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清明時節(jié),京津滬三地的京劇名角紛紛攜本門本派的老戲亮相:北京的張建峰上演了時令戲《焚綿山》;“小冬皇”王珮瑜[微博]在國家大劇院[微博]再度奉上從藝20年匯報版的清音會;以孟廣祿為首的津門名家則將全本大戲與折子戲一網(wǎng)打盡。聽了這么多天,就一個感覺——老戲的春天到了。無論是中生代、還是新生代的好角兒都在向傳統(tǒng)骨子老戲靠攏,向流派宗師們致敬,在傳承中尋覓生機(jī)。
具有廣泛號召力的瑜老板以全盤老戲來回顧自己20年的藝術(shù)道路,引來許多粉絲,有人甚至是在來北京中轉(zhuǎn)時特意留出時間來看清音會。清音會上,《搜孤救孤》《瓊林宴》等余派戲她演繹得最為到位,每個曲牌每個字都地道、講究,一張口就是余先生的味兒,令戲迷常不由自主地叫好。更可貴的是,創(chuàng)于幾十年前的老腔老調(diào),經(jīng)她唱出又分明打上了王珮瑜的標(biāo)記,也許這正是瑜老板人氣不斷高漲的原因。
老生行里的譚余楊三派,有明顯的師承及時代遞進(jìn)關(guān)系,因此瑜老板選戲時都有涉及。幾年前聽過瑜老板的全部《伍子胥》(含《文昭關(guān)》),當(dāng)“一輪明月”再度唱響時,能清楚感受到“小冬皇”的進(jìn)步,因氣息綿長使得幾個“好比”格外的流暢。不過因為是開場戲,她相當(dāng)緊張,對人物感情的拿捏有些輕淺。號稱“40歲之后才能動”的重頭戲《洪羊洞》,則被年僅三旬的瑜老板唱得情致深重、醇厚悠長。
清音會里瑜老板兩度唱起自制大戲《趙氏孤兒》“老程嬰提筆淚難忍”一段,先是正規(guī)的京胡版,其后是吉他版。此戲,瑜老板得到過馬派名家張學(xué)津的真?zhèn),又在唱腔中糅合了馬、余兩派的風(fēng)味,聽來不別扭,但比起之前讓人擊節(jié)叫好的《搜孤救孤》略遜,也許更應(yīng)被視為對前輩的致敬。京劇中有很多老戲是各派都演,戲在互動中越磨越精,相信瑜版的《趙孤》還有更大提升空間。
清明當(dāng)天,張建峰上演的《焚綿山》,也是一出流派共享戲。它最早由馬連良大師整理加工,獲得極好的效果。后來,奚嘯伯先生進(jìn)行了調(diào)整后,也常上演,所以在張建峰的表演中時常露出馬派的痕跡。他在開場時唱得較緊,幸好其后展現(xiàn)出的奚派書生味讓他的介子推具備了說服力。王珮瑜和張建峰從今年4月起都將開始系列老戲展演,就現(xiàn)有成績看,很令人期待。
如果有人對能否重現(xiàn)老戲的精髓存疑惑,那么4月8日在天津裘派花臉孟廣祿老師上演的《鎖五龍》片斷,堪稱“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范本。觀賞之后深感忠于本門派的同時,只要更細(xì)致地挖掘舞臺表演的潛力,演老戲?qū)τ谘輪T而言,是成功的捷徑,并非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