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 正文
大型文藝專題片《為時代放歌》
中國文藝十年輝煌的生動記錄
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文藝局、中央電視臺聯(lián)合攝制的10集大型文藝專題片《為時代放歌》,于近日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專題片全景展示了黨的十六大以來,在黨中央正確領(lǐng)導下,我國文藝戰(zhàn)線取得的新成就。
大型文藝專題片《為時代放歌》分“放歌”、“薈萃”、“旋律”、“畫卷”、“風采”、“主角”、“真情”、“文脈”、“華章”和“暢想”10個 篇章,呈現(xiàn)了10年來我國文學、戲劇、電影、音樂、美術(shù)、曲藝、舞蹈、民間文藝、攝影、書法、雜技、電視等各文藝門類的優(yōu)秀作品和代表人物,濃墨重彩、生 動形象地展現(xiàn)了文學藝術(shù)領(lǐng)域百花齊放、繁花似錦的盛景,為中國文藝10年巨變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記憶。
全片創(chuàng)作歷時7個多月,攝制組的足跡遍布了全國的22個省級行政區(qū)、43個城市,共采訪嘉賓233位。共梳理了17000多分鐘的影像資料,圖書等其他類資料近300份(冊),各類照片、圖片近1000張,文字文檔資料近1200個。
《為時代放歌》是央視拍攝的第一部文藝專題片。該片的總導演說,雖然專題片大家并不陌生,但制作文藝專題片在央視卻沒有先例。攝制組面臨的第一 個難題就是“怎么做”。時間緊、任務重,加之此前并沒有一個既定模式可以參考或借鑒,完全是靠不斷地摸索和改進完成的!疤岬轿乃,很多人最直接地就會想 到唱歌跳舞,但文藝并不僅僅包含了唱歌跳舞,還包含了文學創(chuàng)作、舞臺藝術(shù)、美術(shù)、攝影等多個門類,這些都要被囊括進專題片中。這些藝術(shù)門類表現(xiàn)什么?如何 表現(xiàn)?成為了主創(chuàng)團隊要考慮的另一個問題!痹僖粋難點就是文藝因為其特殊性和其他的內(nèi)容有所不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難找出一個具體的形象將其準確地表達出 來。
腳本從第一稿到最終的第七稿,主創(chuàng)人員都在不斷地進行改進和補充。摸索中,攝制組漸漸確定了一個嶄新的專題片創(chuàng)作模式,那就是將文藝的內(nèi)容和專 題片攝制手法相結(jié)合,用10年來標志性的文藝作品來展現(xiàn)文藝大發(fā)展大繁榮所取得的成就,同時以專題片的視角,透視并關(guān)注這些典型文藝事件背后的小人物們, 通過發(fā)掘并梳理他們的人生故事和心靈軌跡,來表達一種細膩的人文情懷。當文藝與專題片牽手,究竟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與其他專題片相比,這部專題片節(jié)奏 較快,畫面更加飽滿、艷麗,有更多的文藝色彩。”
片中不僅呈現(xiàn)了10年來中國各個文藝門類的優(yōu)秀作品、代表人物,還從各個方面反映了10年來中國文藝的大發(fā)展大繁榮。其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每一部作 品,每一個文藝形式都是經(jīng)過層層篩選,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不僅對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電視劇《闖關(guān)東》《士兵突擊》,電影《唐山大地震》《建 國大業(yè)》,話劇《窩頭會館》,歌劇《江姐》《白毛女》,舞劇《張思德》,雜技劇《天鵝湖》等多部作品進行了展現(xiàn),對主創(chuàng)人員進行了采訪,還對網(wǎng)絡文學等有 所涉獵。片中,還對民族民間文藝部分進行了大量的呈現(xiàn)。
片中所呈現(xiàn)出的內(nèi)蒙古烏審旗烏蘭牧騎的內(nèi)容,就是編導跟隨烏蘭牧騎的馬隊下到基層進行了一次跟蹤拍攝才完成的!盀跆m牧騎”是蒙語,翻譯成漢語 意思就是“草原文藝輕騎兵”。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他們就活躍在廣闊的內(nèi)蒙古草原,他們上馬揚鞭,下馬演出,被牧民們稱為“馬背上的藝術(shù)團”。為了能全 面完整地展現(xiàn)現(xiàn)在烏蘭牧騎的風貌,編導遠赴內(nèi)蒙古烏審旗,對于“烏審旗烏蘭牧騎”進行了一次跟蹤拍攝,全程跟隨他們到當?shù)氐幕鶎舆M行演出,并完成了采訪和 拍攝。長期以來,烏蘭牧騎扎根草原,以藍天為背景,以綠地作舞臺,把長調(diào)、呼麥和馬頭琴聲,把豐富多樣的文藝節(jié)目,送到旗里每一個蒙古包,深受牧民歡迎。
在文藝專題片《為時代放歌》中,對中國文藝10年發(fā)展的親歷者的采訪是一大看點。讓攝制組感動的還有參加專題片拍攝的嘉賓們。為這部專題片,攝 制組一共采訪嘉賓230多位,如果外拍,不算上路上的時間,一個小組最多一天只能拍5位嘉賓的訪談,光訪談部分就要花上近兩個月的時間進行拍攝,這必定會 影響到后面的工作進度。攝制組考慮到嘉賓人數(shù)眾多,拍攝時間有限,因此攝制組希望嘉賓們都能到專門為本片搭建的小型演播室完成拍攝。在參與拍攝的嘉賓中不 乏明星大家,“雖然他們的日程表都被排得滿滿的,但為了這部專題片的拍攝,很多人調(diào)整了自己的工作安排,有的人來我們的演播室跑了好幾趟,還有的人是特意 從國外飛回來的!彪m然在片中他們的鏡頭十分有限,但采訪錄制的過程并不輕松。對于這些嘉賓的采訪,該片的總編導說,所有接受采訪的嘉賓都有一個共性,就 是說到國家這10年來文藝上的發(fā)展、繁榮,都有很多話說,他們所說的這些內(nèi)容都是具體的、生動的、有代表性的。演員李雪健一直深受觀眾喜愛,但因為身體原 因,這些年他在接戲的時候更加慎重,所以他的作品并不算多。不過,作為電影《楊善洲》中楊善洲的飾演者,李雪健感觸頗深。楊善洲曾任云南保山地委書記,兩 袖清風,一心為民,退休后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扎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把一片不毛之地變成了價值數(shù)億元的“綠色銀行”,臨終前則將林場無償移 交給了國家。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李雪健坦誠地說,我看到這個劇本的時候,我心里有一個疑問,一個人好到這個份兒上到底是不是真的?“因為你要塑造刻畫這么 一個人物,首先你要信 ,才能帶來自信,才能進入到創(chuàng)作,所以當時我很急迫地要求到云南,到他工作的地方、到他的家鄉(xiāng),去了以后,我為我自己曾經(jīng)有過這個問號而臉紅!边有編劇 高滿堂也是這部專題片的采訪嘉賓之一。他的《闖關(guān)東》《雪花那個飄》《家有九鳳》等多部作品,都深受百姓喜愛。當攝制組聯(lián)系上他的時候,他在青島住院。攝 制組本打算帶上機器去青島進行拍攝,可是沒想到,為了不耽誤攝制組的拍攝進度,高滿堂的病剛好一點兒就親赴北京,來到演播室里,抱病完成了采訪拍攝!斑@ 些嘉賓都讓我們特別感動,也讓我們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德藝雙馨……”總編導說。
《為時代放歌》全片節(jié)奏明快,畫面鮮活豐富,文藝色彩濃烈,集中展示了文化創(chuàng)作、文藝惠民、體制改革、文藝走出去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專題片從小處切入,通過一個個具體事件、具體作品、具體人物講述并思考成就背后的故事,使全片具有很強的可看性和啟發(fā)性。(聞藝)