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中國作家網>>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 正文

作家要書寫變革大時代

http://taihexuan.com 2012年11月21日08:27 來源:張勝友

  1

  中華民族的復興運動源起于一個半世紀前那場恥辱的鴉片戰(zhàn)爭,大清王朝被西方列強一巴掌打落谷底,李鴻章曾驚呼:“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逼浜,接踵而至的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北伐戰(zhàn)爭……多少志士仁人前仆后繼,赴湯蹈火,卻統(tǒng)統(tǒng)歸于失敗。

  中國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毛澤東同志領導的血與火的革命締造了新中國;尤其是發(fā)軔于1978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歷經30多年的狂飚突進,經濟發(fā)展大步向前,社會轉型風云激蕩,文化繁榮走向多元,一個東方文明古國和平崛起,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為之矚目,世界為之震撼。

  試想,中國改革開放啟動之時,形勢是多么緊迫而嚴峻:因長達10年的“文革”浩劫,國家經濟已走到崩潰的邊緣,10億中國人同時發(fā)出驚問:“中國向何處去?”值此歷史關頭,鄧小平同志以極大的政治勇氣和超常的領導藝術,駕馭中國這艘大船撥正航向,義無反顧地駛入波濤洶涌的改革航道:從“摸著石頭過河”到進入“深水區(qū)”,從計劃經濟體制轉軌為市場經濟體制,從告別物資短缺的票證時代到財富大量涌流……一路斬關奪隘,沖決“思想雷區(qū)”,其艱難險阻自不待言,其恢弘氣勢堪比黃河長江。

  我們不會忘記有過的痛苦記憶,半個多世紀前,國家急于發(fā)展,曾經發(fā)起一場“大躍進”運動,提出“超英趕美”的口號,最后鬧成笑話,并釀成一段大饑荒悲劇。但是今天,我們卻千真萬確實現(xiàn)了”超英趕美”,先后超越了英、法、德、日,并一步步縮小與美國的差距。與此同時,經濟實力的大幅提升,又帶動了軍事實力與國際話語權的顯著提升。

  我們完全可以自豪地宣稱:中國的發(fā)展,是新世紀人類發(fā)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2

  當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在現(xiàn)代化大道上奔跑,當中國成為“世界加工廠”,整個東部海岸線上那條“地理級”生產線源源不斷地向全世界輸出商品,打造了20世紀末葉、21世紀初最耀眼的工業(yè)神話,當中國人用短短30多年的時間,全方位推進市場化、工業(yè)化、城市化及國際化進程,走完了西方發(fā)達國家100年、200年乃至300年所走過的歷史,在取得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的同時,毫不諱言,我們也積累了西方發(fā)達國家在他們一二百年的發(fā)展歷程中所必然會遭遇到的困難、障礙和社會矛盾,諸如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貧富不均問題、道德滑坡問題、貪腐懈怠問題等等。

  我們還必須看到的另一方面是:因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所以全球高度關注中國的經濟發(fā)展、政治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與此同時,磨擦和碰撞也變得越來越頻繁,輪番交替的所謂“中國威脅論”或“中國崩潰論”的指責,便是來自另一半球無奈的表達和“抹黑”的伎倆。

  正是秉持這種清醒的認識、堅定的自信與開拓的理念,黨的十八大報告,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旗幟,敢于直面經濟繁榮帶動社會結構變遷后的全面轉型問題,主動迎接挑戰(zhàn),明確攻堅克難的任務和目標,揭示繼經濟強勁崛起之后,邁向現(xiàn)代化強國的戰(zhàn)略機遇。

  凝聚全社會的智慧與力量,應對全球金融危機,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大力實施民生工程,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培育公民社會,以及生態(tài)體系的修復、梳理和完善等等,都需要中國改革再出發(fā),需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政治體制、經濟體制、文化體制和社會體制的全方位改革,堅持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共生。

  前路正長,中國又站在一個歷史的新起點。

  3

  身處風云際會的變革大時代,中國作家是幸運的。

  我們的改革開放創(chuàng)造了人類經濟史上的奇跡,堪與日本的“明治維新”相匹敵;我們波瀾壯闊的社會轉型,堪與歐洲的文藝復興相媲美。在當下激情燃燒的歲月里,輝煌與矛盾交織,希望與困難糾結,豐厚的生活沃土是最有可能催生大作家和大作品的,就看我們的作家有沒有能力把握時代發(fā)展的大勢,有沒有能力深刻揭示社會生活的本質。

  毫無疑問,社會生活的極大豐富,為作家提供了多樣化寫作的可能性;社會開放度的日益提升,又給予作家更寬松的創(chuàng)作空間和創(chuàng)作思想的更大自由度。目前,傳統(tǒng)文學、市場文學和網絡文學三分天下的文學版圖呈現(xiàn),便是一個生動的明證。文學永遠是社會生活的“晴雨表”,變革時代的成就也好、輝煌也好、困難也好、挫折也好、探索也好……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新生事物、新鮮信息每天都如潮水般涌來,這給作家提供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元素。你可以寫自己的“小我”,但我們國家當下的社會變革更需要作家們有大江東去的書寫狀態(tài),也值得作家們如大江東去般地書寫和記錄。

  王蒙先生曾說過,他那一代作家,遠不如前輩的老作家,比如魯迅、茅盾、巴金、郭沫若、沈從文等,他感佩上一輩作家學貫中西,知識淵博,是學者型作家。但現(xiàn)在的年輕人受到的教育普遍比較系統(tǒng)、比較正規(guī);互聯(lián)網的快速崛起,我們國家又似乎一夜之間進入了“全民寫作”時代,它是一種無門檻、無審查的寫作狀態(tài),給作家提供了空前自由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和天馬行空的創(chuàng)作語境。關鍵問題是,不管在什么載體上發(fā)表作品,最后還要回歸到文學。文學是人學,是人的社會關系的總和。文學的尊嚴與高貴,就在于它要表達的永遠是熱切呈現(xiàn)社會生活的紛繁多姿,深刻揭示人的命運和人性的本質。

  時代對作家如此厚愛,作家要書寫變革大時代!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