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中國作家網(wǎng)>> 訪談 >> 出版人訪談 >> 正文

《我的名字叫紅》銷了40萬,這不算啥

http://taihexuan.com 2013年01月04日09:22 來源:解放日報 曹靜

  一晃眼,又到歲末年初。

  回首2012年的上海出版界,過去一年,出版人在思考什么,未來一年,他們又將目光投向哪里?日前,《解放周末》專訪了世紀出版集團副總裁、世紀文景原總經(jīng)理施宏俊。

  閱讀需求是可以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

  解放周末:2012年是世紀文景十周年,你們提出了“閱讀未來”的口號。在出版業(yè)普遍不景氣的當下,你們的信心似乎超越了焦慮?

  施宏俊:今天出版業(yè)當然面臨了很多的困惑:傳統(tǒng)紙書式微,實體書店入不敷出,數(shù)字化浪潮正面沖擊傳統(tǒng)出版……從商業(yè)角度來說,我們在盈利模式上遇到了很多問題。但我們出版人,應該從更高的層面上來看出版的功能和出版的未來。出版的社會作用肯定不只是創(chuàng)造了多少物質財富,出版對社會的影響和改變是在大眾的精神層面上,出版會從城市的文化氣質上更內(nèi)在、更深刻地塑造一座城市。從“閱讀”這點來說,未來的出版形式當然會改變,但閱讀本身不會消失,反而會更加豐富,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或許更大。

  解放周末:您如何看待閱讀率的不振、出版業(yè)的低迷?

  施宏。何也淮笸狻俺霭鏄I(yè)成為夕陽產(chǎn)業(yè)”或“國民閱讀總體滑坡”的判斷。閱讀和出版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結構失衡的問題,大眾對圖書的需求始終是有的,尤其在上海這樣的都市,市民的閱讀消費需求方興未艾。而且,和日常物質消費品的需求不同,人們的閱讀需求是可以被創(chuàng)造、被激發(fā)出來的。就好像iPhone、iPad面世之前,沒有人能說清消費者的市場需求是什么、它的市場需求有多大。但它們推出后,引發(fā)了大量的市場需求,甚至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圖書也一樣,完全以已知的市場需求來主導圖書產(chǎn)品的內(nèi)容與形態(tài)閱讀是難以創(chuàng)新的。我們所追求的圖書產(chǎn)品,不是被動適應或滿足人們的閱讀需求,而是引導新的閱讀潮流,催生新的閱讀形式,創(chuàng)造新的閱讀需求。

  解放周末:這對出版從業(yè)人員提出了很高要求。

  施宏俊:是的,尤其是在數(shù)字化轉型緊逼的今天,從事這個行業(yè)很難,要求很高。出版從業(yè)人員大多非常優(yōu)秀,很多都有名校、高學歷的背景,為什么這么艱難還要留在這個行業(yè)中?很多人用“堅守”來形容,我反對這樣的詞。對我來說,做出版有很多“福利”———做好作品的第一個讀者,和這么多優(yōu)秀的作者、同事、同行在一起工作、交流……哪怕收入不是很高,但每天都有許多好玩的、喜歡的、激動人心的人和事,那就不是“堅守”。如果連這樣的感動也沒有,那真成“苦守”了。而苦守是守不長、守不住的。

  換句話說,我們出版人的尊嚴在哪里?不是一年出了幾本包銷書、賺了多少錢,這和其他高成長、高薪資行業(yè)比,完全不值一提。你編輯的書,能獲得別人尊重乃至仰視,這才是你的樂趣和動力。當前的社會,大家都有點浮躁,專業(yè)精神不夠,不愿意百分百地沉浸下去。不僅僅是出版業(yè),無論什么行當,如果只是想賺一點錢,沒有熱情,沒有追求,是無法做一個優(yōu)秀的職業(yè)人的。

  圖書出版不能“自娛自樂”

  解放周末:出版是溝通作者和讀者的平臺和橋梁,究竟該如何搭建好這個平臺和橋梁?

  施宏。簣D書呈現(xiàn)、傳遞的是作者的創(chuàng)作、作者的思想。一方面,在提供文本之外,我們可以用更多的表現(xiàn)方式,把這些思想和表達呈現(xiàn)得更好。比如做活動,讓讀者和作者面對面交流,讓讀者更多地了解書背后的內(nèi)涵,更立體地理解書和作者。當然,更重要的一面是,把握目標讀者的閱讀喜好和閱讀心態(tài),找到他們所能夠接受的方式。比方說,反映主流思想的圖書,如果用宣傳的語言去講述中國的成就和發(fā)展,就無法打動讀者。

  解放周末:當前一些圖書局限于“誰寫誰看”,更像是作者和出版者之間的自娛自樂。

  施宏。菏怯泻芏鄷,出了也就出了,出了后不去考慮社會反響是怎么樣的。這也從另一角度說明,出版方?jīng)]有能力去把握住新一代的讀者想看什么。

  我們前不久出了一本《守道1957:1957年中國哲學史座談會實錄與反思》。如果按照一般的出版思路,這就是一本歷史資料集。但我們是這樣思考的:1957年的中國哲學史座談會,影響了此后一段時期的中國哲學界、思想界的學術研究方向和思考模式,展現(xiàn)出當時像賀麟這樣的學人自由思考、獨立人格的風骨。這跟當下學界、思想界的思考和興趣點是有所呼應的。所以,它應該不僅僅作為史料留存下來,更應該讓讀者有興趣翻開來認真閱讀。因此,此書出版過程中是有一個思路轉變的——如何在專業(yè)性中呼應當下思潮,啟發(fā)思考。

  解放周末:這正是編輯思想的貫穿和體現(xiàn)。

  施宏。簣D書選題必須提煉出亮點、價值,打動讀者,F(xiàn)在每年中國出版約37萬種圖書,怎樣讓讀者從37萬本書中認定這一本是我要去讀的?所以我建議每一個編輯,接到一個選題任務后,不要那么急,要做足“功課”,想一下怎樣把它做成讀者愿意讀的圖書產(chǎn)品。

  最近幾年,文景出版的圖書品種一直在減少,2012年新書品種不到100種,但書的平均銷量在增加,文景每年的銷售規(guī)模都在增長。這幾年的市場運作,讓我們認識到,圖書品種做得太多、做不深入、做不透,沒有反響、沒有影響力,是沒有意義的。現(xiàn)在有的出版社一個編輯一年做10本書,多的做20本書,這就像狗熊掰玉米,怎么能做好?文景的編輯一般一年做五六本書,我覺得都多了,要繼續(xù)壓縮品種,把每一條產(chǎn)品線放大,把特色做鮮明。作者也不是越多越好,但對每一個作者,都要對他有專業(yè)研究,把他當作我們的核心資源,保護好、維護好、挖掘好。

  出一本爛書就是稀釋品牌價值

  解放周末:對出版內(nèi)容,您有哪些思考?

  施宏。撼霭嫔鐟撆ν诰蛐碌拈喿x資源和空間。比如說,《百年孤獨》毫無疑問肯定是暢銷書、長銷書。但《百年孤獨》出版距今已超過40年,今天我們閱讀、談論拉美文學,總不能還停留在40年前的文本啊。出版人能不能往前推進,提供給讀者更新的、更當下的優(yōu)秀作品?

  我們出版智利作家波拉尼奧的 《2666》,就是出于這種想法。四年前,很多人不敢出版《2666》,包括臺灣的出版社都望而卻步。一是作者是新一代的,沒有定論,風險太大;二是作品太厚了,讀者有沒有耐心看一部1000頁的書?很多人沒有把握。但我們根據(jù)自己的閱讀感受、文本研究以及國際主流評論界的反響判斷,這個文本毫無疑問具有很高文學價值,也和文景的氣質相吻合,于是決定出版。我們提供了《百年孤獨》之后新一代拉美文學的標桿作品。我們做了價值發(fā)現(xiàn)者,而這也就是我們的價值所在。

  解放周末:這樣的出版思路是面向未來的,有創(chuàng)新性和拓展意義的。

  施宏。簲(shù)字化時代,面對那么海量的信息,那么多的自媒體,出版還有什么價值?我覺得,出版人的判斷、出版人的選擇就是價值。為什么我們走進大書城,十分茫然?因為書太多了,不知道買什么。當信息越容易得到的時候,就越需要人的判斷和選擇。出版社的發(fā)現(xiàn)、判斷和選擇為讀者節(jié)省了大量時間,它存在的理由就在這里。

  當讀者想 “某某社出了這本書,我要看一看”時,這就是出版社品牌價值的體現(xiàn)。而品牌價值是需要長期積累的。每一個產(chǎn)品都是你的水準的體現(xiàn)。所以不能亂出書,出一本爛書就是在稀釋品牌價值。哪怕出大眾類讀物,策劃出版時也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別人不同,要代表中國此類圖書的出版方向,營銷方式、與讀者互動方式也應該是前沿的。

  我希望,未來的圖書,從思想、內(nèi)容,到版式、字體,不僅值得閱讀,也要便于閱讀。相對于“裝幀美觀”,“便于閱讀”、“讀者友好”是更高的要求。比方說,我們前幾年出版的《我的名字叫紅》,總銷量40萬冊,對于純文學作品來說很成功。但我仔細想想,覺得其中還是有問題值得思考的。

  解放周末:問題在哪?

  施宏。骸段业拿纸屑t》趕上了帕慕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個節(jié)點。人們在熱潮中買了書,但估計80%、90%的人買了后沒有看。真正有效的圖書銷售不應該是這樣的——如果圖書只是買了放在家里,買書的人仍然沒有養(yǎng)成閱讀習慣,你的目標讀者仍然沒有培養(yǎng)起來。圖書營銷不是單純的推銷,更不是“忽悠”,讓讀者“沖動性購買”。讀者沖動過后會后悔,這種后悔就表現(xiàn)在下次不買你的書了。如果只要求做好營銷,把書賣出去就到此為止了,那就有點本末倒置、缺乏遠見了。

  解放周末:圖書出版的“本”,應該是培養(yǎng)越來越多的讀書人、愛書人。

  施宏俊:是的。比如,最近我們與電影《霍比特人》同步推出托爾金的原著小說,就是希望喜歡電影的觀眾也買回去。假如他們一看,發(fā)現(xiàn)文字很好讀,版式也便于閱讀,讀書比看電影有更多更深入的樂趣,也許就能慢慢從電影觀眾轉變?yōu)橛虚喿x習慣的讀者。畢竟,文字給人的想象和思考深度,是其他傳播形態(tài)不能替代的。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