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中國作家網(wǎng)>>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作家辛夷塢專訪:青春,懷揣它時,一文不值

http://taihexuan.com 2013年05月13日10:36 來源:羊城晚報
辛夷塢辛夷塢

  辛夷塢,原名蔣春玲,1981年生,小說《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作者。就在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熱映之時,辛夷塢在廣西南京當上了全職媽媽。由于孩子出世才幾個月,辛夷塢的生活重心全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對于趙薇執(zhí)導(dǎo)的這部電影,她認為雖然改動了故事情節(jié),但原著的內(nèi)核仍在。

  壹

  愛情和面包的抉擇

  羊城晚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算是您早期的作品,最開始是怎么想到寫這樣一部小說的?跟自己的經(jīng)歷相關(guān)嗎?網(wǎng)友們對故事原型特別好奇,很多人在找“廣西元素”,說書里的大學跟廣西大學很像。

  辛夷塢:當初我在原來的單位做了很多年的文秘工作,這份工作已經(jīng)讓我學不到什么東西了,再做下去也許就是虛耗時間,我甚至能想象到30年之后的生活,那種可以想象的人生我覺得很可怕。所以,還是趁著年輕的時候改變一下,要不然再等幾年,生活更穩(wěn)定了,可能我就沒有那個勇氣了。辭職以后在網(wǎng)上看了一段時間的小說,試一下看自己能不能寫,那時候比較閑,就忽然之間想寫這樣一個故事。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里有很多的內(nèi)容和細節(jié)都與我自己的生活相關(guān)。我不能確切地說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在小說里所占的比重到底有多少,但是小說女主角的成長經(jīng)歷、大學時代的生活,包括她步入社會,初入職場時所面臨的一些困惑,都有我生活中的影子。小說里部分主角的性格和經(jīng)歷也都取材自我身邊的同學或朋友。當然,在這里我還是得說,小說畢竟是來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

  羊城晚報:您想通過這部小說傳遞怎樣的情感?

  辛夷塢:我不過是把觸動了我的故事用文字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和大家分享,所以一切都還蠻水到渠成的。愛情和面包的抉擇,理想和現(xiàn)實的拉鋸,成長所需要付出的代價,這些都是我試圖在這部小說中與讀者分享和探討的。

  貳

  成長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災(zāi)難”

  羊城晚報:離開校園走上社會后,小說中的人物發(fā)生了許多變化,包括對愛情的態(tài)度,這是現(xiàn)實的悲哀與無奈?

  辛夷塢:人的成長是不可避免的,你可以說這是一種災(zāi)難,也可以說是一種智慧的積累。任何事情都有兩面,年少時的沖動、勇氣、天真、熱情都很珍貴,然而那往往源自于無知,所以才無所畏懼,而成長的過程很漫長,在那些年里,你也許沖動后嘗到了惡果,勇敢后發(fā)現(xiàn)荒唐,天真后遭遇被騙,熱情又被辜負……生活就是一再地教會你,那些年輕時自以為是的美好特質(zhì)很有可能讓你受傷,受傷會很疼,疼了許久都難以愈合,所以你會害怕了,懂了,學會自我保護了,你的青春也就永遠離你而去了。

  羊城晚報:正因為青春回不去,所以大家才懷念。您理解的“青春”是怎樣的?

  辛夷塢:正如我在《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最后部分所說到的,青春對于正在經(jīng)歷它的人而言是沒有什么意義的,正如故鄉(xiāng)是用來懷念的,當你懷揣它時,它一文不值,只有回過頭去看,一切才有了意義。

  我正享有青春時,心里從未有過“青春”這一概念,相反,那時的我覺得自己已經(jīng)是個大人了,認為自己做的每個決定都是成熟正確的,經(jīng)歷過的一些小悲喜,都以為是一輩子的事,F(xiàn)在回過頭去看,那只是我生命中很短暫的一個階段,一切都會過去,也會被時間撫平。遺憾本身就是青春的一部分,該發(fā)生的就讓它自然地發(fā)生。在我現(xiàn)在看來,青春存在的最大意義就是“錯得起”。什么都還有可能,什么都還來得及,即使痛過錯過,回頭想想,也不失為一段值得珍藏的記憶。

  羊城晚報:您認為青春和成熟是相對的嗎?怎么理解“成熟”這個詞?是妥協(xié)嗎?

  辛夷塢:怎么說呢,按說我也和大多80年代初的人一樣步入了三十歲的門檻,但是在內(nèi)心深處,我并沒有感覺自己徹底地成熟了,還是希望自己能隨意選擇生活的方式,還是希望少背負一些讓人喘不過氣來的責任,還是希望自己即使走了彎路還有大把回頭的時間……

  叁

  “暖傷青春”給心靈以撫慰

  羊城晚報:被稱為“青春文學”新領(lǐng)軍人物,您自己是怎么看這個稱謂的?你怎么定義“青春文學”?

  辛夷塢:領(lǐng)軍人物也好,“暖傷青春”也好,這都是外界給我,或是我的作品的定義,但我從未給過自己任何的定義。寫作是作者本身對世界的感知,更是由內(nèi)心抒發(fā)的東西,該些什么,想寫什么,到了適當?shù)臅r機都是自然而然的,只寫我自己感興趣的、喜歡的題材和故事,這是我現(xiàn)在唯一堅持的方向。

  羊城晚報:那應(yīng)該怎么理解“暖傷青春”?

  辛夷塢:說實話“暖傷文學”這個定義我也是后知后覺從媒體上得知的。我理解的“暖傷”,簡而言之就是在感傷之余仍讓人看到類似于希望的東西存在。悲傷可以使一個故事更婉轉(zhuǎn)悠長、更令人記憶深刻,但是我始終認為好的情感類作品,不應(yīng)該是徹底令人感到冰冷絕望的,而是在觸動人心的同時給心靈以撫慰。

  羊城晚報:青春題材的其他小說你看過嗎?比如《那些年》,比如《小時代》,甚至包括之前有個帖子《與我長跑十年的女友要嫁人了》,陳國富已買下電影改編權(quán)。你認為每一代人對青春的理解都是類似的嗎?

  辛夷塢:青春每個人都有,每一個年代的人都覺得自己的青春與眾不同,每一個時代也都有它特有的烙印,但是剝除那些外在的東西,其實大多數(shù)人經(jīng)歷的青春都殊途同歸,從懵懂到清醒,從勇敢無畏到成熟審慎,其中有得到,有失去,這是所有人在自己的青春里都能感知到的東西。

  肆

  電影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期待

  羊城晚報:之前您說趙薇是真正懂得這個故事的人,是因為你覺得她和鄭微很像?

  辛夷塢:鄭微和趙薇的契合度不僅僅是外在的東西,更重要的是她們都像一個理想主義者,有著同樣單純、勇敢、重感情、愿意為自己所追求的東西不顧一切往前沖的特質(zhì)。我在寫《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這本書的時候確實想到過趙薇,但當時我與趙薇并不相識,包括我在內(nèi),大多數(shù)讀者說到書中女主角和趙薇的相似,其實也只限于一個普通觀眾對她的想象。

  羊城晚報:您覺得電影怎么樣?

  辛夷塢:我從來沒期望電影能滿足所有人的期待,這是完全不現(xiàn)實的。電影和小說畢竟是不同的載體,受眾和表現(xiàn)的形式也有所區(qū)別。目前為止我感到欣慰的是,雖然故事的情節(jié)有所改動,但是原著的內(nèi)核依然是在的。青春的迷茫和選擇,成長的得與失,感情和現(xiàn)實的碰撞,這是原著和電影同樣想表達的東西。

  □羊城晚報記者 何晶 實習生 李欣蔚 喬獻萍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guān)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shù)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luò)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