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中國作家網(wǎng)>>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方方:追問到底,便墜入虛無

http://taihexuan.com 2013年05月03日09:47 來源:中華讀書報
《涂自強的個人悲傷》,方方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3年5月第一版,25.00元《涂自強的個人悲傷》,方方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3年5月第一版,25.00元

  如果說過去只是把傷痕打開給你看,那么現(xiàn)在,方方把這傷痕撕裂了,而且告訴你說,無可救藥。這是我讀完《涂自強的個人悲傷》之后的感受,那種被深深的絕望緊緊攫住的悲傷,讓人一下子透不過氣來。

  這傷痕是社會中存在的某些弊端,如果不予重視、不予解決將無法治愈的問題。因為我們看到,那些普通大學畢業(yè)的學生、普通人家出生的孩子,尤其農(nóng)村出來打拼的年輕人,他們的付出是多么沉重。他們要改變命運有多么艱難。他們生活在這個時代,無數(shù)的不公平都只能讓他們個體來扛,卻沒有人來幫助他們。

  方方的心中有一桿稱。她說:“我心目中的一個好社會,是讓任何普通人甚至略有弱智的人只要努力工作,就能靠自己過上幸福生活的社會,而不是只有極端刻苦的人、或極有天賦的人以及不擇手段的人才能如此;不好的社會,則是普通人靠了刻苦的努力,不惜代價的打拼,付出漫長的時間過程,才得以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最壞的狀況則是,再怎么靠個人奮斗也沒有出路,反之只要有家庭背景、社會關系幫助或是不擇手段,無須奮斗,便可得到他想要的一切。”那么,她所觀察、所呈現(xiàn)的社會,是怎樣的呢?

  讀書報:1982年就發(fā)表處女作《大篷車上》,但是實際上您透露過,直到小說《白夢》的發(fā)表,才知道怎樣寫小說。這種從最初的懵懵懂懂到知道“怎樣寫”,中間經(jīng)歷了怎樣的過程?

  方方:我一直覺得寫作除了自己的天賦外,相當重要還有個人閱歷。你經(jīng)歷過什么,什么東西觸動了你,什么事情引起你思考,什么場面激起你的悲歡。如此等等。與自己內心相撞的事情和情感,才會在你心里有深刻的痕跡。這種個人的內心經(jīng)歷,會促發(fā)你延伸開來想很多的事和理。寫《白夢》就是因為一個朋友的背叛,這件事當年對我刺激很大,當然也是因為年輕,沒有什么個人閱歷。換了是現(xiàn)在,也就無所謂了。這事發(fā)生后,引起我很多思考,關于友誼、關于市民、關于由底層奮斗而出的人,關于人性諸如此類,想了很多。似乎一夜間明白了寫小說的意義。明白我的小說應該發(fā)現(xiàn)什么關注什么表達什么。從1986年起,我自己覺得我的寫作開了一竅,此后我的小說質量也比較穩(wěn)定。寫小說對我來說,就變成了一件非常享受的事。

  讀書報:從早期的《白夢》開始,您就在小說里表達對人性的極度困惑、絕望。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的風格?

  方方:我是一個是非分明、嫉惡如仇的人,在當時的憤怒驅使下,我就寫了《白夢》這部小說。盡管有回敬之嫌,但我還是明白,小說還是要當小說來寫。因此,我覺得這篇也是我的一篇不錯的小說。這也是我真正開始懂得寫小說的開始。我的寫作因此事而變化,但從此這件事這個人都跟我沒有了任何關系。我切割得很清楚。

  讀書報:我注意到您的一些小說題材來自媒體報道。那么,關注到這樣的素材,如何構思成一篇小說卻是作家功力的顯現(xiàn),您如何把握現(xiàn)實和虛構的關系?

  方方:我覺得永遠有寫不完的東西,永遠有題材排著隊等著我去寫。但并不是你所說的很多題材來自媒體報道。媒體給我的只是啟發(fā)而已。我關注的是人,是人的命運以及在這命運中人性的復雜和幽微,還有人和人之間關系的微妙和變幻。媒體報道與我關注的內容契合時,我就會借助一點素材。但小說寫作跟媒體報道有著完全不同的方向。我們更多是朝著事件的背后或人心的內部走,朝著更寂寞更復雜更幽深更細微之地而去。媒體報道更多朝著外圍和影響走,朝著更擴大更廣眾更表層更喧嘩之地而去。仿佛一塊石頭扔進湖里,小說會貼著石頭朝湖水的深處落下,隨石頭一起承受水壓和水溫,體會石頭的處境,而媒體需要的是漾出的波瀾和漣漪。這就是說,我所需要的并不是媒體所需要的。也因為這個,在寫作過程中,我根本不需要去想現(xiàn)實與虛構之間有什么關系,我只是按我理解的東西去虛構與推測,去觸摸與體會,去想去寫。我的作品是我的真實,或者說是我眼里的真實,是我心目中的真實,至于是不是生活的真實,那是讀者理解的事。我把我自己的真實表達出來了,這就夠了。

  讀書報:懸念、愛情、性、起伏跌蕩的故事……您的小說具備了很多這樣的暢銷元素,也經(jīng)常被改編為影視劇,但仍是“純文學”(如果純文學和通俗文學的劃分成立的話),是因為您的作品中對于人性的挖掘深刻感人。您怎樣把握二者之間的關系?

  方方:其實這跟我個人喜好有關。我自己喜歡看那些有故事有命運感的作品。所以我從寫作開始,就覺得我應該寫那些讓讀者喜歡讀的小說。我覺得好看和好小說并不矛盾。認為小說好看了就沒有深度,那是書呆子們的想法。他們是為了自己方便寫論文而生出的怪論。小說原本就是為好看而生的。但所謂好看,也要看人怎么理解,并非情節(jié)緊湊就好看。

  讀書報:《涂自強的個人悲傷》,實際上講述的是“徒自強”的故事。一個自強、樂觀、積極向上的農(nóng)村孩子,最終還是被生活拖垮了。這部小說提出了很多殘酷的現(xiàn)實問題,這些問題沒有答案,看了之后讓人絕望。而且這種絕望自您創(chuàng)作時起就有了。

  方方:人是不能一直追問的,追問到底,便墜入虛無。包括涂自強,也是無法一直追問的。追問到最后,其實是沒有辦法的事。人生而平等,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但這只是一個夢想。實際上,人從來就是生而不平等的,也不可能有平等。我們永遠能都能找到一個人和另一個人的不平等處。這沒辦法。涂自強是一個看問題透徹的人。他從來沒有覺得這世界有過平等。他只能自己去努力,試圖以自己的能力來改變這種不平等。其實我覺得樂觀主義者之所以樂觀,是因為他看得很透徹,覺得人生只能如此,你不好好活著還能怎么樣?當然,悲觀主義者之所以悲觀,他大概也是看得透徹,但他想的卻是,人生只能如此,好好活著也沒有意義。  

  讀書報:小說的開頭陽光明媚,涂自強一路遇見的都是好人。這和他悲劇的結局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一時無法讓人接受。您覺得他是當下來自農(nóng)村的大學生的真實寫照嗎?

  方方:我是按我自己思維邏輯來推測涂自強所遇到的人是否好壞。以涂自強溫和寬厚的性格,他會覺得同學都很好。即使有毛病的同學,他也不會認為他們就是壞人。以我自己在大學的經(jīng)歷來說,我就覺得我的同學們都很好。我以前在大學和單位長期住集體宿舍,跟我的同室人都能相處很好。這里有兩點,或許是我運氣好,或許是我性格能夠容人。我寫涂自強時,心想涂自強的心理狀態(tài)應該與我差不多。他不是那種喜歡挑剔別人的人,是能與他人和平相處的人。是能忍下小不快的人。涂自強是不自信的,但他同樣也是要強的,是咬緊著牙關的。他把自己放得很低,所以這種不自信就不明顯了,反而成了一種謙虛。這樣的人我覺得也不少,當然,底層出來的更多是那種既自卑又自尊的人,或者說,更多是那種既不自信又把自己放得很高的人。這種人在我們身邊其實無處不在。涂自強只是不屬于這一類而已。

  讀書報:涂自強的個人悲傷,其實是一個時代的悲傷。小說傳達出來的,就像結尾所說:“他什么也沒有得到。”年輕人無法通過正常渠道的奮斗和努力來改變命運,這樣的信號,會不會讓人覺得悲涼?雖然現(xiàn)在社會惡劣的生存條件,使涂自強這樣年輕人確實無法生存。

  方方:這就是讀者自己的事了。我只是表達我的。我從小是接受個人奮斗的教育長大的。我的父親經(jīng)常告誡我們,這世上沒有人能夠幫你,只有自己能幫自己。一切都要靠你個人的努力才能有出息。必須學有專長,并把它盡量做好。但這一切,都得仰仗一個有可能讓你的個人奮斗得以成功的時代。用十月出版社副總編韓敬群微博里的話說:“時光倒退回三十年前,我相信自己,還有我的很多同學就是那個時代的涂自強。所以我們要感謝80年代給了我們拼出一條生路的可能。一個時代,如果不能給如涂自強這樣的青年以希望,或者說讓他們左突右沖還是找不到生路,那它的前景是令人擔憂的�!�

  我們有幸剛好在上世紀80年代對個人奮斗給予充分肯定的時代里成長。在那樣的社會土壤里,我們眼里沒有官宦,概念中也沒有富二代,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本事。可惜現(xiàn)在的涂自強們卻沒有這樣的機會。他們大學畢業(yè)出來,卻仍然像一只沒頭蒼蠅一樣亂竄,讀過書與沒讀過書,讀得好不好,有沒有努力,尋找工作的機會都一樣渺茫。所以,上大學以前是跳龍門,能改變整個家庭的命運,現(xiàn)在幾乎不存在這樣的童話了,尤其對窮人家的孩子來說。上不上大學真的是差不多。讀書無用是以另一種方式在出現(xiàn)。(本報記者  魯大智)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中国作协重走长征路主题采风活动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 人民文学
  • <诗刊
  • 民族文学
  • 中国作家
  • 小说选刊
  • 长篇小说选刊
  • 作家文摘报
  • 中国校园文学
  • 作家出版社
  • 作家通讯

博 客

精彩博文

網(wǎng)絡工作室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