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中國作家網(wǎng)>>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池莉?qū)TL:我們的教育都讓孩子“立”不起來

http://taihexuan.com 2013年05月31日10:47 來源:長江商報

  池莉:我是母親,我要抵抗,就這么簡單

2007年,女兒亦池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池莉送她一件新紅裙慶賀。出版社供圖

  長江商報消息 池莉新作《立》反思中國教育

  女兒5歲時,她寫了《怎么愛你也不夠》;女兒18歲上大學時,她寫了《來吧孩子》;現(xiàn)在女兒碩士畢業(yè)踏上社會完全自立了,她的《立》也出版了。

  我省作家池莉的最新散文集《立》近日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與之前的寫作不同,《立》記錄的是全過程,也是她送給女兒呂亦池的成年禮。從小生命的孕育開始,到與孩子共度所有歲月,直至孩子畢業(yè)于世界一流大學,順利踏上社會,池莉不僅以母親寫女兒,還寫女兒怎樣成就母親。她們母女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共同成長,既抵抗了沉重的應試教育,也贏得了大眾意義上的成功。

  “秀孩子與夸孩子,是自己撓腋窩的癢癢——自己特舒服,別人看著不雅。我的《立》,不秀也不夸,只是恨教育,F(xiàn)在對孩子的教育與食品一樣含毒太多,我是母親,我要抵抗,就這么簡單。”池莉如此解釋自己的寫作初衷。她日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回顧了與女兒24年共同成長經(jīng)歷的點點滴滴,并反思了中國教育體制本身。

  長期為女兒亦池“打掩護”,池莉被副校長“約談”了

  這些年,池莉和女兒一起“抵抗”、“顛覆”過很多中國式的教育觀念,頗為辛酸。最早的時候,朋友勸池莉,學習成績要從娃娃抓起。但通過一段時間的反復考慮,池莉放棄了跟隨潮流給女兒報培優(yōu)班的想法,而是順從孩子的天性,讓她在最開放的狀態(tài)中接受自然啟蒙。她確信自己沒有錯,一周歲的孩子比別的孩子更多學會了讀寫算,并不等于就更加接近了將來的理想。在她心目中,“讓孩子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自然地獲得這個階段應該有的成長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包括教訓),這就是教育。”

  在亦池的小學階段,池莉?qū)λ目鞓飞钸M行了堅決的捍衛(wèi)。除了讓女兒盡情地玩外,池莉堅定不移地為她實行了“9點半就寢主義”,經(jīng)常有作業(yè)沒做完,會為她主動寫假條和簽名給老師。因為長期這樣打掩護,池莉被副校長約談了?梢韵胂,只一番關(guān)于孩子貪玩不是壞事反而是好事的演講就把副校長說得臉都綠了。

  亦池考上武漢的一所重點高中后,除了緊張的大戰(zhàn)臨頭的氣氛、繁重的課程和超大量的作業(yè)外,網(wǎng)癮和早戀被視為孩子的洪水猛獸,被學校、社會和家長進行著大規(guī)模的聯(lián)防和圍剿;為了“備戰(zhàn)高考”,德智體的全面教育被完全放棄了。這些都讓池莉強烈地不能夠同意和接受。聯(lián)想到日益體制化、官僚化和商業(yè)化的中國大學教育,她們越來越覺得就眼前的教育體制而言,遭遇了無法逾越的障礙。

  這條路行不通了,那就擇校留學吧。這對母女給自己設立了一個相當高的門檻——撇開所有留學中介,由亦池自己直接考察適合自己的英國中學,并且直接投考。當年亦池才16歲,獨自一人走向了國外,走向她中意的中學。

  如今,女兒從世界一流大學——倫敦政治經(jīng)濟學院讀完碩士課程,畢業(yè)了,也能在社會上立足了。池莉堅信“我們做對了”,覺得很慶幸,也很開心,“也算一把含笑的辛酸淚——天啦終于抗住了當下的教育!”

  她在自序中感嘆:“以前書寫過的那些困難在當時似乎難以逾越,一路走來被教育潮流和身邊輿論所左右的焦慮和操心,那些不快、爭吵、激憤和暴怒,現(xiàn)在終于知道如何舉重若輕地去對待了,可惜我只能生養(yǎng)一個孩子!

  “我必須溺愛我孩子虛弱的地方,

  好讓她適應這個專橫跋扈的社會”

  “千萬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純粹是一個完全不能夠成立的狗屁邏輯。因為人生根本就不是一場簡單的比賽,更沒有什么整齊劃一的起跑線!薄拔冶仨毮鐞畚液⒆犹撊醯牡胤,我必須以溺愛增強我孩子的軟肋。好讓她逐漸適應這個專橫跋扈的社會,適應競爭社會弱肉強食的環(huán)境!彪S著新書《立》的出版,書中類似的話被媒體、讀者奉為經(jīng)典教子理念,常在報刊和網(wǎng)上轉(zhuǎn)載、引用。

  在書中,池莉提出最有效的教育其實就是一種生活方式。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世界,父母得用心愛孩子,悉心發(fā)現(xiàn)孩子的性格、興趣和才能,分享他生長的每一個階段以及時時刻刻。只有營造一種更為親密更為知心更為自由平等相互尊重的生活方式,孩子才有可能健康成長,立于不敗之地。

  亦池的英國學業(yè)進展順利,期間還“玩票”似的獨立翻譯出版了一本外國小說。池莉感到由衷喜悅,認為自己的最大收獲是,坐享其成,輕松當媽媽。

  “孩子在我們眼里,永遠是一座冰山;我們永遠只能看見浮在水面的一部分,尖尖的小部分;他們更大的部分、更多的內(nèi)容都掩藏在水面之下;孩子越長大越是這樣,因為她是一個獨立的人,她有她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和自己的需要和主意!闭且驗槿绱,池莉時常告誡自己要相信孩子,要做一個該放手時就放手的媽媽。

  本報記者 盧歡  

  池莉?qū)TL:我們的教育都讓孩子“立”不起來

 池莉新作《立》。

  長江商報消息 我們的教育,都讓孩子“立”不起來

  銳讀:您女兒亦池畢業(yè)后居住在英國倫敦么?她現(xiàn)在靠什么自立?她的工作是自己喜歡的么?對未來生活有何打算?

  池莉:我女兒碩士畢業(yè)后就上班了,靠工資自立啊。事實上她念書期間就找到了工作,早就在實習和上班,獲得的報酬足夠她自己吃飯,獲得的經(jīng)驗也足夠她再找別的工作。在英國,只要愿意勞動,沒有養(yǎng)不活自己的。我這孩子比較憨,到現(xiàn)在為止,除了一直都知道自己喜歡玩,還沒有發(fā)現(xiàn)別的愛好。她不計較也不要求工作是自己必須喜歡的,她的觀點是:工作就是做好份內(nèi)事情并獲取報酬。實在不合適就換一份工作。

  未來生活打算?我沒有為她設計,她自己似乎也沒有太具體的設想。她認為未來既不可預知,也就無須設想,我完全同意她。我也就不用替她找工作,不用到處求人,樂得輕松自在,挺好的。

  銳讀:《立》這個書名是您定的么?何為“立”?

  池莉:書名《立》當然是我取的。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成年,可以自立于社會了,就算是“立”了!傲ⅰ辈粌H僅是大學畢業(yè)、碩士、博士乃至博士后畢業(yè),專業(yè)文憑不算“立”,只有孩子靠譜了,懂事了,達理了,身心健康,能夠自己掙錢養(yǎng)活自己,父母可以徹底輕松和放心,這才算“立”。

  銳讀:亦池從出生到如今碩士畢業(yè)走向社會,這個過程花了23年,您以這場寫作來觀照她“立”的全過程,與之前的寫作相比,有什么別樣的感受?

  池莉:我寫“立”,是恨教育。現(xiàn)在我們的教育無論是學校的還是社會的,都讓孩子立不起來,一個孩子拖累父母一輩子自己也久久地不得其所,這算啥事?!

  對孩子的教育就是生活方式,

  是物質(zhì)和精神的統(tǒng)一

  銳讀:您總結(jié)說,最好的教育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這句話該怎么理解?怎樣的生活方式才能造就好的教育?都說現(xiàn)在國人的物質(zhì)豐裕,精神匱乏,在這種環(huán)境里,教育是否更需要強調(diào)精神生活?

  池莉:對孩子的教育就是生活方式,物質(zhì)的精神的,是一個統(tǒng)一體,不可偏重。國人的物質(zhì)豐裕又是一句瞎話,壞的食品壞的醫(yī)療壞的教育等等,越多越糟糕,越多越貧瘠。這樣的物質(zhì)方式就是這樣的精神方式?jīng)Q定的。

  銳讀:您希望女兒形成怎樣的一種金錢觀?在這方面對女兒都是如何教育的?這一點,您書里似乎提到的不多(也有提到她用錢比自己還節(jié)儉摳門)。像她通過翻譯《致我離家出走的女兒》得到一筆不低的版稅,怎么花,您提過建議么?

  池莉:節(jié)儉是永遠的美德,無論有錢還是沒錢——我一直這么教育孩子,教育到她現(xiàn)在比我還摳門,連所有購物袋都積攢著,反復使用直到壞掉。我買東西首先看自己喜歡的,她首先看價格標牌。她的稿費和工資怎么花,我不知道,也沒有問過,人家是成年人了有自己的隱私嘛。不過我知道她絕對不會亂花,就是在聽音樂會、看歌劇、旅行等方面比較舍得花錢,其他不會——金錢本身沒有意義,要看用在哪里——這也是對她的教育,花出去的每一個銅板,都要能夠激起身心真正的愉悅,這才算富翁。

  咱孩子的定位就是普通人,

  讓她經(jīng)歷普通人該經(jīng)歷的一切

  銳讀:在您看來,中國教育中的“毒”有多深?有些網(wǎng)友說,有一定經(jīng)濟條件和地位的人才有能力抵抗,而普通人只有痛恨、無奈。您覺得作為一個母親,或者一個孩子,想以自己的方式對抗這種現(xiàn)實,需要多大的勇氣和能力?

  池莉:中國教育之毒,猛于虎也,吃人。《嗌俸⒆佣嗌偌议L的精力、心力、財力被吞噬了,最后啥結(jié)果呢?最后結(jié)果是即便上班了也還是要靠父母買房娶妻,即便生兒育女了也還是靠父母帶孩子,工作中還充滿焦慮、疲憊、潛規(guī)則,但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體力不支了,生病了,各項指標高上去了。

  教育理念和方式,并不靠經(jīng)濟條件和地位來決定,現(xiàn)在所謂富二代官二代教育失敗的多得去了。任何人都可以確立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只是你是否想到了?是否想透了?是否做到了?

  銳讀:書中專有一節(jié)講“孩子的強大超出想象”,您感嘆孩子比自己想象的更有生存能力。并不是每位家長都能發(fā)掘孩子生長和生活的智慧和能力。是不是像你們那樣,在日常生活中堅持實行幾條原則,養(yǎng)成一定的生活習慣,才會更有效?

  池莉:做父母的一定首先要意識到自己應該怎么做父母,你得根據(jù)自家的條件和特點,營造一種更適合自家孩子的生活方式。教育首先是你們自己家的生活方式。

  銳讀:據(jù)您的講述,“我們是60分萬歲主義者:少一分流淚,多一分太累”,女兒一路走來一直是有驚無險,大考都是險過。這恐怕跟您認定孩子不是天才,只是普通人有關(guān)吧?您怎么理解“出類拔萃”、“潛力”這類詞語?您內(nèi)心里有將女兒與誰對比過么?

  池莉:為什么要跟別人比?我從來不!也許做母親,首先要過的一關(guān)是:驅(qū)除自己虛榮心。如果你是真愛自己孩子,那么:你的孩子就是最好的!社會上任何的榮譽、夸贊、所謂出類拔萃之類東西,都是身外之物,咱做母親的不要!咱這個母親就是孩子遮風擋雨的港灣,不可以讓任何身外之物來壓抑自己孩子!至于孩子自己樂意怎么奮斗怎么努力,那咱做母親的,堅決支持就好。咱孩子的定位就是普通人,讓她經(jīng)歷普通人應該經(jīng)歷的一切,普通人能夠吃的虧,咱孩子都應該能夠吃下去。對孩子普通人的定位,也正是一種教育。

  現(xiàn)在的教育異象,

  小說的虛構(gòu)已經(jīng)蒼白無力

  銳讀:您在前不久的母親節(jié)時說,不管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有多沉重,我們絕不被壓垮,我們堅決要用自己的腦袋做自己想做的母親。我已試過,可以的。讓自己和孩子都幸福,就需要特立獨行,走自己的路,不在乎別人說什么,可以這樣說么?

  池莉:是的。我們的不幸往往在于我們是為別人活著的,老是在想:別人會怎么看?怎么別人都那么做?會不會被別人笑話?我們就要比別人強!如果你真的能夠放棄別人,只想自己的孩子合適不合適,就可以了。

  銳讀:您的同事、武漢作家徐世立去年出了本紀實文學作品《一個孩子的戰(zhàn)爭》。他在接受我的采訪時說,像您、王朔、《哈佛女孩劉亦婷》作者劉衛(wèi)華等出過教育子女書的作家、編輯,幾乎都是在作品里寫成功的女兒,奇怪的是很少人寫教育兒子的經(jīng)歷,更沒有人寫失敗兒子的經(jīng)歷。你覺得這個奇怪么?您是否認為,他專寫家庭教育中的苦難和拯救與您自己寫的有所區(qū)別?

  池莉:孩子就是孩子,教育就是教育,性別不重要。我只注重教育本身。

  銳讀:從《怎么愛你也不夠》到《來吧孩子》,再到這本《立》,都是反映您陪同女兒一同成長的自傳性紀實作品。有沒有想過用小說,也就是虛構(gòu)的手法來寫家庭教育這個話題?

  池莉:不會寫小說的,F(xiàn)在的教育異象,小說的虛構(gòu)已經(jīng)蒼白無力。

  銳讀:很多女性在職場和男性一樣奮力打拼,把自己的前途道路設計規(guī)劃得特別長遠,卻唯獨沒有留出生孩子這個環(huán)節(jié)。您對她們有什么話說么?

  池莉:孩子嘛,想要就要,不想要也可以不要。假如我的育齡是現(xiàn)在,是眼下,我大概也會選擇不要孩子。這與個人前途、設計、規(guī)劃都無關(guān),只與教育、食品、空氣、醫(yī)療有關(guān)。

  本報記者 盧歡 采寫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guān)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shù)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