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山西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韓石山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他的一生,是從讀書開始,也可以說是從讀書中走過的,如今已是六十好幾的人了,眼見得的前景,怕也會在閱讀中走完生命最后的途程。
韓石山表示,人們一談起閱讀,總是說多么有益,多么愉快,不能說沒有道理,但總覺得褊狹了些,事實上,不完全是這么回事。閱讀有不同的層次,不同的需求,并不是所有的閱讀都是有益的,所有的閱讀也不必都是愉快的。
對于深奧有趣的書需要品讀
韓石山說:“無益的閱讀不說了,就是有益的閱讀,也不能說全是愉快的。過去科舉時代,小孩子背《論語》,可以說是愉快的,還有的業(yè)師,要求小孩子背《說文》,怕就不能說愉快了。就是我們大人讀書,也不能說都是愉快的。比如從事研究的人,讀專業(yè)書,尤其是那些過去年代的專業(yè)書,有的是文言,有的說不定還是外文,能說是愉快的嗎?要說是不愉快的閱讀,也可說是一種慢讀,一種品讀。更多的情況下,說品讀,或許更容易理解些!
讀不同版本書有益“比較閱讀”
韓石山說:“我讀書,愿意刨根問底,竭澤而漁,還喜歡講究個版本。舉個例子吧。胡適的書和寫胡適的書,都是我喜歡讀的,寫胡適的書里,華文出版社出版的,我最喜歡。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唐德剛著《胡適品述自傳》和《胡適雜憶》一出來我就買了,也讀了。那種小三十二開的本子,看著不怎么舒服。2005年,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的這兩種書,開本大了許多,裝幀設計講究,一見就買了,內(nèi)容較華文社的版本也多了些,前面有唐的題詞,后面還有附錄。買下又看了一遍。版本好些,看起來也舒服多了,感覺似乎也不一樣了。”“前年,我隨文化代表團去中國臺灣,結識了一位臺灣文化界的朋友,托她幫我買書,在她報來的書單里,有唐德剛在臺灣遠流出版公司出的《胡適口述自傳》和《胡適雜憶》,我很想看看臺灣版與大陸版有什么不同,便買了。這樣,我的書房里,這兩種書就各有了三種不同的版本。臺灣出的是繁體字,內(nèi)容也更詳實?捶斌w字的版本,感覺又會不同!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樣的閱讀費時費功,難說多么的愉快,但韓石山卻認為,讀不同版本的書,對舊的知識是一個溫習的過程,還可以從中獲得更為深入、凝練的思考,汲取不同的營養(yǎng),讓人獲得“比較閱讀”的體驗,所以對他來說是很有意義的。
用“不愉快閱讀”獲得新的感悟
韓石山說:“前段時間,有本書叫《戰(zhàn)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lián)大》,美國學者杜易強著。過去,國內(nèi)出的《西南聯(lián)合大學校史》我是看過的,這回再讀,我看得很慢、很嚴肅。一是注意史料上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再就是注意,對那些我們幾乎有定論的歷史事件,這位美國漢學家,有什么新的看法!
在韓石山看來,杜易強對西南聯(lián)大校史的研究還是很周密的,也是相當客觀的,寫法上有許多獨到的地方。比如他不怎么做概括的敘述,而是用生動的情節(jié),一步一步地推進事件的發(fā)展,讓事件的意義,在事實的敘述中自動地顯現(xiàn)出來。這樣的寫法對于寫人物傳記,很有借鑒作用。
韓石山告訴記者,這些日子,他在讀臺灣出版的《手植楨楠已成蔭――傅斯年與中研院史語所》,讀得很深、很苦,甚至可以直接用不愉快來形容。兩個月過去,才讀了大半。
大陸出版的傅斯年的書,韓石山幾乎都讀過:“比較發(fā)現(xiàn),還是有很大不同的。且不說對傅的評價如何,單就文風來說,差別也很大。我們的作家學者,喜歡給事情以評價,而這本書的作者,總是切實地敘事,在敘事中,足見傳主的品格,亦可見作者對事情的看法。這樣的寫法,似乎更容易讓人接受。”
韓石山感慨,閱讀看似平常,卻可以養(yǎng)心怡情,砥礪品質(zhì)。閱讀點亮人生這句話,我已經(jīng)用大半輩子來踐行了。“不愉快閱讀”這個提法很好,有創(chuàng)建、有新意,若是可以通過閱讀參透書中深意,“不愉快”一點又何妨? 記者 李爽
韓石山,當代作家,曾任《山西文學》主編,中國文字著作權協(xié)會主要成員,F(xiàn)任山西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長期從事小說、散文、文學批評等門類的寫作,近年來潛心于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有“文壇刀客”之稱。
讀者提問“用筆來敦促閱讀和思考”
遼沈愛書人俱樂部:在信息如此發(fā)達的當下,網(wǎng)絡和快餐文化為我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閱讀平臺,而對于年輕人來說,應如何安心把書讀進去?
韓石山:不同的人根據(jù)閱讀能力的不同,可以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我并不反對網(wǎng)絡閱讀,但要看讀的是什么內(nèi)容。有的東西可以愉快的閱讀,也就是翻閱或快閱,有的則需要慢慢消化,苦讀,甚至“不愉快的閱讀”。若所有的書,都是大而化之地翻一下,就失去了讀書的意義。另外,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對哪個年齡層次的人,找到自己喜愛的書,才會讀得更好。
遼沈愛書人俱樂部:有些書自己知道必須要讀,但就是讀不進去,這樣的情況如何是好?
韓石山:可適當做書評或讀書筆記,用筆來敦促閱讀和思考,如能形成習慣,必然奏效。
遼沈愛書人俱樂部:在您看來,什么樣的書可以稱之為好書?什么樣的書翻翻即可?
韓石山:通常來講,好書就是某一方面的大師寫的書,幾十年都會有很多人去看的書,比如說《水滸傳》。那些只圖消磨時光,“賞心悅目”的書,可以瀏覽一下就過去的;還有些書,尤其是那些亂人心性的書,一定要從家里清除出去,甚至焚毀。
遼沈愛書人俱樂部:您讀過的書中印象最深的是哪本?可以推薦一下嗎?
韓石山:不同的人對讀書有不同的需求,若綜合考慮,我建議對文史有興起的朋友,讀讀唐德剛先生的《胡適口述自傳》和《胡適雜憶》,這兩本書要是沒讀過,就太可惜了。另外,張昌華《百年風度――文化名人的背影》,建議大家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