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牛鬼神蛇》一整年
馬原:我們的寫作過了聳人聽聞的年紀
《牛鬼蛇神》的出版,成為過去一年文壇的熱鬧事件。引起躁動的原因,無非是小說作者馬原,在宣稱“小說已死”之后的20年,重回小說。
“我又回來了。能回到小說我自己也比較意外!彼f:寫作時的“那種激動,那種熱情,讓我自己都驚訝”,“我回來了,又重新恢復了寫小說的能力,讓我特別開心!瘪R原的開心還不止于此。他最期待的不僅僅是重回小說能夠得到讀者的認可,更期待當年的一群伙伴能借著此書的出版重新重聚,他們中有余華、蘇童、格非、莫言、北村、孫甘露、洪峰……
《牛鬼蛇神》出版后,先后獲海南長篇小說大獎賽年度優(yōu)秀作品獎、《當代》雜志評選的“長篇小說年度五佳”等獎項,同時也伴隨著質疑的聲音。小說的結構比較怪異,章節(jié)呈倒敘式安排,比如卷0《北京》,就是從第三章《大串聯(lián)》開始,之后分別是第二章《革命》、第一章《革命之外》以及第0章《金錢或離別情緒》。故事的發(fā)展也并非按照時間順序,而是跳躍性地進行。
我有很強的小說寫作的沖動
讀書報:當年您說過的“小說已死”,成為今天對自己最大的挑戰(zhàn)。大家都很期待,《牛鬼蛇神》的出現(xiàn)是馬原在向大家證明:小說還活著。您覺得自己做到了嗎?
馬原:我的生活遠離人群,住在山上,連網(wǎng)絡都沒有,對外界議論知道得不太多。聽說有很多異議,批評我的聲音也有。批評主要偏重我個人的變化,小說里面哲學的部分、思索的部分,在20年前我的小說里面基本看不到,現(xiàn)在有相當?shù)钠哉芩己陀懻摰姆绞匠尸F(xiàn)。批評是別人的看法,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沒有覺得小說跟我本人拉開距離后有多大缺憾——就像它是你的孩子,生出來后,過一段時間看,不會沮喪,沒有遺憾。
我說“小說已死”,真正含義是說作為公共藝術的小說已經(jīng)死了。即便今天的小說成為博物館藝術的新成員,也需要維系,需要更穩(wěn)定、更長久的生命力,只不過越來越小眾了,成為很多人的個人行為,不再是一個國家一個城市族群主要的消費方式。小說從誕生之日起就是消費品,現(xiàn)在對小說的喜好,已經(jīng)不再是大多數(shù)人的文化精神消費品。
讀書報:在談到重回小說的動力時,您提到兩個重要人物:韓少功和格非。能具體說說嗎?有媒體報道“2009年,馬原應海南文聯(lián)主席韓少功之邀,為長篇小說大獎寫作”。如果是這樣,寫作似乎就顯得功利。
馬原:韓少功說過,你對海南這么熟悉,我們舉辦大獎賽你得參加,也希望能起個帶動作用,擴大影響,所以力邀我加盟。這是緣起。即便他不約,我也該回來了,因為我有很強的小說寫作的沖動。在這之前,我寫過劇本,口述已有十幾年的歷史,用這種方式寫了幾百萬字。我不回避這個緣起。記者怎么描述我沒辦法,就像我們一輩子都在媒體的眼皮底下生存,媒體說的有的如你意,有的不如你意,我不計較,從來不和媒體打筆墨官司。
生病以后,我和格非曾經(jīng)聊到宗教話題。他很感慨,說如果你現(xiàn)在寫東西,會有大變化,你現(xiàn)在關心的東西,是常人不會考慮的事情。他的話給了我很大鼓勵,也許我在成為病人之后的思考,確實在寫作的意義上,會有不同。
韓少功和格非從不同的方向為我的小說寫作注入推力。他們的說法對我而言是同一件事。我當病人的三年多的時間,積累了對生命、對泛生命(包括動物、植物)的思考,對眾生的關心比對我自己的關心更多,到了瘋狂的地步。這種關心有相當?shù)纳钊胫螅欢ㄓ斜磉_的愿望。我是職業(yè)小說家,就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方式來進行個人表達。我愿意以比較偏虛構的方式把我對世界的理解、對世界的重構還原出來。我不大信得過邏輯。我在小說中也討論邏輯的話題,有時候,非邏輯反邏輯反而更有力量。就像美國黑色幽默派作家約瑟夫·海勒,他就是典型的反邏輯。我把他的《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歸納成馬原式。你為什么上廁所,這時候的回答完全是反方向的,你為什么不能上廁所,完全和邏輯沒有一點關系。
讀書報:停筆20年,最終讓您寫作的契機是什么?
馬原:一場大病會讓任何一個人成為哲學家,你有生死問題的時候,你不想你的生死問題是不可能的,一旦想生死問題的時候,已經(jīng)變成哲學家了。我的肺有重疾,但是未最后確診。因為在檢查確診時,我從醫(yī)院逃出來。我想,如果確診,我的生命就開始倒計時;如果不是,也面臨生死問題,要接受化療、射線,開胸手術。
寫的時候,我有意把生病以后思考層面的東西拿過來。哪怕冒天下之大不韙,我也放在小說里。我不認為對小說有所消解或增長。我過去的小說一直偏重于形而上,不討論不哲思,即便討論,范圍也比較小,F(xiàn)在閱讀范圍比二十年前更大,在這范圍里有批評也不奇怪。我個人覺得,這個小說完成一整年,就小說本身而言還是沒有一點兒遺憾。當然我現(xiàn)在身上帶著大病,可能人生態(tài)度也會比較達觀。我甚至不覺得這是壞事,20年前,30年前,我的小說在圖書市場上,基本上口碑是一致的。這回有了相當?shù)姆制纾液荛_心。我覺得一個小說有認真和不認真的閱讀,有深度也有嚴重的誤讀,這是正常的事情。
我愿意你們是從未讀過馬原小說的讀者
讀書報:談到《牛鬼蛇神》的創(chuàng)作,兩次提筆,兩次又放下。您覺得影響寫作的有哪些因素?
馬原:和大兒子的關系是原因之一。我們之間的摩擦出現(xiàn)在寫作過程中,對寫作妨礙特別大。甚至使這部小說差點夭折。還有,我離開小說太久了,究竟能不能寫完,我在寫作過程里信心不是特別足。這是心理積淀造成的。
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我是人生如意十常八九,如果有一二不如意,是和兒子的相處。對我個人而言,我復雜的一生,都還不錯,能夠做到游刃有余。僅僅兒子這件事,我有嚴重的挫敗感。首先是我的問題,作為父親是主動方,父子關系沒能達到讓我滿意的好的格局,我負主要責任。其次是溝通。我很沮喪,至今都不知道問題出在什么地方,這種情緒差不多影響了我《牛鬼蛇神》的創(chuàng)作。我沒有任何怨恨,一直在嘗試修復父子關系,但是他拒接電話,不回短信,不回郵件,在非常少的見面里,他總是莫須有的指責,而他所提的基本是他還沒有記憶時發(fā)生的事情。
讀書報:小說中父親與兒子的關系,也是真實的嗎?你本人和父親的關系怎么樣?
馬原:我和父親很像,年輕時都很倔。我當了父親之后,特別理解我父親,后來我們感情特別好。我這樣一直浪跡天涯的人,做到了給父親送終,也是個奇跡。當時我在成都拍電影,拍完本應回上海,突然特別想家,回家才發(fā)現(xiàn)父親病!拔覐膩頉]想過家。我一下子明白過來,是我爸叫我。我趕回來,是給我爸送終。能在父親走的時候,守在父親身邊,我很開心?赡芪易约焊鷥鹤拥募m葛,也要等他到了當父親的年紀,有一些改變。
讀書報:大家都注意到《牛鬼蛇神》中有《零公里處》《岡底斯的誘惑》的一些細節(jié)包括人物的重復,爭議也在這上面。為什么?
馬原:我引用了三十多年前的小說內(nèi)容,那時候的小說內(nèi)容和今天要表達的,很多觀點是一致的。我這么想:在二十幾歲的時候,我面對的世界,和我在六十歲的時候面對的世界,我發(fā)現(xiàn)我的立場是統(tǒng)一的,也是這個緣故我才把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的小說斷片用到今天的小說里。我說過,我愿意你們是從未讀過馬原小說的讀者。先前讀過的,如果還有記憶,也希望站在今天的立場上去讀《牛鬼蛇神》。
讀書報:但是也有很多人會揣測這種重復是否與寫作能力有關。當年那句“我就是那個叫做馬原的漢人,我寫小說!币幌伦佑∪肽X海的深刻給讀者帶來的記憶太難以磨滅。
馬原:對我的說辭有各種明顯誤解和貶損,這是閱讀者自己的事情,我不在乎。也有人說馬原沒本事了,把過去的饃再嚼一遍,有這種想法的人,是根本沒理解《牛鬼蛇神》寫的什么——寫的是神技,寫的是神奇。在這事件里不可能不與神相遇。我把我三四十年里和神相遇的斷片都拿過來,我用我自己的,沒用莎士比亞、海明威,也沒用托爾斯泰。對沒讀懂的人我沒興趣討論,我愿意和讀懂了這書的讀者交流,只要你付出時間,一定會有真心得。
“先鋒”誕生之日就已經(jīng)解體
讀書報:您怎么看當年的“先鋒派”?
馬原:準確地說,我們是當年在同一時間寫小說的伙伴,私人關系很好。我們的寫作開始于80年代,彼此熟悉,“先鋒”這頂帽子,是在上個世紀末才戴上的,是文學史家根據(jù)歷史發(fā)生的具體情形定位的,根本沒有先鋒運動這回事。當時還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不一而足。大家在歸納歷史的時候,發(fā)現(xiàn)相似或相同的價值取向或方法論的追求,覺得以先鋒概括論定更合適。但是真正戴上先鋒的帽子是寫作十年之上的時間,沉淀后才形成的。“先鋒”概念誕生在2000年,這時候“先鋒”已經(jīng)解體了,我作為先鋒一員早就不寫小說了。
讀書報:同一時期寫作的伙伴,有的一直活躍在文壇,有的已經(jīng)不再“先鋒”。那么,您認為作家怎樣才能走得長遠?
馬原:什么年齡做什么事情。討論80年代的寫作,那時候我們都年輕,那個時候的寫作理想、對生命的理解,肯定比今天也相對積極和稚嫩,想象力和破壞力也比今天都好。我個人覺得,如果他們還在極富創(chuàng)造力的過程中,寫什么真的那么要緊嗎?就像前一段我讀到方方的中篇小說《萬箭穿心》,看這樣的小說真是特別來勁——來勁,這就夠了,為什么一定要在五六十歲時非得裝嫩不可?我們的寫作過了聳人聽聞的年紀,寫能有效把握的故事,肯定是最佳選擇,別做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還想著一片掌聲。
讀書報:聽說您正在寫一部新長篇?
馬原:是大俗的故事——關于財產(chǎn)的故事。這是別人講的故事,真是精彩。我從中讀出了加繆,讀出了卡夫卡。
讀書報:您本人怎么看待財產(chǎn)?
馬原:財產(chǎn)是伴隨人類歷史都要面對的事情。在絕大多數(shù)情形下,財產(chǎn)和一個人的勤勞、天賦、努力都相關,一個能夠創(chuàng)造財富的人,一定是特別能干的人。中國因為特殊的歷史條件,從沒有財產(chǎn)到有財產(chǎn)就30年之間,F(xiàn)在由于中國已經(jīng)步入了有財產(chǎn)的社會階段,所以財產(chǎn)會是中國社會里特別重要的內(nèi)容。到目前為止,我也沒有看到有特別好的關于財產(chǎn)的小說問世,我希望即將出版的小說是許多人喜歡的,財產(chǎn)背后有非常大的文章好做,不光是哲學的、形而上的。我的新小說叫《無窮》!稛o窮》是我對故事最好的詮譯和最好的標題選擇。
讀書報:您現(xiàn)在西雙版納的生活情況怎樣?
馬原:本來想建一個書屋。后來做大了一點,可以做馬原書園。我希望在這里終老,可以呼朋喚友,搞一些跟我個人相關的小規(guī)模的活動,有這么一個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