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中國作家網>> 訪談 >> 文學機構訪談 >> 正文

馮驥才:留住生活的家園、精神的故園

——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民協(xié)主席馮驥才談傳統(tǒng)村落保護

http://taihexuan.com 2013年07月26日10:10 來源:中國藝術報 張志勇

侗鄉(xiāng)如畫  杜宜  攝侗鄉(xiāng)如畫 杜宜 攝

  那些具有重要歷史與文化價值的傳統(tǒng)村落是我們無比寶貴與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也是中華文明接續(xù)不斷的極為重要的傳承載體。

  城鎮(zhèn)化不能只考慮經濟,特別要考慮從農耕文明向城市文明的過渡,怎么過渡才能確保中間不出現(xiàn)文明的斷裂、不丟掉原有的文明財富?

  傳統(tǒng)村落保護是有數量限制的,按照文化區(qū)域、民族、村落類型等,我覺得應該是三千到五千,進行一對一的保護。

  村落作為中國人數千年的生活家園與社會構成,滋養(yǎng)了無數詩人的筆墨,翻看唐宋詩卷,孟浩然、范成大的田園詩幾乎是在描摹二十世紀末的中國鄉(xiāng)村;進入新世紀,一脈相承的傳統(tǒng)村落文化仿佛突然遭遇了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的突飛猛進,讓農村社會的瓦解和傳統(tǒng)村落的消亡成為一道嚴肅的問題擺在人們的面前。傳統(tǒng)村落何去何從?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7月22日在湖北鄂州市長港鎮(zhèn)峒山村考察時說,農村絕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要保護好古村落。習總書記的一席話道出了保護傳統(tǒng)村落的現(xiàn)實性和緊迫性,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民協(xié)主席馮驥才不久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傳統(tǒng)村落不能走向消亡,因為它們是中華文明接續(xù)不斷的極為重要的載體。

    “中華文明的多樣性并不是在城市,主要還是在村落。 ”

  記者:在城市成為主角的時代為什么還要倡導傳統(tǒng)村落保護?村落的重要性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馮驥才:首先我們應該明白這樣一個事實: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基本是農耕史。在農耕文明之前,人類是不種糧食的,捕魚打獵、逐水草而居,沒有固定居住的地方,聚落是遷徙的;進入農耕文明以后,人類開始種糧食,并定居下來,定居了之后就產生了村落,這對于人類文明而言非常重要的是文化就積累下來了。村落是人類最古老,也是中華民族最早的家園,一直到今天,一代一代人不斷地把他們的精神、追求、向往、希望往這里放,經過村落的認同,形成了中華民族最穩(wěn)定的東西,從這里我們可以找出民族最核心的價值。

  因為自然條件、歷史變遷不同,村落與村落各不相同,每個村落都有自己的特點,村落又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切的風物都和自然條件分不開,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衣著、飲食、生活起居、建筑等形式,并因其各自的獨特性,中華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就產生了?梢哉f,中華文明的多樣性并不是在城市,主要還是在村落。中華民族最遙遠的根在村落里,那些具有重要歷史與文化價值的傳統(tǒng)村落是我們無比寶貴與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也是中華文明接續(xù)不斷的極為重要的傳承載體。

  “城鎮(zhèn)化不能只考慮經濟,特別要考慮從農耕文明向城市文明的過渡。 ”

  記者: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我國的城鎮(zhèn)化率前年就已經超過50 %,您如何看待城鎮(zhèn)化與傳統(tǒng)村落保護的關系?

  馮驥才:很不客氣地說,我們的城鎮(zhèn)化主要是為了拉動經濟而搞的,帶來了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問題,從文化和歷史的角度來思考,城鎮(zhèn)化可能會帶來某些永遠的遺憾。在我個人看來,城鎮(zhèn)化的最終目的還是人的現(xiàn)代化,而不是簡單地把農民趕進城、趕上樓。農民原來在農村生活在農耕社會的環(huán)境里,他們跟農耕文明和農耕文化是熟悉的,現(xiàn)在忽然被挾裹著進入城市,他們對于城市文化完全不熟悉、不習慣,跟原有的東西紛紛斷裂了聯(lián)系,跟原有文化斷裂、跟土地斷裂、跟生產方式斷裂、跟生活方式斷裂、跟鄰里關系斷裂、跟土地里的人文斷裂、跟記憶斷裂,農村的文化空間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傳統(tǒng)村落里大量的優(yōu)秀文化還沒有來得及總結,就因為文化持有者的出走而瀕臨消失。

  我國是農耕大國,我們國家一級的非遺是1219項,省市一級的非遺有8500項,這么多的非遺項目大部分都是在村落里,大規(guī)模城鎮(zhèn)化之后原來的非遺怎么辦?如果村落一旦瓦解,誰考慮過中華文明的延續(xù)源泉何在?這首先是政府應該考慮的,但在城鎮(zhèn)化的過程中,政府卻在文化上失語了。到現(xiàn)在都沒有人為這些問題思考,可是城鎮(zhèn)化照樣進行,這恐怕更是事情的嚴重性所在。城鎮(zhèn)化是大勢所趨,但城鎮(zhèn)化不能只考慮經濟,特別要考慮從農耕文明向城市文明的過渡,怎么過渡才能確保中間不出現(xiàn)文明的斷裂、不丟掉原有的文明財富?新世紀以來,隨著城鎮(zhèn)化的突飛猛進,平均每天消失幾十個自然村落,五千年歷史留給我們的千姿百態(tài)的古村落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在數千年的興衰嬗變中,原本多少,無從得知;在近30年前所未有的顛覆性的沖擊下,保留多少,無人知曉。我們以糊里糊涂的狀態(tài)進入當前快速城鎮(zhèn)化的熱潮中, 20年前中國城市改造“千城一面”的文化悲劇,很可能在中華大地的廣大農村中再次上演。

    “保護傳統(tǒng)村落關鍵是,一要發(fā)展生產,二要改善生活。 ”

  記者:對于城市居民而言,那些風景秀美的偏遠村落是他們的旅游目的地,但對于廣大農民來說,他們寧愿蝸居在城市的一角,農村勞動力的四分之三已經進入城市,人煙漸少的村落怎么保護?

  馮驥才:現(xiàn)在我國農村的最大問題就是“空巢” ,空了的原因是什么?其實大家都很清楚,為什么老百姓不愿意在里面生活了,因為農村的生活太苦太累。相比之下,城里的生活水平要好得多,他們肯定要選擇城市的生活。空巢,在城鄉(xiāng)發(fā)展差距如此大的情況下,是沒有辦法的事,讓老百姓都回到村里顯然也不現(xiàn)實。但對于那些確定要保護的傳統(tǒng)村落,就必須要有人居住。要讓村民留在那,就需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發(fā)展生產。村民有活可干,能賺到錢,這是最主要的,沒活可干,留在那做什么呢?所以,村落保護不完全是文化遺產保護。這跟保護一門手藝、一支歌舞不一樣。村落保護是整體保護。因為村落是農業(yè)社會生產、生活的一個基本單元。村落是在農耕的基礎上產生的,保護村落,必須首先要有農林牧副漁。村落,既要保護,還要發(fā)展,村落的保護是和發(fā)展聯(lián)系在一起的,尤其是發(fā)展生產。第二,改善生活。要把現(xiàn)代科技帶來的方便注入村落,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注入的方式很多,原則上是民居外表不動,村落肌理不動,最重要的文化核心都不動,比如廟宇、祠堂、橋梁、街道、墓地等,但內部涉及居民生活的可以改造升級,把自來水、寬帶等引進室內。有些甚至是必須得改動的,比如,衛(wèi)生間一定要和住房連接在一起,實際上現(xiàn)在農民自建的新房都已經非常講究這一點了,不然半夜從熱炕爬起來出去上廁所,屁股凍得像冰鎮(zhèn)西瓜似的,半天焐不暖和,誰愿意住這樣的環(huán)境呢?以前因為嫌廁所有味,都遠遠地修建在角落里面,當然這也是個問題,跟住房一體化之后,就得更好地解決排污問題。我希望,由國家投錢,在南方、北方先找?guī)讉代表性的村落,先做幾個保護樣板出來,對眾多傳統(tǒng)村落的保護、改造起到示范作用。

    “不能把旅游作為村落保護的初衷。 ”

  記者:剛才您提到,保護村落的關鍵是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活條件,能否通過旅游來實現(xiàn)這兩點?現(xiàn)在很多村落其實都是在打旅游這張牌,您如何看待旅游和村落保護的關系?什么樣的旅游是合適的?

  馮驥才:一個傳統(tǒng)村落的價值被認識到了,并以傳播這個村落所獨有的個性與美為主要目的時,這樣的旅游是可行的,那么游客來了,自然也會把錢留下、把風景帶走。旅游盈利的方式是多樣的,售票、購物、餐飲、住宿等——當然不能像鳳凰那樣把整個城都圈起來賣票,世界上沒有人這么干的,誰也沒有權力這么干。村落是村民祖祖輩輩建起來的,在尊重村民的生產生活和村落的文化空間的前提下,那么是可以開展旅游的,這里應注意到,是開展而不是開發(fā)。文化保護得越好,村落才會越有魅力,人們才愿意來,愿意消費,旅游的效益才好。反過來,村落旅游如果純粹為了賺錢,企業(yè)化運作,追求利益最大化,這種旅游一定會對村落造成破壞,這樣的例子也不少見,F(xiàn)在,旅游和文化的沖突不是來自文化,而來自旅游。如今的旅游,等于是拿文化作為一個賺錢的工具,這是旅游自身存在的問題。我覺得,搞旅游的人首先應該熱愛文化,知道文化的價值。具體到村落,應該理解它作為農耕文明的載體的意義,來此旅游的主要的目的是什么。做旅游的應該學習奧地利薩爾茨堡的做法,那兒的旅游做得太好了,就像莫扎特的音樂一樣,時刻感動著你的心,讓你覺得花多少錢都情愿,讓你想把這種感情用一件特殊的紀念品作為載體帶走。而我們的旅游就是宰客式的,而且胡亂開發(fā)。游客是自由的,哪里有風景,就會往哪里走;但旅游行業(yè)應該是有限制的,即使有旅游價值的村落也不一定是非開展旅游不可。如果發(fā)展旅游,也必須明確一點,不能把旅游作為村落保護的初衷,不能歸旅游部門來開發(fā)。

  “傳統(tǒng)村落的情況非常復雜,我個人建議采取一對一的解決方案。 ”

  記者:作為中國傳統(tǒng)村落保護和發(fā)展專家委員會主任,請您談談今后在傳統(tǒng)村落保護方面會采取什么措施,會有哪些模式。

  馮驥才:去年夏天由國務院決定由四部局(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和國家文物局)聯(lián)合開展全國傳統(tǒng)村落的普查和認定,第一批已經認定出來646個傳統(tǒng)村落,正在認定第二批,最終要把全國的村落過一遍篩子,現(xiàn)在還有200多萬個村落,這是非常浩大的工程,在全世界都很罕見。在認定的基礎上要做這樣幾件事:第一,制定保護的標準;第二,地方和專家對接,制定一對一的保護計劃;第三,村落的法人要有承諾書,而且這個承諾要傳承有序,不能“賴賬” 。今年6月4日,中國民協(xié)和天津大學共同成立了中國傳統(tǒng)村落保護與發(fā)展研究中心,旨在為政府提供必不可少的學術支持與配合,比如,制定保護傳統(tǒng)村落的標準,研究保護的方法,提供各種保護和交流的平臺。

  村落保護不同于以前的遺產保護,有著非常獨特的一面,比如一個歷史建筑,如果在城市里都不用動,可是村莊里不行,再老的建筑老百姓也要在里面生活,不能讓人什么都不動,村民覺得住得不舒服想動了就得動,因為村落是活態(tài)的、不斷變化的。這些年來村落改造的時候也確實想了各式各樣的辦法,烏鎮(zhèn)是景點式的,西塘保持原來的生態(tài),有的地方采取分區(qū)的方式,原來的村莊開發(fā)旅游,所有村民遷到另一個地方,羌族村落因為地震則只能集體遷移……傳統(tǒng)村落的情況非常復雜,我個人建議采取一對一的保護方案,因為不僅村落里的形態(tài)不一樣,生活方式不一樣,最重要的是生產也不一樣、現(xiàn)狀也不一樣。有的村落里沒剩多少人,大部分人都進城打工了,還有一些村落外來的人很多,所以我認為應該一對一的解決,首先把它的物質和非物質的遺存保護下來,這是決定這個村落是否能得到保護的關鍵,之后應該有一批專家到村落里,直接參與村落保護。傳統(tǒng)村落保護是有數量限制的,按照文化區(qū)域、民族、村落類型等,我覺得應該是三千到五千,進行一對一的保護,這個數量也不小了。但是中國地大物博,村落形態(tài)各異,可能也有人覺得太少。

     “我是一個失敗者。 ”

  記者:村落是許多中國人的生活家園,也是他們的精神故園,傳統(tǒng)村落保護已經超越了一項文化行動,對于民族而言都具有深遠意義,您如何評價自己所傾心的這項工作?

  馮驥才:保護中國傳統(tǒng)村落,是我們這代人分內的事,但做這樣事情的人是很孤單的,很弱勢的,別看我說話說得很厲害,實際上是“外強中干” ,人家可以聽你的話,也可以完全不理你。從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多年,說起來好像做了很多事,其實我是一個失敗者,所有想做的事情最后都消亡了,我看到的多少美好的東西最后都消失了。每年我都要去歐洲跑一跑,看看歐洲保護文化遺產的方法,但每次看了以后真是特別悲哀,特別自卑,人家的民族對自己的文化這么愛惜,我們?yōu)槭裁磳τ谧约旱奈幕療o動于衷,面對著那么多美好的東西我們?yōu)槭裁茨敲绰槟?我們看了一些農民豐收的時候跳那種舞蹈,單純又美好,怎么那么多人都沒有感覺呢,怎么就沒有去保護傳承的沖動呢?我們民族創(chuàng)造了非常燦爛的文化,但許多事實卻似乎顯示了,我們對自己的文化并不十分熱愛,傳統(tǒng)村落的遭遇便是如此。這話也許有很多人反對。我曾經想過,我們在創(chuàng)造光輝燦爛的文化方面確實是偉大的民族,但我們破壞自己文化的方面也是一等的民族。不信就跟意大利人比比,跟法國人比比,跟日本人比比,我們破壞自己的文化也是第一的。不關切,我們拿文化不當回事,何況現(xiàn)在進入了文化消費的時代,只有把文化拿來賺錢才當回事。有一部分人這樣,只有文化能讓自己玩一玩的時候才當回事,玩完就扔一邊了,最后剩下的只是能玩的文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