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童年如詩,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有過詩意的童年。兒童詩人更是如此,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在于能把一顆童心保持一生,讓自己的生命單純得通透,潔凈得晶瑩,并點燃和照亮其他人的童年和漫長的人生。
我們不能不說這樣的人是幸福的,又是偉岸的,因為他們敢于在生活的天地間抗拒塵俗與污垢,秉持自己的價值取向與格調,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命運與苦難的重壓下拒絕變惡,變丑。
至真、唯美、向善——是孩子們的目光和秉性,也是詩人的氣質和心靈。印度詩人泰戈爾曾說:“偉人是個天生的孩子,當他死時,他把他的偉大的孩提時代獻給了世界!蹦敲磧和娙四,他們把他們偉大的孩童詩篇獻給人類。
記者在北京南方莊的一幢普通單元樓找到詩人樊發(fā)稼的住所,聽白發(fā)老人談他的童年與詩是那樣愜意。而新聞由頭是剛剛收到他主編的四冊詩集《百年百首優(yōu)秀兒童詩》(河北出版?zhèn)髅郊瘓F、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樊發(fā)稼在兒童文學領域的建樹非?捎^,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教授、詩人、文學評論家,出版詩集23部、評論集若干,主編、選編文學著述40多種,并獲得冰心圖書獎,擔任宋慶齡兒童文學獎評委會主任。
關于詩人樊發(fā)稼與《北京日報》的交誼只說一點:他是本報專為孩子們創(chuàng)辦的“小苗”版刊名的起名者。
一
我的島——那救我的恩人
我是一個村童。
1937年出生在一個海島上的村童。我家鄉(xiāng)的島——崇明島是很有名的,是祖國第三大島,面積1000多平方公里,只比臺灣島、海南島小一些。因它地處長江口,又被稱為“長江門戶,東海瀛洲”。它還享有兩個“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的河水沖擊島、最大的沙島。雖然我已經在北京生活、工作了40年,但我卻常常想念生我養(yǎng)我的故鄉(xiāng),植物茂密、物產豐饒、美麗可愛的魚米之鄉(xiāng)。
大約5歲開始,念過幾年私塾的祖父就教我打算盤、背《論語》。記得朱伯廬的《治家格言》和孫中山先生的《國父遺囑》念得最多,幾乎都能倒背如流!耙恢嘁伙垼斔紒硖幉灰;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薄坝嘀铝窀锩,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及聯(lián)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
我的祖父識文斷字,心腸可好,常為那些不識字的村民代寫家信,卻從不收錢、收禮。有一次,一位老奶奶為表達謝意,專門送來一籃子雞蛋,到了,祖父還是叮囑我,讓我原封不動地送了回去。而祖父對我的學習卻督導嚴厲。他見到我給在外地教書的父親寫的信,將信紙往地下一甩,一向溫和慈祥的老人大發(fā)脾氣:“白字連篇,狗屁不通!”從此,我暗暗發(fā)誓,一定要把作文寫好。
過不多久,父親寄給我一本《模范作文》(高小國語課本)、一本《新尺牘》(書信集)和其他一些書。記得一篇作文名叫《夢見媽媽》:“我的媽媽正在撫著我的額角悲啼,猛然一聲炮響,把我從夢中驚醒。媽呀,你剛才為什么這樣悲傷?這樣凄慘?莫不是風雪殘年的寒宵,你切念著天涯漂泊的愛兒?媽呀,兒此時躺在積雪的戰(zhàn)場,飽受著人間最艱苦的滋味,衣單被薄,腹內苦饑……但未實現(xiàn)小我的理想,必須先療救大地的瘡痍……”
你能想到嗎,偏遠的海島上也有說書人。這位民間藝人姓范,總在我上學路上的小店里說書,說的是《三國演義》《水滸傳》《楊家將》的故事。因家里貧窮,我買不起書,就喜歡在這里擠在大人中間“聽白書”(不花錢聽書)。聽得入神,竟然忘了上課時間,因為遲到,手掌還挨了先生重重的一戒尺。但我也從說書人那里,多少熟悉了一些中國歷史知識。
北京春節(jié)辦廟會,我們那兒的廟會在每年陰歷六月二十三日舉行,據(jù)說是主宰文運的魁星的生日。小孩子都在中午老老實實躺在床上,強迫自己睡個午覺,為的是晚上有精神玩?zhèn)通宵。當大人們把汽油燈點亮時,整個街市煞如白晝,各種水果、小吃、點心任人挑選。
我的有些兒童詩,你說它是詩就是詩,但那全部都是我童年生活的實錄、白描,就像是錄音機和錄像機錄下來的一樣。例如這樣一首詩——《冬天里》:
“我出去玩會兒”——
給爸爸扔下這么一個
甜津津的狡黠的謊
我撒腿就跑
河里的冰真厚
我用鐵釬
鑿出一個洞
拖出一條大鯽魚
我要給媽媽
送一個突然的大歡喜
她昨夜里剛生下一個
胖乎乎的小弟弟
崇明島的春天,總是細雨綿綿,下個不停,將平整的鄉(xiāng)間小路變成一片爛泥巴。腳踏母親親手做的油布面釘鞋,深一腳、淺一腳,常常摔個“大盆扣”,啃上一嘴泥。好不容易盼來一個晴朗天,油菜花被太陽鍍金,綠柳照著池塘的鏡子梳妝,榆樹枝頭的鳥兒歡唱……我在經過一座小木橋時不慎滑落水中,同行的伙伴大喊救人,恰好路過的一位伯伯跳水施救,我在灌了一個水飽、嘔吐、高燒、昏迷數(shù)日后才僥幸活下來。但情急之下,無人知曉恩人伯伯的姓名。
此后,不知過了多少年,那是我大學畢業(yè)以后,才終于打聽到這位伯伯的音信。就在他下河救我那天,他的孩子得了急病,他本急著要趕到鎮(zhèn)子上去請醫(yī)生。但是,因為救我,他耽擱了時間。我得救了,而他的孩子卻因救助不及時而不幸死去。沒過幾年,這位伯伯也在貧病交加中離去!獛资陙恚乙幌肫鹞业墓枢l(xiāng)崇明島,就禁不住思念我的救命恩人,一萬個感激都不能表達我的感恩之情。他是中國極為普通的一位貧苦農民,卻慷慨地賜予我第二次生命。
二
我的媽媽——“我又來看你了”
我特愛做夢。
不知道算不算“多夢癥”。反正我從小如此,從年輕到老一直不變的,就是睡覺做夢。無論黑天白日,也總是有夢可做。最有趣的,是我能在夢里寫詩,把夢境里的胡言亂語記錄下來,就可以拿去發(fā)表。那是1955年我在上海外國語學院讀書時,參加田徑比賽的中距離跑,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績,榮獲“勞衛(wèi)制獎章”(仿效蘇聯(lián)的勞動衛(wèi)國制獎章)。別看我這樣干瘦干瘦,一副羸弱的樣子,小時候我可是學校的長跑運動員呢。捷克斯洛伐克的長跑名將埃米爾·薩托佩克是我的崇拜偶像。他也瘦瘦的,卻是20世紀最偉大的長跑運動員,因跑起來呼吸沉重,呼呼作響而號稱“火車頭”。在我獲得獎章的當夜,興奮莫名,夢歌其事,醒來筆錄,一字未改就將詩作投寄給《新民報晚刊》(即今《新民晚報》)體育組,幾天后在體育版上刊登,還拿到不菲的稿酬。
去年,我夢見我的母親,想來她已經去世多年了,故鄉(xiāng)崇明島上有她一座小小的墳塋。只聽她在我的夢里嘟囔:“缺錢呀,缺錢呀!毙褋頃r,我就再也坐不住了。一心想著要趕快回老家看看,去為貧苦了一輩子的母親掃掃墓。我真的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園,見到了我的哥哥、弟弟和妹妹。我的父母一共生下9個孩子,逝去、離散的有5個——兩個病故、兩個送人、一個淹死,今日還能團聚的只剩我們兄妹四人。母親生我時沒奶,所以我長得不像哥哥那樣高大。還記得母親抱著我坐在織布機前織布,那織布機發(fā)出的“啪嗒啪嗒”悅耳、動聽的聲音,曾是我甜蜜的安眠曲。我總是聽著聽著就睡著了。等到我長大,它們就變成了一首首童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或許這首《春媽媽》的詩歌,就是那時在媽媽的懷抱中醞釀而成:
牽著柔和的輕風
來啦,來啦
帶著溫暖的陽光
來啦,來了春媽媽
嘀嗒,嘀嗒
落小雨啦——
那是春媽媽用乳汁
喂她心愛的娃娃
小柳樹,小麥苗
小青草,小紅花
在春媽媽的懷里
一天天長高、長大
我家所有的被子、床單,包括大人小孩的衣服,都是母親親手用她織出的土布縫制的。一天,母親正在裁剪,我傻傻地問:“姆媽(方言‘母親’),我長大了是不是做衣服很費布?”母親說:“當然,人大了,做衣服用布就多呀!蔽揖驼f:“那我就少吃點兒飯,不想長大,好節(jié)省點布料,姆媽紡紗織布太辛苦了!”母親放下手中的活兒,把我抱起來,親著我的臉蛋兒說:“烏小囝(當?shù)赝琳Z,‘傻孩子’的意思),姆媽巴不得你快點長大,好幫家里做生活啊!”記得在上海上大學期間,我在報刊發(fā)表了第一篇文學作品,將所得稿酬寄給鄉(xiāng)下的母親時,病中的一下子痊愈了,精神好得不得了,逢人就說:“我的二妮子(當?shù)胤Q‘兒子’)在上海賺到銅鈿啦!”等我畢業(yè)分配到北京工作,一年回鄉(xiāng)探親,母親一見就緊緊抱住我說:“窩頭(當?shù)赝琳Z‘心肝寶貝’的意思)啊,你總算轉回來了,姆媽日夜想你。
母子情誼在我的記憶里像海浪一樣翻滾,滾滾不息,于是成就了這首詩《大海和孩子》:
大海最喜歡孩子
老遠就喊:
“嘩嘩,嘩嘩
來吧,來吧”
她把美麗的貝殼
放在沙灘上
不停地說:
“嘩嘩,嘩嘩
挑吧,撿吧”
如今我過了古稀之年,真可謂“知交半零落”,當年家鄉(xiāng)的小學、中學同學漸漸離世,這是誰也無法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當我終于又一次回返崇明島,來到母親墳前祭掃時,我跪在那里嚎啕大哭:“姆媽啊,我可能是最后一次來看你了!”
三
我的小伙伴——可記得采桑養(yǎng)蠶?
在我們生存的大自然中,有著許多可愛的小生命。兒童通過親近這些小生命而獲得歡欣,那是一種愛的情感表達和釋放,也是一顆善良種子的發(fā)蒙,等其長大成人后將會成為一種人文素質和修養(yǎng)。我曾不止一次在文章中深情地描繪過童年時代故鄉(xiāng)給我留下的不可磨滅的美好印象,小河清亮,野花芬芳,蝴蝶輕舞,畫眉歌唱,岸邊蘆葦隨風搖曳,池塘里魚兒姿態(tài)安詳……
我和小伙伴們一起玩耍,大家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哪還分什么富兒貧兒,常常共同分享“富二代”從家中偷出來的美食,也每每均分釣青蛙、摸螃蟹、捉大蝦的美味。在童心的世界里沒有地位高低,更沒有貧富差異,有的只是最簡單、最樸素的伙伴情誼,不包含一點點雜質,更沒有一絲絲算計。夏日驕陽,就在河溝里游泳、撲騰;冬天雪寒,正好在河面上溜冰。
你問我寫的哪一首童詩最得意,最得意不敢說,但最能表現(xiàn)我的童年生活是有的,比如《問銀河》:
銀河,銀河,請你告訴我:
為什么大伙都管你叫“河”?
一陣風吹過,你河面起浪花么?
你的河里有沒有長胡子的小蝦?
有沒有搖頭擺尾的小鯉魚?
有沒有背著小房子的田螺?
——它們都吃些什么?
你那里,能不能一邊劃船,
一邊唱快樂的歌?
你河里的水,能不能澆樹?
樹上開不開紅的、黃的、紫的花朵?
長不長又香又甜的水果?
冬天,你結不結冰?
夏天,能不能在你河里游泳、洗澡、把游戲做?
——村童嘛,好玩的事多著呢,我最喜歡的是養(yǎng)蠶。
我從鄰居小伙伴品庚那里,要來一些“蠶籽兒”。它們是蠶蛾產在紙上的卵,比芝麻粒兒還小。天冷,我把小紙片上的蠶卵小心翼翼地放進火柴盒內,再裝到貼近胸口的內衣袋里,讓我身體的熱度為這細微的小生命取暖,讓我心跳的聲音作它的搖籃曲。在學校上課時我“抱”著蠶卵,晚上睡覺時它在枕邊陪伴著我,我倆一起分享熱被窩的一角,生怕它凍著。好像經過漫長的等待,終于有那么一天,當我第一百回打開那個火柴盒時,小蠶卵變成了小螞蟻那么大的小蠶寶寶。蠶寶寶微微地蠕動著身子,小腦袋一仰一仰的,像是要向我表示感激和謝意。但比我大一歲的品庚知道的事情比我多,他說:“蠶寶寶肚子餓了,我們給它們采桑葉去吧!”
當我們從一片野生桑樹上采來桑葉,挑選最嫩的給蠶寶寶吃,整個世界都變得溫暖、明亮起來。
于是,我寫了《蠶寶寶》:
蠶寶寶,你真好:
吃的是普普通通的桑葉
吐的是晶瑩閃亮的銀絲
你的生活真艱苦
貢獻可不!
四
我的老師——
“您最初插上的翎羽”
1948年9月,我考入崇明中學時還不足12歲。
母校是這個數(shù)十萬人的海島上的“最高學府”,教師陣容強大,教學質量上乘。語文老師徐輔周年近花甲,學識淵博。他講課不局限于課本,而是從其“情節(jié)”、“人物”出發(fā),古今中外,引經據(jù)典,旁征博引地闡釋,讓學生們聽得沉醉入迷,盡情享受知識和智慧帶來的歡愉。在徐老師的指點下,我逐漸接觸一些中外文學名著,視野變得開闊,文筆也靈動許多。因為太喜歡和敬愛這位老先生,竟然冒失地在一篇作文的末尾,情不自禁地寫了一句:“徐輔周先生萬歲!”——這句不合時宜的話,被徐老師在批改作文時毫不客氣地用紅筆勾去,并且在眉批上批注“胡說”二字。
我的另一位語文老師劉錫榮,30多歲,待學生如同親子,平易、溫和有加。他經常給我們幾個語文成績較好、酷愛文學的同學吃“小灶”,不僅講解基本語法和作文知識,還專門輔導課外讀物,講授文學寫作技巧。他告訴我們“文章不是無情物”,要求我們“筆下常帶感情”,并叮囑我們須將真情實感、思想、觀點寫得準確、生動、圓滿。他說只有大量增加閱讀量,才有可能增長自己的詞匯量,這是每一個以文字為生的人必備的功夫。于是,我專門準備了一個小本子,把自己看到的文章佳句、成語格言、詩詞歌賦等抄錄下來,并盡量在作文時加以運用。我的作文,曾多次獲得在課堂上當眾朗誦的殊榮。這對我是莫大的激勵和鼓舞。
我在題為《老師》的散文詩中這樣寫道:
假如今天我是一只雄鷹在高天飛翔,那么,我的翅膀有您最初插上的翎羽;假如今天我是一艘船艇在大海馳騁,那么,我的船身有您最初搭構的龍骨。
五
我的第一次稿費——直到《雨絲風片》
我發(fā)表的第一篇真正算得上是文學作品的稿子,是在上大學之后的第二年,這就是1955年6月在上!渡倌晡乃嚒房堑脑娮鳌段覀兪且蝗耗贻p的初中畢業(yè)生》。當我收到刊物,看到自己的名字和茅盾、王若望、賀宜等名家的名字排在一起時,高興得直想蹦高。盡管這是一篇相當稚拙的習作,卻讓我得到相當不菲的稿酬。還記得稿費11元,相當于我上大學一個月的伙食費。我用5元錢買了布料,在裁縫店做了一身當時流行的藍布青年裝,做工費僅花去1元,余下5元寄給了海島上的母親。
從我的第一首詩作發(fā)表,到我的第23部詩集問世,仿佛只是一瞬間,而我的鬢已星星,在體力和精力上不復當年;蛟S人生就是如此,惟有鶴發(fā)憔悴才能悟得些“雨絲風片”。詩評家汪習麟、譚旭東都看好短詩詩集《雨絲風片》,甚至稱其具有“成人——兒童雙邏輯支點”。但我認為,從事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的人,務必有一顆赤誠的“童心”。冰心曾說“有了愛,就有了一切”。從生活的原則上講,的確是這樣的,但有了真的東西做基礎,有了善的目的做方向,愛才會成為一切。
我的“雨絲風片”只是一位曾經是村童的老者,對世人發(fā)出的一些過來人的細語、呢喃。假使它們能掀起你心靈湖面的一點點漣漪,那么,我原本廉價的筆墨就變得物有所值。如果相信“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這樣一個哲人觀念,那就請您不妨來讀一讀以下的文字:
春天交了白卷的人,
在秋天,是沒有資格
唱豐收的歌的。
別指望老鼠
對貓做出公正的評價。
對螃蟹來說——
橫行是天經地義的;
人用兩條腿走路,
才是不可思議的事!
無緣無故去踢一塊石頭,
疼痛不已的是你自己的腳。
你豁達大度,所以你的愜意和快樂,
遠遠多于錙銖必較、小肚雞腸的人。
在無垠的原始森林里,
什么鳥都可以自由歌唱。
秋夜?jié)M天的繁星,
是冥冥大宇宙思索的眼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