惑。今天的中國,社會變化紛繁復雜,新老問題不斷涌現(xiàn),如何立足實踐,對群眾心中的問號,給出有針對性、有說服力的答案,是理論站得住、打得響的重要支點。
“拼爹”現(xiàn)象怎么看?漫天霧霾怎么治?一包豆芽菜怎么管?干部作風怎么改?不回避這些熱點問題,顯示了理論的自信與勇氣。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準社會“脈象”,切中問題實質(zhì),讓人們分清主流與支流,看到希望與難題,找到方法與路徑,則彰顯了理論的價值和力量。在北京市海淀區(qū)陽春新紀元社區(qū),群眾一句“解答了我們心里很多疑惑”的評價,道出了理論讀物“有人氣”背后的思想魅力。
講給群眾聽,寫給群眾看,還得會說群眾語言。有道是“真佛只說家常話”,文風優(yōu)劣決定了理論能走多遠。滿紙不著邊際的大話、故作高深的空話、繞來繞去的套話,只會讓群眾生厭,提不起一點興趣。而鮮活通俗的表達,總是讓人喜讀愛看。用“扣緊安全閥”形容食品監(jiān)管,從“十年等一床”看養(yǎng)老之難,以“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猶如水沖沙”講勤儉之利、奢靡之害,在《理性看 齊心辦》中,這樣的亮點比比皆是。通俗不等于膚淺,淺顯不等于淺薄,“深入淺出”方顯大家風范。清人錢謙益總結(jié)文章之道:“真文必淡,真文必質(zhì),真文必簡,真文必變”,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70多年前,艾思奇的《大眾哲學》一紙風行,“大眾都能懂的哲學,大眾都應該懂的哲學”深深影響了一代人。今天,《理論熱點面對面》等理論著作走入千家萬戶,贏得大眾掌聲,同樣啟示我們:群眾路線是理論工作的生命線,有了為民情懷、現(xiàn)實思考、樸實文風,就能激揚起理論“活的生命”,書寫無愧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思想傳奇。
《 人民日報 》( 2013年08月20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