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新華社記者 姬少亭 李云路 許曉青
2013年,73歲的作家葉永烈迎來了他筆下人物“小靈通”35歲的生日。
中國銷量最大的科幻小說《小靈通漫游未來》是1978年,也就是改革開放那年出版的。“小靈通之父”葉永烈在他位于上海的寓所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相信未來代表著美好,是人類希望所在!
1961年預言21世紀的中國
已經(jīng)轉(zhuǎn)寫歷史和現(xiàn)實題材的作家葉永烈,還有一個至今仍被不少人記得的身份——科普和科幻作家。創(chuàng)作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十萬個為什么》《小靈通漫游未來》等作品,曾影響了中國幾代讀者。
其中,《小靈通漫游未來》及其改編的漫畫至今仍以300萬冊的銷量占據(jù)中國科幻小說銷售榜首。
在書中,葉永烈通過一個名叫“小靈通”的小記者漫游21世紀的故事,描述了一個美好未來社會:彼時的中國,科技發(fā)達,文明昌盛,水清河晏,藍天白云,困擾人類的難題有許多都已經(jīng)得到解決。
原子能氣墊船,水滴型的飄行車,機器人服務員,人造器官,環(huán)幕電影,太陽能照明,新式學校,寫話機……葉永烈當年描寫的高科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21世紀的中國。
時隔多年,他對這些“發(fā)明”仍然記憶猶新。而這些看起來與當今不少科技新詞大致相同的詞匯,成為兩個時代的隔空對話。
如果要知道這部書是在1961年寫成的,那就更讓人驚異了。
葉永烈認為,基于科學事實的想象,很自然具備一定的預言能力!耙粋人的想象力是非常浪漫的,尤其是有一定的科學基礎之后!倍鴮τ谀切┪茨艹蔀楝F(xiàn)實的科學想象,葉永烈表示,“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現(xiàn)實離人類的想象力將越來越近!
科幻是人類夢想的開始
《小靈通漫游未來》是葉永烈就讀北京大學化學系期間,在圖書館寫完的,是“1961年代,一個大學生對中國的憧憬!钡诋敃r,這本書卻遭到出版社退稿,直至1978年才被提上出版日程。改革開放使中國重新有了夢,而科幻是夢想的經(jīng)典代表。
“60年代被退稿的原因是,人連飯都吃不好,還漫游什么未來?”葉永烈說。
的確,在小說中,葉永烈將未來描繪為一個以發(fā)達科技為依托的“烏托邦”,“社會、人際關(guān)系和生活都是美好的”。葉永烈認為,科幻小說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沉重的、恐怖的,一種是美好的。“我是后者,人類歷史總要走向美好而非毀滅!
1978年,中國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人開始關(guān)心“四個現(xiàn)代化”,思考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之后是什么樣。葉永烈說,《小靈通漫游未來》出版后,他又忙了起來,被頻繁邀請到各個小學、中學甚至是消防大隊去做有關(guān)科普和未來的報告。
“大書店門口擺放著一摞摞的《小靈通漫游未來》,巨幅的海報懸掛在書店門口,人們在大大小小的書店排隊購書!比~永烈回憶小靈通出版后的情景。
他用“浪潮”來描述那時人們對科技的向往,而《小靈通漫游未來》是這次科幻浪潮中的一個代表。
葉永烈認為,《小靈通漫游未來》給出了21世紀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基本思路——科技創(chuàng)新可能是決定民族進步的根本性動力。此后,中國實際上是“按照”葉永烈的預言在發(fā)展。
新近完成萬里傳記,關(guān)注郭敬明
葉永烈年輕時就有自己的夢想:上北大、學新聞。雖然最終被北大化學系錄取,但葉永烈把幾乎所有的課余時間給予了寫作,用科普和科幻來踐行自己書寫的理想,當年沒有考上北大中文系新聞專業(yè)的他,讓“小靈通”這個記者替自己記錄未來世界。
如今,年過古稀的葉永烈仍在踐行自己的記者夢,但他戲稱自己寫的不是“新聞”而是“舊聞”!霸S多新聞很快就過去了,但背后隱藏著很多重要的東西,是當時沒辦法披露的!
他以采訪和資料為依據(jù),書寫了許多當代中國政治人物:有鄧小平、陳云,也有“四人幫”。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完成一部70萬字的萬里傳記。他認為寫作這些作品,要像科學研究一樣精確。
葉永烈具有超群的記憶力和非常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他能夠輕松地回憶起自己采訪工作和生活往事的細節(jié),也可以將復雜的問題一一拆解,緩緩道來。
除了超大硬盤的電腦,他的數(shù)萬本藏書則是他的另一個寶庫,這些書分別碼放在兩個書房和一個小型游泳池里,他說,只有游泳池能承受住這些書的重量。在這個“圖書館”里,單是《小靈通漫游未來》的不同版本就占據(jù)了半個書架,而他能記住幾乎每一本書的位置。
葉永烈仍然保持著對幻想文學的關(guān)注。他說:“郭敬明的《幻城》,我仔細看了,因為當時要寫一部較長的玄幻小說評論!痘贸恰肥侵袊眯≌f的代表作之一,文字很漂亮,想象力不錯。文學創(chuàng)作不像別的事情,在工廠中,工人工齡越長水平越高,但年輕時創(chuàng)作的思想活躍,少年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